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 发表于 2021-11-11 16:09

当青春遇见夕阳:哈佛女孩办起养老院

本帖最后由 于君 于 2021-11-11 16:20 编辑


       “王奶奶,你还能记起我不?”拉着王奶奶的手,陈思笑着说。

       听完陈思的话,患有重度小脑萎缩的王奶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不是到我家串门儿来了嘛,咱进屋坐一会儿啊……”在陈思的一番“劝说”下,王奶奶终于不乱走了。

       34岁的陈思是沈阳市天柱山(远大)老年公寓的院长。这个长相清秀的女孩身上有着令人羡慕的关键词:哈佛大学硕士毕业、曾经华尔街的一份高薪工作……

       2013年,陈思选择从美国辞职回到家乡,当起了养老院的院长,将自己的青春和数百名银发老人的幸福紧紧相连。太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不解,她说,“青春只有奋斗才会精彩,我更希望自己的奋斗是有意义的,是能为这个时代做一些事的。”

       最爱和你在一起

       陈思的决定在别人看来异常冲动,其实做养老产业的种子,少年时期就种在了她心里。

       2002年,陈思的母亲和姨妈创办了一所养老院,还在读高一的陈思便开始在养老院帮忙。“很多老人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他们几乎是看着我长大的,所以我对老人们也有了一种发自心底的亲切感,我喜欢和他们相处。”陈思说。

       2013年,陈思接手了养老院,也从此成了爷爷奶奶眼中的“全能孙女”,包揽了养老院里包括院长、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兼职护工、活动主持人等多项工作。

       “在国外,我常利用周末时间去考察那里的养老院,并着手研究了国外养老体系和经营理念、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养老院怎么保证老人的安全等问题。”回国后,陈思在经营养老院方面的最大不同就是理念的变化。

       “传统经营理念多为照顾老人的吃住、保证老人的安全,而对老人精神世界的关注比较少。”为此,她鼓励老人成立老年模特队、老年合唱团,建立了团体心理咨询小组,还积极动员老人们通过设立老年委员会自主、自立地为自身服务。

       有些刚来养老院的老人,一开始情绪低落,感觉自己被“抛弃”,往往孤独而恐惧,也会失落和无力。

       陈思试着把自己在大学中学到的心理知识融入各种活动中,始终不断尝试从新的视角给养老行业带来新的想法。她细心地了解每一个老人的性格和爱好,让他们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潜移默化地疏导老人焦虑的心态。

       吕阿姨是养老院里公认的“歌星”,陈思就在养老院里为她举办演唱会;蔡奶奶以前是教古汉语的,陈思就请她给老人们讲汉字的故事;边爷爷关注时政,陈思就定期请他给大家解读国家大政方针……

       “一提到养老院,很多人就会觉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气。我要打破这个刻板印象,就想告诉爷爷奶奶们,也想让更多人知道,即使人到暮年,也要尽情去做自己。”陈思说。

       在陈思看来,怎样对待老人,是一个社会的文明风向标。每个人都会老,但衰老和死亡也是很多人不愿直视的问题。“我在校主攻人类发展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成熟、衰老等每个人生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我相信,我能为养老事业做些事情。”

       最想看见你开心

       没人和他聊天、总是一个人独处、不爱说话……多年研究心理学让陈思对老人的心理和情绪波动格外敏锐,种种迹象之下,她判断:李爷爷被“孤立”了。

       “李爷爷是部队出身,说话嗓门很大,关键还耳背,和别人聊天,人家说啥他听不见,久而久之别人就不爱理他了。”陈思说。

       李爷爷的情况让陈思焦虑,老人的孤独与悲伤,是她最害怕的事。

       养老院的“文化沙龙”活动常态化后,很多老人主动报名参与,陈思觉得,这或许是拉近李爷爷和大家之间距离的好机会。“为了让李爷爷参加,我反复和他沟通,希望他能给我们讲讲与军事有关的故事,李爷爷同意了。”

