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怒斩“观战团”
1943年10月,王近山奉命率16团赴延安扩编队伍,保卫陕甘宁边区。当时日寇正集中兵力在太岳区扫荡,敌情复杂,形势紧张。刘伯承师长下达命令时叮嘱王近山:“此次西行,你是独立作战,在敌众我寡时机变幻很快,而上级又无法及时指导的条件下,必须发挥我军机断行事的优良传统。”
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晋绥军团长楚云飞到八路军李云龙的独立团探虚实,正好遇上独立团打伏击,全歼日寇军官“战地观战团”。这场战斗,在抗战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韩略村伏击战。指挥者正是李云龙的原型之一,时任八路军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
出发的日子到了,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亲自来送行,他再三叮嘱:“近山哟,此去任重道远,你千万要小心啊。记住,要尽快赶赴延安,路上不要求战。如发生战斗,也要力求速战、速决、速离!”王近山重重地点点头:“陈司令,我都记住了。”
一个漆黑的夜晚,王近山率部出发。一路上机警地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封锁线,乘虚逼近日军前敌指挥所所在地临汾,在临汾东南的岗头村宿营。次日黄昏,尾追的敌人赶来,我军突然掉转矛头,逆敌北上,转到敌背后,一直插向韩略附近。王近山下令“改装”,于是1000多人都化装成老百姓,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于22日到了韩略村。
韩略,是临(汾)屯(留)公路上的一个小镇,距临汾只有几十里。这一带物产丰富,群众条件很好。老乡们听说八路军来了,都喜出望外,忙着腾房子、烧水、做饭,把最好的东西给战士们吃。当晚,王近山和16团的领导们顾不上休息,即刻听取地方党组织汇报。
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敌人对眼皮底下这片地区十分麻痹,每天上午都有若干辆汽车,满载物资,在少数部队掩护下由临汾开来,经过韩略村,去支援“扫荡”我根据地的敌人。下午又满载从我根据地劫掠的财物粮食回临汾,并沿途肆意骚扰,老百姓都对他们恨之入骨。
经过分析研究,王近山和16团的领导都认为这里地形很好,既利于隐蔽也利于出击,加上有可靠的群众掩护和民兵的配合,真是个理想的作战地点。虽然部队主要任务是赶赴延安,但战机不可坐失,正好乘敌不意,攻其不备。
仗是打定了!但王近山非常谨慎,带领团营干部化装侦察,摸清了敌情和地形。他先将随行非战斗人员和辎重转移到安全地带,留下4个连队执行伏击任务。
部队在群众掩护下隐蔽了两天,24日晨3时进入韩略村西南公路两侧伏击区。8时许,敌汽车13辆(内含小汽车3辆)由临汾开来,钻入我伏击圈。我预伏部队给敌以突然火力袭击后,即与敌展开白刃战。
战斗中,发现沟中间有一群带指挥刀的敌人,周围鬼子向他们靠拢,看样子是想拼命把这一堆带指挥刀的长官救出去。王近山判断被围的可能是个指挥机关,便立即命令部队集中力量,尽快消灭这股敌人。
冲锋号一吹,5连指导员郑光南抱起一堆手榴弹就扑向敌人一个火力点。一声巨响,敌人机枪哑了,郑光南指导员也倒在那里。战士们高喊着复仇口号,如狂风般横扫敌群。
经3小时激战,日寇120余人除3人漏网外全部被歼。从当场缴获的文件中查明:这股敌人系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组织的“战地观战团”,从北平前来专门参观“铁滚扫荡”新战法。“观战团”成员包括少将旅团长1人,大佐联队长6人,少佐10余人。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战没观成就成了八路军的剑下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