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敏 发表于 2015-9-2 14:16

张海波谈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生存现状

图为北京市丰台区看丹老年公寓院长张海波
       据权威部门测算,目前我国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左右,全国现仅有专业养老护理员2万多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万人,缺口很大。 张海波,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自1983年起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二十余年。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长期与养老机构及老人的密切相处,在中国养老机构经营及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底起开始接手养老运营工作,2014年任一家1000张床位养老机构的副院长,进行筹建与运营,并迅速赢利,现任北京市丰台区看丹老年公寓院长,该机构以对失能老人的专业化护理为发展重点。新华网养老频道专访北京市丰台区看丹老年公寓院长张海波,结合养老院养老护理员的供需实际和生存现状,了解我国养老护理员短缺、人才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助推我国养老护理员人才培训健康良性发展。

   新华养老:您认为养老护理员现状是怎么样的?可以结合您实际经验说说吗?

       张海波:养老护理员是为老年群体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人员,根据提供服务的环境分为机构养老服务员和居家养老护理员。

       在当前养老需求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无疑对养老行业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当前养老护理员的普遍现状是 “一高三低、一长两短”、流动性大。

   “一高”是指当前养老护理员队伍大多数从业年龄偏高,从事人员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劳动者;通过两家大型养老机构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福利待遇较好的一家护理员平均年龄为46.3岁,45岁以上的劳动力占80%, 45岁以上者达80%,35岁以下者仅占12%。相对另一家机构,护理员每月平均收入低200元,其护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则达到52岁。45岁以上护理员达到87%,可以说护理团队成员白发族占多半。这个年龄段基本上都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她们带着对年迈父母的挂念,怀着晚辈儿孙的眷顾,藏着伴侣的思恋,护理员大多是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谋求更高一些的经济收入远离家人故土进入养老护理行业。

   “三低”分别是社会地位低、综合待遇低、文化程度低

       第一个低是社会地位低。护理员是养老事业的基石,没有养老护理员,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就无法满足了,这是一个无争议的事实,然而当前社会的普通现象却是对护理员重视的缺失。导致社会地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传统观念上历来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对脏累体力劳动群体的鄙视,甚至有个别人直接把护理员当佣人,比如曾经有一位刚入住养老机构的老爷子问我,“我的佣人是谁?”,我回答说:“我们这没有佣人,只有护理员,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强调说“一样”,后来这位老人因为我们护理员长时间的细心照料而感动了,评价说:”我女儿没做到的她们做到了”。老人的这句话,是我们护理员背后用多少辛劳和忍耐才能换来的?就连同一机构内部不同岗位的同事也认为:谁素质高干这个(指护理岗位工作)呀?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护理员就没有养老机构!同时护理员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不被重视的另一原因所在,虽然护理员从事的最可爱的职业,但由于其自身文化基础、综合修养存在现实差距,在与老人及家属、来访者的沟通交流过程难免表现出诸多弱点,加之在工作中很难绝对不出现欠缺之处,从而导致被服务方对护理员的尊重不足。

       第二个低是综合待遇低。在全国而言,总体收入、食、宿、保险、节假日休息等诸多方面的福利待遇均处于较低水平,当前一些地区仍处于每月1600元的水平。可喜的是在北京地区,熟练护理员基本工资3000元是普遍水平了,有些还可以拿到绩效工资,平均可以达到3400-3800元/月,从这点可以看出在养老需求迅速提升的地区,护理员的薪资水平同比也在迅速提升,然而即便如此其收入也仍旧明显低于同等付出的其它行业。

       第三个低是平均文化程度普通偏低,通过一家机构中某一阶段在岗护理员调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以上,高中未毕业人员占10%,高中毕业人员占5%。

   “一长两短”中“一长”是指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有的甚至更长。每个月能有两天休息就已经是比较好的了,而且没有重大节日休假和加薪,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成为一种奢望。

   “二短”一是指短缺专业的系统培训,护理员只是本着初级技能加上原始本能开展日常基本生活照料工作,基本上无法实现对入住老人的心理护理;二是缺少对护理员长期发展的考虑,很少系统的开展针对护理员的文体娱乐活动、综合素质的培训。

