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辈 发表于 2021-8-24 20:27

社区嵌入式养老:如何“走远走好”?(一线调查)

西京社区嵌入式养老院里护工们正在为老人做康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有174.22万人,占总人口的18.55%。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快趋势,西安市鼓励多元化养老模式,支持社区养老发展。近年来,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在西安市雁塔区、新城区等城区逐渐兴起并取得成绩。作为新型的养老模式,嵌入式养老在社区内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的就近养老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养老困境。

  一、功能全 离家近 社区嵌入式养老受欢迎

  据了解,社区嵌入式养老概念起源于2013年上海的养老探索。为满足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政府利用社区闲置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起了小型养老院,破解了当地养老难题。此后,社区嵌入式养老成为养老行业的现象级热词。其中,“嵌入”是指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在社区范围内引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及周边的老人输送各类养老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我市的西京社区、育华社区、红专南路社区、大唐社区、福邸铭门社区等多个社区都在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从类型上看,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有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一般由专业养老服务主体运营。

  “机构养老价格高,居家养老治理机制效率较低。相比下来,嵌入式养老模式资源灵活,且规模小便于管理。”电子城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社区嵌入式养老可以说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传统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受老人们的欢迎。

  “选择住在社区里的养老院,一方面是因为离家近,方便我常回家看看,儿女平时想来看望我也很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都是我熟悉的邻居或朋友,平时和他们在这儿打排球、合唱、学书法,不像外面的养老机构,长期封闭没了家的味道。”全托住在西京社区天使爱心护理院的陈老太告诉记者,79岁的她因腿脚不好已基本无法自理,如今已在社区护理院住了一年多。“服务项目齐全、离家近是选择社区护理院最大的两个理由。”现场老人们一致说道。

  记者在西京社区天使爱心护理院看到,院内干净整洁,墙面大部分采用落地窗,整体宽敞明净,老人们的日用物品储物柜都标有姓名。

  “我们天使爱心护理院属于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主要为社区里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慢性病管理、康复治疗、心理抚慰、营养膳食等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里的健康老人,也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助餐助医等上门服务。”西京社区护理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护理院内设置床位66张,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院内分为半失能护理区、失智护理区、重症护理区、楼顶花园活动区四个功能区域。

  除了功能全、离家近,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经济实惠也是社区养老模式受到老人欢迎的一大原因。

  “外面的养老机构大多收费高,动辄就是一个月四五千元,甚至更高。而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一个月收费一千多,我的退休金完全可以支撑。”住在韩森寨街道福邸铭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刘红棉老人告诉记者,在算过一笔“经济账”后,她认为性价比高是她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主要原因。

  据福邸铭门社区书记蔺倩介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自理老人每月1270元,半自理老人每月1470元,其中包含餐费、床位费、服务费以及夏冬两季的空调费和取暖费。“由于刚运营不久,我们在此基础上还有适度优惠,辖区不少老人也是因此办理了入住手续。”蔺倩说。

  二、困境:护工队伍不稳定 价格机制未理顺

  “我们护理院目前护理人员有20人,但让人担忧的是,年轻护工们一般能坚持干两年的都很少,很多都是应聘一年后就离职。”谈及养老护理院的困难,西京社区天使爱心护理院司院长坦言,院内的护工多为00后和90后,年轻护工们本应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来感染老人,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内容非常繁琐,还有很多要学习了解的东西,且需要极大的爱心和耐心,而由于经常面对生离死别,年轻护工们普遍压力大而选择离职。“应届毕业生和在一线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同样很难招,留住他们也不容易。”司院长介绍。

  此外,价格机制未理顺也是社区养老面临的一大困境。“护理院价格高低容易引起争议和困扰。如果入住费用设置得过高,普通家庭负担不起,老人难以入住。但若将入住费用调得过低,又没法收回护理院自身的建设成本和各类运营成本。”司院长说。

  “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对于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也有一定程度的阻碍。”福邸铭门社区书记蔺倩说,嵌入式养老虽然不同于传统养老院,有着离家近的优势,但部分人仍拘泥于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的观念。另外,当前居民对社区养老了解较少,接受起来依然有一定困难。

  三、专家:吸引养老服务人才,找准定位规范发展

  如何让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走远走好”?

  陕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给出了几点建议。针对护工队伍流失严重、不稳定等难题,杨红娟认为,社会各界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养老工作的职业认同感,让护工行业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养老护工人员劳动强度大、晋升空间小等因素导致这一职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综合各种力量,为年轻人建立平台,提供全方位保障,让他们在岗位上找到人生的价值。”

  杨红娟说,近年来,政府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如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护工专业,运用财政资金、就业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公共资源推进学校或养老机构培养优秀人才。接下来,大学应该在帮助年轻人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上做出更多努力,以进一步转变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养老机构要给予护工们实实在在的鼓励和人性化管理,在薪酬、晋升等方面向护工人才倾斜,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优秀年轻人留下来。

  “嵌入式养老是养老服务的新形式,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无论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其发展,或是价格机制未理顺,这些困难归根结底是社区养老机构的适配度不足造成的。”杨红娟说,当前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配比大多不够完善,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必须利用自身优势,从供给端做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杨红娟认为,嵌入式养老运营主体要利用政策红利,找准自身定位,提高其资源匹配水平。社区和养老服务企业要明确规定责任分工、服务内容、受众范围、养老服务器材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责任,同时相互支持和监督。在管理和评价中,要淡化以床位数量为主要指标,应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设施水平、客户满意度等软性指标。

  杨红娟说,目前社区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政府部门在对嵌入式养老进行扶持的同时,还应在其软件和硬件的设置上出台硬性标准和细化指标促进其规范发展。

  转自:新华养老週刊
  来源:西安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嵌入式养老:如何“走远走好”?(一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