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还是福州 发表于 2016-6-7 14:46

社区嵌入型养老微机构解析


  作者简介:丁勇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信息化专家、中国福利协会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作为“爱照护”首席执行官,于2007年领导创建中国首个基于失能失智老人ADL损伤数据可视化的照护管理商业智能平台。爱照护作为上海市社区嵌入型微机构的实践者,于2014年在上海创建首个可复制、可扩张的“更好服务更低成本”社区居家服务模型——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被列为“2015年上海政府十大实事”之一。

  社区嵌入、在家门口、专业,这样的微机构正是居家养老人群的期盼。期待他们在具体运作中不断完善,将这一符合社情民意的项目做好。

  面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种种不足和城市社区养老实际,我们经过长期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养老概念——“社区嵌入型微机构”(以下简称“微机构”),其中的“微”既指规模、也指投入,社区微机构规模小、门槛低,一二十张床位、几百平米就能运作。“嵌入型”则是指社区微机构应牢牢植根于社区之中,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老人不出家门或在社区就可享受养老机构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和设施。

  更重要的是,微机构虽然被称作机构,但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可以说既是“机构”,又远不止是机构。从手段上说,微机构依托的是最先进的ICT技术,远程自动获得各种照护服务所需数据,从而打破传统养老院的藩篱,在预设的服务半径内,将专业PT、OT、介护、心理干预等服务延伸到老人熟悉的居家环境——即将老人家里的床等同机构的床投送服务;从目标上讲,是要最终实现在老人熟悉的环境下,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生活质量和重建其尊严的目标。由此可见,微机构的突破性创新不在于“微”,而是她的目标服务对象是居家失能失智老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长期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具体来说,微机构需要:

  建设“家”文化,打造亲情平台

  不仅要保障老人的健康安全,还要让老人生活愉悦,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创建微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难,行亦不易”,不少养老机构虽以此为目标,但文化理念上难以摆脱传统养老院的影响。微机构首先就从理念上彻底突破了传统养老机构的运营思维,不再将服务对象仅限于老人,而是要打造成社区公共客厅,服务老人的同时还要服务他们的子女。

  点线面结合,专业化服务

  微机构坚持以“老人为中心”为理念,主要针对社区有效服务半径范围内有照护需求的失智失能老人,建立全方位、综合性、居家-社区-机构结合的服务模式,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和喘息服务,同时利用微机构资源,提供针对家属的专业家庭照护能力培训。微机构所有服务都应将坚持结果导向原则,对有照护需求的老人,首先进行专业评估、制定照护计划,然后提供一站式服务包解决方案。

  养老智能化,夕阳更美好

  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撑。微机构采用最先进的ICT技术,不仅能持续侦测和采集失能失智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伤、安全状态、生命体征和服务状态等数据,还能实现机构内的全流程服务状态可视化:即从老人照护需求评估开始,到服务目标设定、计划、实施、质控、验收、评价和支付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督和管理。不论服务的投送是在机构内部,还是在老人家中,均可以做到服务质量的可控和对服务状态的监管。

  同时,微机构将通过智能手机APP将老人的服务、健康、安全信息推送给老人的子女,实现护理人员、子女和管理者之间“信息对称”,让信息无障碍同步和分享,让子女更好参与父母的晚年生活,拉近亲情。微机构项目应当采用“政府推动、价格亲民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作为养老服务项目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应说服当地政府投入,并采用公建民营的形式,交由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

  从投入回报角度来看,据我们实际测算,微机构的投入只是兴建同量床位数养老机构十分之一左右,但却能服务更多的老人。相信该模式如能应用成功,将大大缓解养老床位紧张的窘境。同时,由于老人则只需根据照护需求评估结果得出的照护计划服务包来支付费用,无需分摊前期硬件投入费用,从而将大大降低老人入住成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嵌入型养老微机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