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民政部:医养结合有哪些扶持和支持的措施和政策?
[打印本页]
作者:
林晓敏
时间:
2015-12-17 17:26
标题:
民政部:医养结合有哪些扶持和支持的措施和政策?
3.webp.jpg
(41.11 KB, 下载次数: 6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7 17:10 上传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2月7日,卫生计生委及民政部嘉宾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关于医养结合的扶持政策:
甄炳亮: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机构是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一是在规划方面,我们要更多地把养老和医疗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有一个医院,那么在这个区域建立养老机构最好能够和这个医院临近或者交通便利,能够相互支援。另外,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托管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建设养老医疗联合体。比如养老机构可以作为医院的后疗通道,出院以后的老年人康复、护理可以到养老机构。我们要为这些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用地政策的扶持,比如对民办非营利医养机构可以使用政府划拨的土地,对民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通过招牌挂的方式优先保障供地。还有加强金融支持,对医养结合机构可以采取PPP方式,也可以采取产业引导基金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人才建设方面,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人员与医疗机构人员享受同等的职称待遇,并在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鼓励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或者轮岗服务,帮助培养养老护理人员。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国策政策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两位嘉宾为大家解读《意见》相关内容,我来介绍嘉宾: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副司长何炤华,欢迎您。
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副司长 何炤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欢迎您。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甄炳亮:
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两位嘉宾给我们分析一下,提供养老服务在我们国家目前都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困难?网友会有一种这样的想法,老有所养,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那么我们指导意见出台的意义在哪里?是否能够成为我们老年人养老的“保护神”?
甄炳亮:
民政部这么多年一直在推进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现在已经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就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体系。但是在养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居家还是社区或机构的老人,还缺少一个充分的老有所医保障,也就是说老年人当中,大多数老人都是患有慢性病或者处于身体失能、半失能或者失智状态,特别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比例越来越多。我们养老机构目前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养老护理员,他们没有医护的知识和技术,所以这块是养老服务的一个“短板”。《意见》的发布能够让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的老人把“医养结合”的“短板”补齐,这是它的重要意义所在。另外,这个《意见》的发布还整合了中央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包括健康服务业的意见、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健康养老重大工程的意见等等,这些文件的精神和举措在这个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确保能够助力养老服务。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看这么一个概念——健康老龄化,是怎么提出来的?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具体打算呢?
何炤华:
健康老龄化是指能够持续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的功能和能力,增进老年人生活的福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水平,也就是说他能够发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能够更好地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健康老龄化也离不开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和社会服务的水平。比如,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药物和老年辅助器材,能够帮他改善生活。另外,在他居住的周围有比较适老的设施、交通等方面能够使他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去。因此,健康老龄化不单是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包括整个社会对于老人支持的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重视医养结合的工作,正如刚才甄司长所讲的,国务院已经连续出台了多个文件推进医养结合的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农合、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惠及亿万老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普遍开展,老年人的医疗负担逐步减轻。二是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综合医改过程中,统筹考虑老年人就医的特殊困难和需求,为其提供便利优先服务,医疗机构不断发展,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三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延伸至社区、家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并根据结果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重点做好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综合干预和防治工作,使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日益增强;四是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稳步推进,统筹各方资源,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何炤华:
下一步,结合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总量大、速度快、高龄化、未富先老。下一步,我们要在综合分析我们国家老龄化程度,还有老年健康需求和重点领域的基础之上,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要关注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的老人,加强医疗保障,满足康复护理方面的需求。“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加强对于老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要加强宣传倡导,因为健康还是要倡导、宣传的,要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另外就是预防保健,治未病,尽量少得病,从而尽量减轻社会的负担,老年人才能有更加健康和幸福的晚年。另外对于得了病的老年人,做好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工作。要构建适合国情的老年人健康体系,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基础。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两位嘉宾,目前我们国家的养老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到底有多大?与我们实际需求之间又是什么样的比例?
