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杰何香凝,一生刚正不阿,高洁如梅
本帖最后由 焦桂华 于 2017-11-28 14:30 编辑何香凝,她是孙中山的好友,宋庆龄的闺蜜,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她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是丹青圣手和诗坛“一枝梅”。
她性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曾掌掴悍妇陈璧君,连蒋介石都惧其三分,堪称一代女杰。
6月27日是她的诞辰,作为新中国创始人之一,在其94载的一生中,她凭着才华与智慧,人脉和威望,无论在何种困境下,终生不改其高洁,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说:“灵魂如同一千瓣莲花,自己开放着。”
01、桀骜不驯的“大脚仙”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有名的茶商何炳桓,何香凝从小就很有主见。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家闺秀应当目不识丁,足不出户,女孩都要缠足。出生在大户人家的何香凝也不能例外。然而何香凝是个桀骜不驯的犟妹,白天被迫裹足,晚上她就擅自剪开,将那条束得紧紧绷绷的裹脚布剪成飞花蝴蝶。父母打骂,她也不惧怕,坚决反抗缠足。父母对她实在没办法,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却止不住叹息:“眼下你吃不了苦,将来一双大脚板走路,找不到像样的婆家,后悔都来不及。”
何香凝才不会预支烦恼,她“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这件小事不过是她日后爽朗乐观性格的一个缩影。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什么困境,在她看来不过是块裹脚布,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就迎刃而解。
何香凝爱读书,不能进私塾,就对父亲软磨硬泡,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她识了字,并接触到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
02、遇“天足之缘”,共报国仇
待何香凝到了豆蔻年华,来提亲的,瞧见她的大脚,一个个都走了。嫁不出女儿,何香凝的父母愁眉苦脸。何香凝却不急不愁,她不信,大千世界,难道就没有一位识见非凡的男子肯迎娶她这样的天足少女?
真可谓缘分巧合,廖仲恺适时登场。他的父亲廖竹宾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他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中国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真是天作之合,何炳桓顺水推舟,请良媒说合,两人1897年两人广州结了婚。
廖仲恺心地善良,性格耿直,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何香凝爱好美术,廖仲恺就耐心教她绘画,还搜罗各种新书刊给她阅读,为她指点疑难。夫妇二人还都羡慕革命人物,廖仲恺有改造中国的雄才伟抱,何香凝有拯救苦人的侠气豪情,两人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当时廖仲恺很是清贫,只得将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虽矮小简陋,却高处独居,自得其乐,俩人还将小屋命名为“双清楼”。俩人白天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共赏清净明澈的月色。何香凝笔下曾流露出“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心声。若不是身处铁血交迸的乱世,偌大的烂摊子等着热血志士去收拾,他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不知道让人多么羡慕。
婚后,廖仲恺要上前线,她没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写诗勉励:
“国仇未报心难死, 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 留得中华史上名。”
后来廖仲恺被叛变的陈炯明关入黑牢,她拼命闯去探监,为他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的中央党部门口遭到刺杀,当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鲜血洒满了她的衣衫。她强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和妥协。
03、得孙中山器重,掌掴悍妇陈碧君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何香凝照顾。孙中山叮咛:值此万方多难之时,请她一定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听完孙中山的临终遗嘱,心中不胜悲恻,当即表态:“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