       流动性大是指护理员的陆续离职成为常态化,其原因虽然诸多方面,但总体上与“一高三低、一长两短”更密切关系。护理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尤其是不自理老人的护理,一百几十斤的老人每天床上床下要抱好多次,而且每个护理员要护理几位这样的老人,稍有差错护理员自己就会扭了腰腿;同时养老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老人在很多护理员无法顾及的情况下出现意外的比例很高,护理员心理压力较大也是导致护理员转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华养老:您在护理员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张海波:在护理员的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有整体构架上的布局问题和具体培训中的问题两个层面。

       在培训整体构架上,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即重视技术能力,轻综合素质、重实际操作,轻系统理论、重日常生活照料,轻心理护理、精神慰藉。

       在具体培训中时常出现的有精力不充沛和理解记忆能力差两种情况。

       由于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加之平均年龄高,加上培训大多安排在班后时间,因为只有在这个时间段才能有更多的护理员参加培训,而此时参加培训的护理员已经是身心疲惫,不同程度的存在“耳朵来了,心没在”。

       在具体培训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可是这些正是平均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大多数护理员的短板,使得护理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成为瓶颈。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当然记忆效率就低的很多了,反过来理解与记忆效果差,护理员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容易提高。

       新华养老:您认为怎么样做才能使养老护理员爱岗敬业?

       张海波:实现养老护理员的爱岗敬业,从社会层面而言,如果媒体能适度关注护理员的真实细致的工作内容,即有利提升社会大环境对护理员的理解与尊重,促进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到护理员队伍,同时又可以对护理队伍的正能量加以弘扬。

       从养老机构运营角度出发,按常规有三个很有成效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是量力而行合理提高综合薪酬待遇,调整工资和绩效方式,奖勤不罚懒,建立工龄工资体制,有利于保持队伍稳定性。

       其二是进行评比表彰优秀护理员,适度给予物质与精神鼓励激发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使团队成员之间有对比、可参照、知方向、能学习。

       三是完善企业文化内涵,把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融于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业余文体活动题材当中去,即可疏解工作中的精神压力又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护理员对企业忠诚度。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养老机构投入一定的财力,然而养老机构有必要深刻的认识到,护理团队的稳定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养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实体养老机构长期迅速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事实上一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护理员其稳定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实为企业所赢得的价值,会远远超过除工资之外的福利激励,只有有竞争力的员工才可能塑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入于长胜之境。

       新华养老:您觉得未来中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怎么样才符合当前的养老服务需求?

       张海波:从养老行业理念而言,护理员除了要有相应的合格技能,还要有对老人关心爱护的博大胸怀和优良思想品质,而不是完全迫于经济压力的因素而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从执业技能而言,在国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均有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现今入住养老机构所需要的服务内涵与以往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沿着以往模式,只限于提供吃喝拉撒的基本日常生活照料是无法满足入住老人服务需求的。中国养老护理员培训要符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养老服务需求,就要对时代背景下的老年群体进行研究,他们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正在提出着日益高涨的心理、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因此国家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对养老事业具有导航意义的思想理念,从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责任来讲,除了为老人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料理之外,还需要掌握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合格的心理护理的技能,才能算是合格的护理员,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层次上满足养老护理需求,让入住在机构里的老年人享受到比在家里、在儿女身边更多的快乐和开心。然而由于大多数护理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短时间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学习,迅速整体提升是不大可能的,为了使培训迅速取得效果,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把护理员依其原有优势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培训,这样在“高枝上嫁接”可以让护理员能很快收获到学习产生的效果,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学习氛围。

       在护理员的日常工作中,基本日常生活照料做好了,但与老人或家属的沟通不到位,也经常出现来自于老人方面的误会或矛盾。因此具体培训内容方面把握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护理、沟通交流技巧等方面相继进行的原则,使护理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连续稳定提升,为入住老人提供身与心两个方面的专业护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海波谈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