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空巢时代”农村养老的民间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华最北    时间: 2016-8-8 14:31
标题: “空巢时代”农村养老的民间探索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提到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提出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近年来,中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相关悲剧事件也接连发生。于是,一向被忽视的农村空巢养老问题仿佛突然摆在世人面前,引起各界关注。这些年来,政府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一直不断加码,高层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力量作为政府力量的重要补充,早已开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并摸索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养老模式。这些模式虽然简单稚弱,但蕴含着民间智慧和强大生命力,或许能指引未来破局中国农村空巢养老难题。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令人不安

  中国空巢现象尤其是农村空巢现象的严重性,已远超普通人的想象。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45%的老人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比已达到32.64%,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77%。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也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空巢老人,并且相当比例都分布在农村。近年频发的农村空巢老人悲剧,不断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如何解决农村空巢养老问题,也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的时代命题。

  实际上,政府近年来为应对养老问题动作不断。2006年,国家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2011年,国家启动养老产业化,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2015年,又提出医养结合,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等。

  不过,与时俱进的养老政策,仍旧赶不上社会迅速老龄化的进程。尤其当涉及农村,农村空巢养老一直作为中国养老问题下的子项目被社会认知和讨论。而现实中,由于农村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均落后于城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非常令人不安。

  面对中国老龄化大潮,政府和市场显得力不从心,促使民间力量开始独立探索农村空巢养老。与此同时,民间资本和专业的社会力量也正向农村聚集。随着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一批分散在基层的富于本土智慧的农村空巢养老模式浮现出来。以南都记者在各地尤其是河北省的深入调研就发现,除了目前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互助养老”模式的“肥乡模式”,即河北省邯郸肥乡前屯村互助幸福院模式,还有邢台威县孙家寨模式、邯郸“天爱”肖庄模式、四川“老年茶坊”模式等。

  在此背景下,中国首个专注于农村空巢问题的社会组织———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年底成立,将作为资助性基金会,整合、支持这些民间模式,并不断完善、总结,共同服务农村空巢老人,探索中国养老模式。民间资本的加入,激发了更多草根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探索农村空巢养老模式。这些转变,一定程度上正在弥补政府、市场的缺失,提供解决农村空巢养老问题的新方案。

  着重“精神养老”成民间共识

  养老,不仅意味着晚年要吃饱穿暖,更意味着要有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然而据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与河北大学联合发布的《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由于无子女或者与子女长时间分居,普遍存在孤独、抑郁、无助等心理健康问题,老人精神生活呈现“荒漠化”趋势。

     “影响农村老人幸福程度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健康因素,而是家庭关系。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完整家庭的支撑,精神面貌不容乐观。”成都市慈善总会益多公益助老基金会主任于涛说。多年前,他带领志愿者探索农村空巢养老模式时,就着重在精神文化层面帮助缓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其中,由农村老年协会改造而成的“老年茶坊”模式是一个很具当地特色的成功范本。于涛介绍,“老年茶坊”提供娱乐设施和场地,吸引了空巢老人来喝茶休闲。空巢老人从家里走出来,到茶坊喝茶打麻将,有了这些娱乐互动,他们的精神孤独问题也就有所缓解。同时,茶坊盈利除了维持协会运作,还可以作为农村空巢失能失智老人的专项照顾资金,一举多得。

  在中国北方的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孙家寨村,付宏伟用6年时间探索农村“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每月初一和十五,他都会安排“孝心宴”,请全村老人到村委会前吃水饺。如今,这一简单模式吸引了全县30多个农村来借鉴效仿。付宏伟的这种尝试,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随着大批农村年轻人离巢,农村空巢现象不断加剧,农村文化设施匮乏、文化娱乐形式单一,看电视、听广播成为他们仅有的几种文化生活。这些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无人守护,滋生大量心理问题。孙家寨模式通过“孝心宴”,吸引村中空巢老人出门参与农村社交,有效缓解了其空虚寂寞的情绪。如今还有外地老人赶几个小时路程来吃水饺,其实是为了看这个热闹场面。同时,他还积极筹建农村孝道教育基地,重塑乡村孝道文化,鼓励村民敬老爱老,恢复农村“不独亲其亲”的风尚。

  河北省邯郸市“天爱社会服务中心”一直以照顾城市失独老人见长。如今,他们在肥乡县肖庄成立试点,开始探索农村空巢养老模式。负责人翟书慧介绍,肖庄模式针对失能失智、有心理问题的农村老人提供心灵陪伴和生活照顾服务,该模式除了配备专业社工师,还有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农村空巢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北方大部分农村的衣食住行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理问题,非常需要从心理层面进行专业帮扶。

