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优质的养老服务 [打印本页]

作者: 几朝古都    时间: 2017-8-4 09:02
标题: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优质的养老服务
  我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80岁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近17%。按照我市构建以居家养老(90%)为基础、社区服务(6%)为依托、机构养老(4%)为支撑的“9064”养老服务格局,居家养老成为我市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优质的养老服务?市民政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

  “这里的医生认真负责,我打100分。”79岁的孙志芳家住城南新村,隔三差五就到新城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感觉特别方便。”

  作为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牵手”市三院,老人在中心即可享受慢性病管理,后期还将增加中医理疗等服务。

  一楼设有就餐区、中央厨房和医疗室,二楼设有阅览室、长者学堂、舞蹈室、棋牌室等九大功能板块,今年5月全新升级开放的新城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受到老年人欢迎。为给老人提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了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就餐服务日均惠及200名老人,家政、保健按摩、维修、休闲娱乐等服务惠及老人3000余人。

  “我们正努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转变。”市民政局福善处副处长王亚军介绍,新城桥是第一家符合日间照料中心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升级版”中心年内将再建成6家。他表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大部分限于日托、助餐、家政等,医疗护理、精神慰藉、老年教育等服务未完全开展,“升级版”不仅硬件要求更高,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和喜好。预计到明年,崇川、港闸、南通开发区所有街道全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通州及其他县(市)年内至少建成1家,50%的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日间照料中心标准。

  “嵌入”家门口的养老院

  “养老院就在家附近,晚上散步就能去看看老人。”在虹桥街道虹桥北村有一个“嵌入式”养老机构——爱晚亭老年公寓,91岁的钱志恒老人的小女儿住在新建路,从家走到老年公寓不到10分钟。虹桥地区需照护老人数量庞大,“嵌入式”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让老人入住子女居住的小区周边,既能解决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老人“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便于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这种养老模式在南通属于新生事物,但很受老人欢迎,爱晚亭老年公寓设有床位40张,目前已有32人长期居住,日托寄住老人2名。


  王亚军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8家“嵌入式”老年公寓,相对传统养老机构,“嵌入式”养老机构能充分利用社区房源,功能比较灵活,老人和家人易于接受,也代表着以后的养老方向。未来,我市将在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小区,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以品牌化、连锁化为发展模式,推进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喘息服务、日间照料、助餐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务。今年内,崇川、港闸、南通开发区将各试点建设2家嵌入式养老机构,通州及其他县(市)力争2018年各建成2家。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市民政局局长王国平说,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市建立健全了市、县 (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市及各县(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站全部建立,全市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已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家,老年人日托助餐点415家,提档升级达到标准化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有120家,引进上海乐慈、南京晚亭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王国平介绍,我市将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打造社区“10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引进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企业)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扶持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扩大服务增量,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服务能力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