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诊疗结合将成医疗发展新趋势
导语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相关服务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长,当前,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治未病”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中西医诊疗结合是大趋势 当前,中西医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在自觉地进行结合,形成了当前多样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其中常见的4种结合模式是:其一,诊断思维方面,存在现代医学诊病与中医辨病辨证两种方式。其二,治疗手段上,存在西医手术与中医调理、康复结合两类常用方法。其三,治疗用药上,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其四,预防疾病上,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结合。应对单因素的单纯性急性疾病是西医的长处,往往能得心应手,手到病除,但对于多因素的复杂性慢性疾病则显得疲软,甚至束手无策。而中医面对急性疾病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急救手段而难负重任,而对多因素复杂性慢性疾病却能应对自如,左右逢源。 “中西医结合”搞成“中西医凑合” 目前存在三种中西医用药欠妥的现象:一是中药凑西药。用了西药之后又开中药,如细菌感染,西医用抗生素,中医用清热解毒药;水肿病,西医用利尿药,中医用利水药。二是中药西用。西医诊断后,按药理作用来应用中药,如炎症用清热解毒药,高血压用平肝降压药,失眠用安神药。三是一病一方。一种病用一个经验方或一种成药,如感冒不分风寒风热一律用感冒冲剂;胃病不讲辨证论治,一律用胃康灵冲剂。这几种方法,有时可能也碰巧有些疗效,但这不是中西医结合,而是中西医凑合,不能真正充分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反而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浪费药材,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中西医的科学结合,要在思维上开放包容,理论上互补渗透,诊断上相互为用,治疗上取长补短,药物上协同配合。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和科学结合,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时代需求,是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CDSS提供医生临床标准治疗方案,规范诊疗流程 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为了能让医生更好的利用BP进行诊疗活动,将系统进行了深度结构化,引导医生从症状出发建立诊断假设,再告诉医生怎么去提供证据(症状和检查)证明自己所选的诊断假设,直至最终确诊,可以有效防止误诊和漏诊,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人指引医生转诊到高级别综合医院。
[*]http://www.xyhis.com/upload/201909/1569574506504633.png
对确诊的病人,会按病人组别开出明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给医生参考,同时,系统还会引导医生在处方中增加自己的意见(药品或其他处置意见),对于这部分意见,系统会进行统计和大数据分析,然后,再由协会组织专家讨论判断。对于有价值的意见会增加到BP的标准治疗方案中去,这样持续本地化的治疗方案再加上BP每季度的定期更新可确保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具有权威性。另外,如果是错误或无价值的意见,系统会提醒医生,以免医生再犯类似错误,这既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又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训练规范的诊疗流程。 四大特点1.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基于BMJ著名的临床证据数据库(BMJ Clinical Evidence),整合了来自全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证据及专家意见,由国际专家和编辑团队编写而成,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并根据最新证据不断更新。2.内容全面、简明、精确涵盖80%以上人类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包括10000多种诊断方法、1000多个专题、3000项诊断性检测、6800多篇国际指南以及多样图片、语言简明、内容精确,适合临床工作和学习。3.结构符合诊疗流程结构按诊疗思维和流程设计,包含基础、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各个诊疗关键环节和内容。4.与中华医学会联合推出中文版联合中华医学会经由1000多名临床专家以及医学译校专家共同努力,推出深度本地化的BP中文版。中文版在涵盖国际版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还添加了近200篇中国指南和100余篇专家共识链接,并邀请本地专家为核心专题进行评述。 中医治未病,为健康护航 “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人们常说“中医治本”、“中医治病去根”、“中医讲究调理”就是对中医诊治优势的认同。当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这样一来,把影响人的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范畴,从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进行医学研究,这和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就可以互补相成了。 行心中医治未病系统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中医治未病信息化服务,主要为居民提供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服务,包括专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评估、绩效评价等功能。专项健康监测以中医体质辨识、饮食偏颇、居住环境、中医习惯用药史为主,健康管理评估则应用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法和技术,进行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干预、干预效果评估,绩效评价主要针对开展治未病的组织构建、人力资源、经费保障等,对服务机构和科室的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居民接受度、满意度进行绩效评价。 主要功能如下:1、建立客户专属的电子中医健康档案通过链接智能可穿戴设备,完成基本用户信息录入、中医体质辨认,以及血压、血氧、体温、脉搏等信息采集,存储并上传至中医院专属的云端服务器。
[*]http://www.xyhis.com/upload/201909/1569574364140318.png
2、中医体质分析系统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端传输来的体质辨识问卷及各项中医相关数据,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要求进行问诊,并对9种基本体质及44种复合体质进行自动判别。自动辨识出检测用户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数据和图形来呈现辨识结果。得出检测者的体质类型,体质特征,发病倾向,环境适应力等。 3、自动生成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针对每个用户健康辨识结果,云端服务器自动从海量养生数据库提取出适合用户的养生方案,让用户根据养生方案通过购置所需茶饮、汤包等,在家便可进行简易有效的调养,并根据季节的变换提供适合当季的调养方式,改善健康状况。
[*]http://www.xyhis.com/upload/201909/1569574476229875.png
4、中医亚健康干预方案除了提供养生方案报告外,还可以从海量数据库干预方案中提取出一份相应的干预方案,针对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如失眠、脾胃不适、免疫力下降等等,以经络调理为主,如穴位敷贴等无创伤的方法进行干预调理。 5、中医“治未病”大数据挖掘可查阅系统里中医健康管理及中医“治未病”研究量身定制的大数据平台,从海量的用户数据中揭示深层次、隐含的信息和规律,通过表格、图形直观呈现,为中医“治未病”研究及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如特定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差异化分析等。 结语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使用上的联合,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攻克重大疑难疾病,必须找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两者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并构建统一的临床诊治规范,而我们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探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