  过去人们养老观念中更多的是“物质养老”,如今“精神养老”已经成为这些民间探索者的共识。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吕红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文化发生剧变,农村孝道文化淡化,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逐渐丧失了精神寄托。如今民间力量在探索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起空巢老人的心理恢复和农村文化重塑的重任,折射出社会养老观念的进步。这些民间探索,提倡传统孝道,重构农村社会,或用现代社会学理念重塑农村社区文化,都考虑到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这种探索非常有价值。

  农村空巢养老探索“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养老形势日渐严峻,政府和市场在应对农村养老问题时双双“失灵”,催生了各地自行开展农村养老探索,产生了许多“土办法”和“草根模式”。然而,这些办法和模式大多数形式粗糙、理念简单,不断被质疑能否担起推进农村空巢养老事业的重任。什么是成功的模式?什么是失败的模式?“土办法”有多大价值?这样的讨论不绝于耳。

  民间探索有其自身的使命和价值,用成功与失败来评价一种模式,武断而有害。并非所有的民间探索都能在最初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哪怕它只能养活几个老人,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只要真正帮到了老人,就不能说它是失败的。”付宏伟说。民间探索多数从“土办法”开始,还要经历很多困难,而且有些方法只适合解决当地少数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其就没有价值。社会在寻找一种值得全国推广的养老模式的同时,也应该发现和保护分散各地的养老探索。民间探索者,应该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探索。

  民间探索在默默无闻中成长,并在成长中逐渐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翟书慧介绍,天爱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也遇到了各方质疑,坚持多年后才有了一些成功的项目和试点,并渐渐有了影响力。如今该团队拥有了专业的技能和先进的理念,有能力在邯郸肥乡肖庄设立试点,探索能向全国推广的农村养老模式。她介绍,肖庄模式重视社区文化营造,通过集合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实现农村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最终帮助农村自我解决养老问题。待这种模式成熟后,便可以在其他农村孵化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理事杜鹏认为,农村因地制宜探索的“土办法”的确存在局限,可能无法向更大范围推广,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民间探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能利用仅有的资源,开展农村养老模式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它不是“等靠要”,而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自发探索,这些尝试非常有意义。吕红平也指出,“土办法”具有本土特色,不论规模大小,都是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如果能够为各地民间探索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碰撞,这样对农村空巢养老探索会带来更大的启发。简单的民间探索也许孕育着先进的基因,社会不应以苛刻态度对待。民间探索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尝试,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更多借鉴。

  政府、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三方协作

  民间探索中的社会力量弥补着政府和市场在养老领域的不足,但是又面临诸多困境。杜鹏介绍,当前民间探索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邯郸市肥乡前屯村互助幸福院模式将闲置房屋改造成老人集体居住的宿舍,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独居风险和孤独难题,但是该模式有许多不足。杜鹏指出,幸福院不提供养老服务,只收纳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这就把最需要帮助的不能自理或有半自理能力的老人排除在外。他认为,幸福院模式只是向成熟养老模式的过渡形式,但该模式至今徘徊不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支持。幸福院日常运行经费不够,所以没有提供养老服务。入住老人增多,它就满足不了这些需求。

  邯郸天爱社会服务中心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但资金不足仍旧是机构开展活动的最大障碍。翟书慧介绍,该机构至今不能接受捐款,只接受一些物资捐赠,主要还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获取有限资金。他们探索农村养老模式需要得到政府或民间的资金扶持,这样才能开展探索,孵化更多模式。

  实际上,更多民间探索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民间探索者在初期往往都是自行出资,一种模式能否坚持下来严重依赖于个人力量能否持续。比如,邯郸肥乡肖庄服务站资助村中空巢养老和儿童教育,该服务站及运转经费均来自本村早年致富的企业家。然而近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出资者感到力不从心,导致服务站也面临困难。

  杜鹏认为,民间探索最终应当向综合性模式靠拢,解决自身资金来源问题,然后再推进农村空巢养老探索。这方面,邢台威县孙家寨模式已经走在了前面。付宏伟介绍,他们利用村中上千亩流转土地来规模种植有机莲藕、花生、小麦等,进行花生油、棉被等农产品深加工。这种模式带来稳定资金来源,从而支撑该村每月两次的“孝心宴”及孝道文化基地建设。

  探索农村空巢养老模式并不是政府的强项,相反,拥有资源较少的社会力量却有着独特的优势。杜鹏认为,政府也有许多试点,但是民间力量的独特之处在于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更贴近农村实际,还有许多创意,这是政府学不来的。正因为如此,民间探索更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满足其初期探索的资金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来扶持培育社会组织,以行政手段包括财政手段来帮助一种模式走向成熟,走向制度化。社会资本也应当向农村领域倾斜,国内像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这样专门出资资助探索农村空巢养老的社会组织在当下还很少见,因此,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和民间资本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社会力量运用自身优势去探索模式,待模式被证明成熟有效后,政府再进行更大范围推广。政府、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三方协作,才能为农村空巢养老提供最大的保障。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