美馔江南
本帖最后由 祁民龙 于 2023-6-14 20:52 编辑祁民龙
上海周边的江南水乡古镇不少,但是有特色的却不多。久闻苏州吴江的震泽古镇有个“中国太湖农家菜文化展览馆”,我虽不是“老饕”,但也想一窥其真容。早春二月,我与好友老杨相约,两家四口自驾到震泽一日游。震泽古镇距上海的西南方向80多公里,位于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有“吴头越尾”之说。“震泽”是太湖的别称,古镇得名于此。我们走沪渝高速公路,仅用2个小时左右就到达古镇免费停车场。下车沿禹迹路向南走了不足5分钟,就进入古镇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路的尽头,右侧有一座高大的单孔石拱桥贯通两岸。此桥名为禹迹桥,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禹迹是指大禹的足迹,相传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桥的对岸有慈云禅寺,寺内的慈云寺塔相传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塔与桥互为借景,构成“拱桥塔影”别致景观。 我们沿着贯穿古镇的頔塘河向西缓行,但见水面宽畅、水流清澈,偶有枕河人家在河埠上濯衣、洗刷。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太湖农家菜文化展览馆,四个年逾花甲之人均享受半价票待遇。展馆总面积约640平方米,共分六大展区,分别是:江南名镇、情系太湖;丰富食材、人勤天赐;乡风民俗、淳厚不衰;农家菜点、回味隽永;名家名人、乡土恋情;绿色环境、生态美食。进入展区,看到的是太湖流域特有的食材:太湖三白、鳖鳝蟹蚌、江南“水八仙”(指莲藕、菱角、茨菰、荸荠、莼菜、茭白、水芹、鸡头米),还有江南地区常见的芦蒿、荠菜、豌豆叶、蒜苗、春笋等。接下来便是菜肴和厨艺展示,用上述10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材,通过煮、炒、蒸、煎、汆、拌等厨艺,搭配烹制出500余种的菜肴,单独盆装、混合拼盘、宴席摆设等,依次呈现,令人目不暇接。尽管这些菜肴都是用上色树胶做成的模型,但做工精细,几乎可以乱真。农家菜不同于城市里的饭店宾馆菜,更不能与宫廷菜相提并论,在食材上大都是当地鲜活“土著”,在烹制上鲜见秘制配料、高汤熬制。简约而不粗陋,清淡而不寡淡。眼前的太湖农家菜,无论是素菜还是河鲜,一般都色泽纯正、新鲜亮丽,保持生态风味,一如江南民众的气质:温润、内敛、灵秀、精致,少有浓油赤酱,迥异于麻辣调味的川菜,或口感醇厚的东北“铁锅炖”。在我们一行4人中,我和妻子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老杨从小生长在浙江湖州,只有老杨妻子小迟在徐州长大。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论,小迟对鱼米之乡物产的丰饶、菜势的精良赞不绝口。而我们3个“江南人”却从太湖农家菜中看到许多湖州和上海的菜式,不禁令人回想起妈妈的厨艺、小时候的味道。在名家名人区域,采用的是场景再现的方式,展示了历史上当地名家名人的故事。其中有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姬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自立为王,遂派遣刺客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又有晋代官员张翰因见秋风起,引发对家乡美味菰菜、莼羹、鲈鱼脍的怀念,即“莼鲈之思”,由此而弃官回到吴地的典故;还有唐朝诗人陆龟蒙与行游到此的皮日休惺惺相惜,在太湖亭桥边品尝农家菜肴、边饮酒作诗的美谈。独到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地道的食材、勤劳智慧的江南水乡民众,造就了独具风味的太湖农家菜;历史上的名家名人、源源流传的美食掌故,更丰厚了太湖农家菜的文化底蕴,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