因她正直,剽悍与刚烈,让孙中山如此信任,也让一些人对她惧怕三分。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为国民党主席。“第一夫人”陈璧君横行霸道,她有一怪癖,就是吐痰,还必要让秘书给捧着痰盂。有时忘了形,对来宾也同样对待。
陈璧君和宋庆龄、何香凝等都是同盟会重要女会员。有一天,何香凝去汪公馆,汪精卫不在,陈璧君出来待客,谈话间,她忽然怪癖发作,忘乎所以,对何香凝说:“捧痰盂来,我要吐痰。”
何香凝两眼圆瞪,怒不可遏,当即指着陈璧君的鼻子斥责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要我给你端痰盂?”说罢仍不解气,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唤陈璧君:“去!我要吐痰了,你给我捧痰盂来!”陈璧君满脸通红,狼狈不堪。何香凝又命令道:“快些。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都有资格要你做这事。”陈璧君大惊失色,她猛然记起以前曾“有幸”领教过何香凝的一记大耳光,立即赔上笑脸,当众道歉。
而说到那一记耳光,是在1922年,当时陈炯明炮轰总统府,诱捕了廖仲恺,囚禁在石井兵工厂。陈璧君、伍朝枢和何香凝一起商量营救事宜。当时,何香凝见到报纸上说梁鸿楷的第一师叛变,就忧心忡忡地说:“这样子,北伐一定要失败!”陈璧君却说:“你是想北伐如失败,廖仲恺就自由了。”何听后,非常愤怒,当时掌掴了陈璧君的脸,说:“我再怎么自私,决不至于要牺牲中山先生来搭救仲恺。”陈璧君自知理亏,受到斥责,不但没有发怒,还向何香凝认了错。
04、怒斥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共产党镇压围剿。1935年7月,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官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她效仿诸葛亮当年馈赠女性用品激怒司马懿的成法,给蒋介石邮寄了一条布裙,还附上一首极尽讽刺挖苦: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蒋介石,字中正,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这位大独裁者受了耻笑,居然捺着性子不曾发作。由于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大名鼎鼎的廖夫人,且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所以蒋介石遭此辱骂也不敢公然报复,只好悻悻作罢。
05、慈爱有见地, 世界母性之楷模
当时,蒋介石拿何香凝没办法,就想在何香凝的儿子身上撒点气,借此找回心理平衡。
虎母无犬儿,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17岁加入国民党,20岁转投共产党阵营,早早地与蒋介石成了死敌。廖承志一生被捕七次,被软禁一次,品尝过多国的铁窗风味,在国民党的监狱中被囚禁过多年。
1933年3月底,英租界在国民政府要求下,将“共党疑犯”廖承志引渡给上海公安局。何香凝救儿心切,不顾重病未愈,去找上海公安局要人。何香凝大驾光临,连上海市长吴铁城也被惊动了,将她请到客厅小憩,她却径直坐在上海公安局院子里,大声质问道:“我不是来做客的,我是来坐牢的。骂蒋介石要算我骂得最多,骂得最凶,为什么不抓我,却把这些无辜的青年关起来?”
吴铁城又尴尬又窘迫,他害怕何香凝心脏病发作,会猝死在上海公安局,不好向国人交代,于是赶紧将难题上交,请示宋子文。宋子文再请示蒋介石,蒋介石也担心“大脚婆”死了,会受到国内外舆论谴责,就让宋子文和吴铁城“瞧着办”。廖承志被释放了,何香凝大闹上海公安局,又是一场干净漂亮的胜仗。
然而儿子刚被释放,又说要去偏远且凶险难测的川陕苏区找红军,何香凝虽然心有不舍,但仍支持儿子的志愿。分别四年后,她才接到廖承志的音讯,知道廖承志经长征九死一生到达陕北,马上回电鼓励他“须努力奋斗”。为使儿子专心革命,她在抗战的辗转流离中还带着孙子。可见作为母亲,何香凝慈爱而有见地,她义无反顾的支持儿子廖承志和女儿廖梦醒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也因此被当时进步报刊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何香凝的生命经历了94度春夏秋冬,大多数岁月都是在严酷险恶的环境中度过的。她曾在一幅《梅花水仙图》上题诗言志:
“一树梅花伴水仙, 北风强烈态依然。 冰霜雪压心犹壮, 战胜寒冬骨更坚。”
这样坚毅刚强的奇女子做到了岁寒而后凋。
1972年9月1日凌晨,何香凝魂归道山。弥留之际,她向周恩来倾吐出最后的心愿:她与丈夫廖仲恺生前有:“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之约,现大限将至,她不愿去世后被火化,一旦火化了,就无法陪伴地下长眠的夫君。
根据何香凝临终前的遗愿,她与廖仲恺合墓,葬于中山陵旁的廖仲恺何香凝墓。这一对革命夫妻分别了将近半个世纪,相知相爱的灵魂终可团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