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武汉“公建民营”养老院:走出养老新路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黄鹤楼 时间: 2015-6-15 11:18
标题: 武汉“公建民营”养老院:走出养老新路子
本帖最后由 黄鹤楼 于 2015-6-15 11:34 编辑
公办养老院价格低廉但“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机制灵活却“难展拳脚”。“公建民营”能否破解养老院难题?
去年3月,湖北在全省27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和创新服务供给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试点。如今,养老院公建民营在武汉试行已一年有余,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
公建民营养老院到底该怎样科学定位?公办养老院的公益性质怎样才能得到保障?民营机构如何科学地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这已经成为公建民营养老院发展中遇到的不能回避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探访了武汉市首个“吃螃蟹”的公建民营福利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福利院。该院院长张元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公办民营养老院利润是可观的,我们将医疗面向社会,然后将利润的一部分转到养老中来,以医养老。”
老人吃住自己说了算,身边的护工随叫随到,身体不适一分钟能就医…… 如今,老年人在养老院里就能享受这些服务。
6月初,长江商报记者探访了武汉市首个试水“公建民营”福利院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福利院。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养老院都是小平房,跟现在环境是没得办法比,这里生活条件多好。”来自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夫村的李爹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2003年他就住进了福利院,“我今年80岁了,在乡里的福利院住了10年,10年都是一个人一个小平房,有时候还真是担心自己半夜出了事,都没人照应。2013年,东湖高新区政府部门把我们接到了佛祖岭福利院,两三人一间房,老年人相互有个照顾,过得真的很不错。”
“伙食也比以前的福利院好,想吃点什么,跟他们提意见,很快也能满足我们,每个月1号和15号都有加餐。”76岁的陈爹爹介绍,老人们还成立了自管会和伙管会,伙管会负责监督食堂,定期对食堂的卫生、伙食打分,把意见反馈给福利院。
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佛祖岭福利院的居住参照宾馆标准,房间内除了配备卫生间、空调、数字电视、消防系统、床头柜、成套家具外,每个房间标配一个小阳台,并安装自动晒衣架服务老人。此外,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洗浴座椅、紧急呼叫系统、防滑倒指示牌、安监系统等设施,全天提供24小时热水服务。而这些,在乡镇福利院是无法达到的。
此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有5家乡镇福利院,供养着200余名城市“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和农村“五保”老人。由于乡镇福利院规模小、床位少、设施老化、配套不齐等问题逐年凸显,为方便管理,节约土地,2010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合并乡镇福利院。佛祖岭福利院投用后,这5家福利院的老人均按照自愿原则,被集中到该院供养。
“现在搬过来了,旁边就是保健楼,很方便。如果身体感觉不舒服,喊一下护工,他们马上就能请医生过来。”陈爹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自己有高血压的毛病,年纪大了心脏也不好,以前想看个病,走几分钟身体就承受不了,现在病历和医保卡都在保健楼,医生来的时候会带上老人的病历,看病需要补贴的部分,福利院也会帮忙报销。
公建民营走出养老新路
“公办”卸下“民营”资金包袱
陈爹爹所说的“保健楼”就是佛祖岭福利医疗保健综合楼。长江商报记者看到综合楼内,CT放射科、输液室、药房、内外科门诊一应俱全,就像一家小型医院。
“养医结合是佛祖岭养老院的一大特点,政府仅购买医疗设备就投入了上千万元。”该院院长张元介绍,佛祖岭福利院由政府出资建设,于2010年元月破土动工,总床位数489张,由两栋6层养老公寓楼、一栋食堂综合楼、三层综合办公楼、五层多功能综合楼构成,基建投入4000多万元,装修、设施配套投入2000多万元,2013年6月正式运营。
佛祖岭福利院采取“公办民营、养医结合、城乡一体”的运营模式,也就是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负责管理,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这也是武汉市第一家供养、医疗、护理、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办民营福利机构。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佛祖岭福利院负责运营的民营单位是武汉阳光医疗养护集团,这家企业由江南实业集团整体改制后发展起来,是一家以养老养生为基础服务平台,康复预防为技术延伸的大型医养融合服务综合机构,目前拥有养老护理床位1500张。
除了佛祖岭福利院,武汉阳光医疗养护集团还拥有武昌区阳光福利院、武汉阳光护理院、武汉阳光佛祖岭护理院以及武汉阳光后勤服务中心等多个独立法人实体。其中,佛祖岭福利院和武汉阳光佛祖岭护理院,是湖北省首批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机构。“正因为集团有医疗做支撑,我们才能够在竞标中拿下佛祖岭福利院。”张元说,佛祖岭的医疗市场空间还很大,许多代养老人其实是考虑到能更方便的享受医疗服务才住进来的。
湖北已试点27家“公建民营”养老院
“作为民营企业,公建民营最大的利润点其实是硬件设施的零投入。”张元坦言,作为公建民营养老院的承接企业,绝对是获利的。
为缓解公办和民办养老院冷热不均的境况,同时刺激民间资本入驻养老行业,去年3月,湖北省民政厅印发《全省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全省27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和创新服务供给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试点。武汉市民政局响应号召,通过公办养老设施对外租赁、委托代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有效解决养老缺口。公办民营已成为湖北省未来养老院的发展趋势。
同时,为更有效刺激民间资本,湖北省民政厅还曾表示,今后,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承担保障“三无”、失能、高龄、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一般不接收不符合条件的社会老人入住。
按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社发局与福利院管理方签订的承包协议,该区社发局除每月定期支付每位老人的供养费外,还要向管理方支付一定的运营补贴,该院现有高新区“三无”、“五保”集中供养人员217人,这些人员由政府出资保底包干服务,每人每月850元。
张元介绍,为保证“三无”“五保”人员放心养老,区社发局会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并向老人们进行满意度调查,若有超过半数老人对管理方表示不满意,该局有权予以撤换。
此外,佛祖岭福利院同时接收社会代养人员,现在已入院有100余人。其中,残疾、智障和高龄失能的老人达60%以上,需要医疗的老人达90%以上。
“医疗的利润是可观的,我们将医疗面向社会,然后将利润的一部分转到养老中来。”张元介绍经营情况时说,在医疗的利润比较可观的情况下,企业会将医疗面向社会,也是维持正常运营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武汉阳光医疗养护集团这种以医养老的模式,不光运用在佛祖岭福利院,该集团下属民建民营的武昌区阳光福利院,也正是因为有护理院“傍身”,才保证了其武汉市五星级福利机构的地位。
养老人员对这种模式也显得较为满意。长江商报记者在佛祖岭福利院配套医院看到,不少红色的感谢信和锦旗张贴悬挂在医生办公室门口。78岁的吴芙蓉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两年前老伴突然离她而去,经受不住的吴婆婆患上了老年痴呆,24小时需要有人陪在身边,两个女儿轮班照顾,但是各自家里还有小孙子要带,姐妹俩显得力不从心,去年听说佛祖岭福利院很好,就把吴婆婆送了过来。
“母亲一来福利院,他们就组织护理院医疗专家团队对其进行健康评估,还专门建立健康档案,这让我们很安心。”吴婆婆的小女儿张女士告诉记者,代养老人的费用每个月在3000多元,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良好。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