       让陈思意外的是,李爷爷认认真真准备了好几页的演讲稿,配上李爷爷一贯的大嗓门,演讲效果出奇得好。

       这次演讲后,李爷爷成了养老院里的“红人”。“没想到老李还有这能耐。”“老李不简单,是个人才。”……听着大家的夸奖,李爷爷慢慢变得自信,很快就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老伙伴。

       “老人的事无小事,他们就像孩子,需要悉心关注。”陈思说。

       目前,有400余位老人在陈思的养老院生活,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三分之二。有些老人常年卧床,身上插着食管尿管,躺在床上看起来呆呆的,记者在老人眼前晃了晃手,他们并没有反应。

       “他们看似没有反应,其实心里都是有感觉的,就更需要耐心照料。我们所有的护工在给老人擦拭或翻身的时候是会不断与他们对话交流的,比如‘李爷爷,现在要翻身了’‘张奶奶,下面我们擦擦脸’。我们也会经常和卧床的爷爷奶奶们说说话、拉拉手,我们相信,他们都能听得到。”陈思说。

       面对一些老人“人老了,真没用”等感慨,一向温柔的陈思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价值,没有人是‘没用的’。”

       “人到暮年并非花期的尽头,反而因花开持久而越发绚烂,除了吃好住好,我更想让每一位爷爷奶奶都能度过一段绚烂绽放的快乐晚年。”

       最怕和你说再见

       在陈思的家里,有一个红色的布包,里面是一个屏风摆件,屏风上绣着两只小猫,惟妙惟肖,十分可爱。这是李爷爷“送”给她的结婚礼物。

       李爷爷和王奶奶来自北京,每到夏天老两口都会一起来避暑。李爷爷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高学历的陈思让老两口很是喜爱。李爷爷知道陈思爱吃茯苓饼,每次从北京来都会给她带。“等你结婚的时候,我们一定来给你送上祝福。”李爷爷曾不止一次这样说。

       2015年的夏天,老两口没有像往常一样来避暑。陈思觉得奇怪,就打电话给他们。原来李爷爷突发疾病住院了。不久后,王奶奶告诉陈思,李爷爷终究没有挺过来。听到这个消息,陈思心里难受极了。

       在陈思结婚前几个月,王奶奶来养老院收拾东西时,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小布包交给她,里面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屏风。“爷爷知道你喜欢小猫,生前特意买了这个屏风,本来想在你结婚的时候亲自送给你当结婚礼物的,现在看没有这个机会了。”王奶奶说。

       那一刻,陈思泪如雨下。“我觉得我们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婚礼上,陈思邀请了一大桌养老院里的老人。“站在台上望下去的时候,老人们纷纷向我招手,那一瞬间,我感觉李爷爷就在他们中间,和许许多多的老人一起见证我的幸福。”

       汪奶奶是一位重度的小脑萎缩患者,但是总能让人感到快乐,她几乎每天都会到陈思的办公室门前“打卡”,和她聊天。

       有段时间,陈思在家待产,回到养老院后,发现天天来“打卡”的汪奶奶不见了。原来,老人家突发脑梗卧床了。再见到躺在床上依靠鼻饲管维持、已经消瘦不已的汪奶奶时,陈思难掩泪水。

       在陈思心里,别人一般只有4位爷爷奶奶,而她却有400多位。“如果当时我留在华尔街,如今最多就是众多金融从业者中的一员。在养老院,我是陪伴这400多位爷爷奶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人,能为他们制造幸福,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希望老人们在养老院里生活得更有质量有尊严,即便未来走到离别的岔路口,我们也不会遗憾。”陈思说,“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老龄人口的数量非常庞大,养老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不可回避的。我想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未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创造了重大机遇。

       陈思说:“看到这个消息,我特别开心,这就是对当年我投身养老领域时,听到的那些劝阻、误会甚至埋怨最好的回答,也是我继续奋斗的最好理由。”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丁非白、于也童、杨钰晨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青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青春遇见夕阳:哈佛女孩办起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