甄炳亮:
截止到去年底,我国老年人总数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老龄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人,其中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尤其快。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近4000万。养老服务倡导以居家和社区服务为基础,政府对居家和社区予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综合帮助,社区发挥依托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为无法在家庭养老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通过社区转介到机构里养老。社区一方面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健康保健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支持型的服务,包括送餐、助洁、助医等等。机构养老是补充。主要是面向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并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化支持。目前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机构已有4万多家,养老床位数达到近600万张,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有望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已经覆盖到70%,在农村社区能够达到37%。对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相结合的专业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主持人:何司长,您跟大家介绍一下,对于居家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政府将提供了哪些上门服务措施呢?
何炤华: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对于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都享有基本的健康养老服务。我们医养结合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一是要求医疗卫生服务能够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主要是依托社区的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另外,我们也要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的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要达到70%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社区的重点人群,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有特殊困难家庭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还有建设家庭病床,进行社区护理,还有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的基本服务。同时我们现在也在推进,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项目。对于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要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医疗资源的紧缺与养老需求的旺盛之间的矛盾?
甄炳亮:
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解决挂号难和看病不方便的问题。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缝对接,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和全科医生制度,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家庭病床,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就便获得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何炤华:
其实这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推动健康的老龄化,因为老龄化的进程是一个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进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是将来的老年人。人的生命历程当中任何一个行为和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年老时健康的状况,我想这是一个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能够盘活现在健康和养老服务的资源,能够提高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降低医保的负担,它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率。比如我们现在要加快医疗和养老机构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包括两者之间的有机对接。现在社会上反映的看病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大专家,也正是因为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患病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一定压力。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建设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可以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可以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条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我们会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尽最大努力解决数亿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
主持人:好,那么有一个具体的问题了。我们当然希望养老过程中的问题在社区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就可以解决,但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老人的用药在一级医院是难以满足需求的,那怎么办呢?
何炤华:
用药的问题是这样的。2009年8月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各地都通过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了基本药物,并实行了零差率的销售,大幅地降低了药价,减轻了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应该说促进了合理的用药,有效保障了基层药品的质量和供应。在这个基础之上,2012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又增加了品种数量、优化了目录的结构,特别是增加了特殊人群适用的品种和剂型,注重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衔接,能够更好地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在新一轮药品采购过程中要兼顾妇女、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切实保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和供应。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允许各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从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医保或新农合报销目录中的药品。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用药不足问题,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医用药需求。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地区结合地方的实际,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选择部分基本药物品种,通过全额保障的方式在基层向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这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应。下一步我们会再总结各地方的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推动制定对老人在基层使用部分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
主持人:我们也想知道民政部门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哪些探索?各地反馈回来的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
甄炳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医养结合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民政部门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积极出台专门政策,包括在国务院35号文件、40号文件等,都明确规定了推进医养结合的任务和措施。最近出台的加强居民生活服务业的意见,也对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山西、吉林、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青海等地方制定了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青岛、上海、南通探索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在工作实践方面,民政部积极和发改委、卫计委开展了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合作试点,实施了健康养老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各地已基本形成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者由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合作等多种医养结合的实现方式。
甄炳亮:
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的重要方面,近一段时间,许多社会力量兴办的健康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将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信息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相结合,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管理、保健教育和紧急救援服务,并把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衔接,有效解决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问题。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可以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减轻医保支付压力,方便老年人获得连续、及时和专业的服务。同时,医疗和养老相结合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功能的有机统一。养老是生活方式,而医疗卫生服务则是重要保障。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特别关注的话题,就是医养结合和医保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比如说医养结合是否会增加医保的压力,也想请问《意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何炤华:
应该说医养结合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国家医养结合有不同的类型,也有不同的模式,当然,老人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有所选择。我们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的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盘活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服务的资源,让更多的老人主动离开医院,不在大医院里面长期住院、压床,可以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强化社会整体养老、为老服务的环境。从整体上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降低医保负担。《意见》提出,对于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对于符合条件的,要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范围。去年,我们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之上,试点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到新农合定点范围。下一步我们还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推进,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范围之内。
甄炳亮:
一个是符合医保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经过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相比较在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或者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相应服务费用更低。在社区和居家来说,如果老年人可以方便的享受家庭病床和全科医生服务,减少门诊和住院次数,也有助于减轻医保资金压力。另外,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标准,合理确定纳入医保的康复护理项目和报销标准。
主持人:对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有哪些扶持和支持的措施和政策?
