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朝古都 发表于 2016-9-13 10:43

社区—居家—机构 一体化的融合式养老模式探索


  目前,中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2亿,占总人口16%左右。到2030年,中国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満足现代养老工作,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和帮助跟进到老年人家庭。这为中国养老事业提出了更局要求一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适应高龄、失能、空巢家庭老人不断增长的现状。

    “变老”的中国养老困境重重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弱化,社会化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主要的三种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在家养老的居家养老模式、为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支持的社区养老模式和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的机构养老模式。这三种养老模式作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反思。

  首先看居家养老模式,专业性欠缺,无法保障老人整体需求,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停留在家政服务的层面。从服务供给的角度看,供给基础薄弱:职业化人才严重屋乏,专业化服务难以保证,再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居家老人支付能力及消费意愿普遍偏弱,导致很多服务企业经营困难。有些企业表面上看很热闹,其实完全是依靠政府“输血”,政府不“输血”就得关门倒闭,居家养老面临很尴尬的境地。

  再看社区养老,资源碎片化严重,无法有效整合。这几年国家投人了大量的资源完善社区养老配套功能建设,尤其是日间照料中心,但是收效甚微。大部分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艰难,很多都改做它用,更不用说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多数社区养老还停留在老年人“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状态。

  最后看机构养老,建设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护理需求是刚性的,机构养老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其优点是容易地成专业化,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机构建设一次性投入成本高,而照顾老人的数量有限,大部分机构建设在郊区,大大超出老年人原有生活半径,整体来看机构养老资源配置效率低,只能满足部分老人养老的需求。

  呼之欲出的“融合式养老”模式

  就养老而言,在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按照70~80岁平均预期寿命计算,退休后进人养老阶段,通常有15~20年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养老阶段,既有对此前工作阶段生活风格的继承与延续,又有对当前阶段新的生活问题的应对,还有对下一阶段生活状态,包括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的预知,以及由此形成的焦虑。此外,就处于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群体而言,还呈现出多样性和异质性特征,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老年个体应对的资源和策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对的态度也迥然有别。这就决定了养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很难采取单一或统一的安置方式来化解所有的养老问题。提出“融合式养老”模式,目的在于寻找一条内在、深层次的线索,构建出具有动力性特征的机制,体现养老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性要素,满足养老的丰富性内涵和多样化需求。这种探索与中国的现有养老政策并不矛盾,而是在养老资源的体系性输送、养老主体的多元化构成,养老空间的有序链接,养老阶段安排的交叉并存等方面谋求一种系统整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深化当前的养老政策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目前三种养老模式的反思,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机构提出并实践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一一“融合式养老”模式,即在老人居住的社区附近建立小型机构,以机构为纽带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服务的系统。通过市场化运营、政府支持、家庭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高效能、专业化的服务支持。在“融合式养老”模式中,社区养老机构的功能设置不同以往,一方面它要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平台和枢纽,可以有效整合政府和辖区资源,提高服务社区居家老人的专业化水平。

  家门口的贴心养老服务

  寸草春晖是2011底完全由民营投资成立的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共计投资1000万元,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家园社区内,由一个社区小宾馆改建而成,有100张床,主要招收附近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人,同时机构为所在社区5000多居家老人服务。借助政府支持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寸草春晖养老机构整合社区资源为附近为居家老人服务,包括日托、送餐、陪同就医、康复护理、心理慰藉以及生活照料等。

  由于养老院和社区融为一体,因此不论居家老人还是机构内的老人都可以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一方面居家老人可以到养老院享受专业化的服务,养老院也可派人上门服务,另一方面院内长期居住的老人也可以得到家人经常探望,满足他们亲情的需要,同时养老机构还吸引大量的志愿者过来服务。相对于动辄几千万、上亿投资的大型养老机构,寸草春晖这种模式投资量更小,服务人群更广,运营成本更低,资源利用率高。

  客观的说,在寸草春晖创立“融合式养老”模式之前,中国除了大型机构养老和居家服务以外,社区也有少量的小型养老院,主要以公办为主,基本不对社区居家老人服务,更不会去构建系统化的服务体系,甚至连政府主管机关都按机构和社区进行分割管理,互不干涉,资源运营效率大多低下。

  寸草春晖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思考,提出并实践了“社区——居家——机构一体化”模式,即“融合式养老”模式。开业第一年,寸草春晖的100张床位就全部住满,人住老人大部分是附近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每人每月全部收费平均为4000~6000元左右,相当于市场上保姆的价格水平。由于养老机构服务的专业性强,价格适中,因此床位供不应求,目前养老院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将近700多位。很多老人家就住在该社区,家属探望非常方便,有时一天能来多次。同时,养老机构借助内设的医疗资源,对社区居家老人进行康复理疗、慢病管理和紧急救治等服务,弥补了社区医疗资源供给的短板,把“医”和“养”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从财务角度来看,寸草春晖一直是微利状况,这也是养老行业的特点。未来寸草要想做大必须走品牌化和连锁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发挥规模化效应,发展才能更稳健,这也符合国际养老产业的发展规律。目前寸草春晖正在北京其他几个老旧社区筹建类似机构,发展连锁化规模,希望能覆盖更多社区居家老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寸草春晖模式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可以概括为兼具小规模、社区型、广覆盖、低成本、高效能、专业化的特点。承认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经济层面上的需要(即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也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即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在中国儒家文化的背景下,要求子女和父母的物理距离尽量不要远,要保证亲情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融合式养老”模式既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延续,又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升华。它不仅减轻了家庭成员负担,同时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与偏好。

    “融合式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

   “融合式养老”模式满足了中国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当前国情。这种模式成功,需以下几个保障条件:

  (一)位置要求

  社区养老机构应该设在老年人居住集中度高的社区附近,保证老年人以往生活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把社区养老机构建在距离老年人居住过远的地方,远离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甚至远离医疗和生活保障系统。要让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也能享受的低成本、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甚至失能、半失能以后。

  (二)运营机制

  融合式养老”模式的运营机制必须是以市场化主导,靠自身良性运营为基础。当前中国未富先老的环境下,社区养老机构对社区居家老人服务的收入还很有限,要想生存,必须保证社区机构的床位有一定规模,例如30张床以上。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发挥对社区居家的辐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政府对居家养老的公共购买服务,扩大对社区居家的覆盖范围。

  (三)发展道路

   “融合式养老”模式必须沿着品牌化、连锁化的道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才会更强,专业化的服务才会更加有保证,同时对整个行业也才会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政策保障
  1.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中国国情,加快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必须在宏观政策上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制定标准、规则并且负责监督、指导,通过对公共产品的购买保障弱势群体的养老需求,更重要的是支持市场发挥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同时鼓励家庭成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满足老年人对亲情的需要。应该重新规划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把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工作统一协调管理,避免人为分割及资源的重复浪费,保证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连续性和个,性化服务相统一。

  2.加强供给侧改革,完善政策保障。

  政府在基础资源方面给予保障,特别是土地和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度的支持,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完善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层次组织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产品更加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做到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资源,扶植“融合式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

  3.营造公平的环境,精准扶持,培育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正确认识养老产业发展规律,要做好统筹规划,政府立足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完善各项措施,,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要精准扶持,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有代表性、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支持它们形成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样既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又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原则,推进了养老产业化发展。要坚持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保障多样化服务及社会化运作,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式养老”模式基础上的服务保障体系。

  4.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第一,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和税收优惠等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第二,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借助市场作用调配企业和社会组织资源,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给机构发放服务补助等形式,企业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老年餐桌、护理服务等。第三,加强宣传,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养老、助老中的积极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居家—机构 一体化的融合式养老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