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敏 发表于 2015-8-14 14:30

社区养老院更应充满活力

本帖最后由 林晓敏 于 2015-8-14 14:35 编辑


       小区中的养老院除了社区居民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经营者改变既往消极养老的将就心理和模式,使之充满活力地融合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

       近日,上海一居民区内欲建的养老院遭居民抵制,甚至有业主打出“死人院滚出小区”的横幅,原因之一是这个养老院可能会设有太平间或临终关怀所,将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

       养老问题早就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是当下重要的民生,之前,就有地方政府承诺,绝对不把养老院建在郊区,以此来体现社区养老的便民之处。但为什么养老院建在家门口了却遭抵制,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是:衰老和死亡离得近,养老院总是暮气沉沉的缺乏活力,如果建个幼儿园,反响可能没这么大,因为孩子比老人看着喜兴,有生机。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连带到了老人身上,非但只是养老院,包括与老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事情,都很难让从业者有激情,有兴趣,但是,这是一种必须改变的人之常情,特别是当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只是这种改变,仅仅从道义上入手是不够的,还需要策略,非后者不能使面临老龄化的社会,始终保持活力。

       前一阵,美国的西雅图一家幼儿园搬进了养老院,“在孩子们来之前,这里只有一半的人是‘活着的’,一幅沉闷的场景,后来,孩子们来了,无论是他们在这里画画、跳舞、为流浪汉做三明治或做其他什么事情,这里的老人就‘活了过来’……”一组图片生动地记录了老少相伴,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种“爷孙俩”模式的养老方式不独美国,德国多地也在鼓励幼儿园建在养老院旁边,德国汉堡的一家养老院里,住着200多位老人,他们的邻居是80个6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们的活力冲淡了养老院一直以来的沉闷暮气,而孩子,也在每天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教育中,学会了尊敬老人,关爱老人。

       从技术层面看,这种老少融合的办法,不仅消除了老人的寂寞感和养老院让人沮丧的暮气,从社会层面看,借助孩子以及年轻人的生命力,增加老年社会的活力,是老年社会必备的策略,包括每个建在小区中的养老院,除了社区居民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经营者改变既往消极养老的将就心理和模式,使之能尽量轻松,充满活力地融合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使现今的养老具备现代的气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养老院更应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