甄炳亮: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机构是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一是在规划方面,我们要更多地把养老和医疗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有一个医院,那么在这个区域建立养老机构最好能够和这个医院临近或者交通便利,能够相互支援。另外,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托管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建设养老医疗联合体。比如养老机构可以作为医院的后疗通道,出院以后的老年人康复、护理可以到养老机构。我们要为这些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用地政策的扶持,比如对民办非营利医养机构可以使用政府划拨的土地,对民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通过招牌挂的方式优先保障供地。还有加强金融支持,对医养结合机构可以采取PPP方式,也可以采取产业引导基金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人才建设方面,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人员与医疗机构人员享受同等的职称待遇,并在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鼓励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或者轮岗服务,帮助培养养老护理人员。
何炤华:
文件里面明确的有一个推进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充分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营造一个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进医养结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机构,社会力量可以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的机构,包括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一些专业性医疗机构。《意见》也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足够空间,特别是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他们。同时,整合审批的环节,要缩短审批时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医养结合机构。另外,我们国家其实还有一个事情是特别值得做的,就是应该支持更多的中国企业,围绕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老年人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老年人需要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的辅具,包括老年人文化娱乐的产品。目前在很多西方国家都有老年人的健康产业和产品,在这方面他们都做得很好,也是我们要去积极推动的。
主持人:养老应该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关心的事,涉及到自己的老人的养老,自己也会老,所以大家普遍都非常关心。所以也想知道未来我们国家的养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在指导意见中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目标设定吗?
甄炳亮:
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对于民政部门来说,要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也就是他们熟悉的环境里,与家人一起健康生活,延长健康寿命,对于失能和失智的老年人,能够入住温馨优质的养老机构,接受医养结合服务。我们要让老年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获得感,优雅地老去,健康地生活,愉快地享受晚年美好生活。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养老服务的均等化,解决养老服务资源结构不合理,供给不均衡的问题?
甄炳亮:
对于解决养老服务均等化问题,一是我们现在强调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应该保基本、兜底线,也就是说应该真正对那些经济困难的老人、三无老人、五保户等,真正对那些身体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下一步要建立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资格评估和轮候制度,北京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了,不要让身体健康的老人在福利机构一待待二十多年,其他更加需要的老人进不来,这可能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措施。另外,我们需要大量地建设在社区中的中小型嵌入式的养老机构,这样子女下班到机构里面看看老人就回去了,有急事的时候和子女联系也非常方便。而且这些机构收费也相对低一点。我觉得未来的中国可能应该大量发展这些机构。
甄炳亮:
我们现在有些机构之所以收费比较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比如找的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土地购入、建设成本开始算起,前期投入大,那个床位费非常高,而且因为它远离市区,所以老人真要生病的时候很不方便,就医成本高,这方面就造成他们的空床率高,也有一定的原因。我觉得未来应该更为注重养老的规划布局,也就是说我这个地区比如大概有多少老人,现在老人失能、失智、半失能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我这里需要多少张床位的养老机构,有大的、有小的,有中型的,有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个合理布局,我们根据这个布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租赁、改建等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甄炳亮:
在新城区纳入统一规划当中,不至于说新城区都发展好了又缺少养老设施,到郊区里面去建去,非常远、成本非常高。所以,我觉得重在顶层设计、重在规划,重在医养结合。这几方面我觉得考虑到了以后,就会使我们的养老成本有所降低。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制度建构,就是长期照护制度的建立,这种长期照护制度包括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的养老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个在发达国家,像日本、德国、韩国现在都开始了,我们国家现在正在积极地研究论证。另外,我们要大量发展一些商业性的长期照护险,这块非常缺乏,所以老人住养老机构的时候,一说几千块钱,但是他的养老金平均也就两千块钱,根本住不起,如果我们有一个长期照护险,商业性的也好、政府开办的也好,可以很好地缓解他的资金压力。政府现在在提倡的对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给予高龄津贴、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我们想再进一步整合,能够提高老人养老服务的消费能力,一方面要补供给方、一方面补需求方,两方对接解决养老问题。
何炤华:
刚才甄司长讲得很好,我想我们国家下一步的目标,推进医养结合的目的,是要实现健康老龄化,以及积极老龄化。在文件当中明确了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我们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各类服务主体的活力,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与民政部门一起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让中国的老人更加健康,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