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学习如何防骗,做个机智的老年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迎春    时间: 2014-12-14 16:02
标题: 学习如何防骗,做个机智的老年人
本帖最后由 迎春 于 2014-12-14 16:04 编辑


       保健品推销、养生节目、投资理财、医保卡诈骗短信……如今,针对老年人的骗局特别多。老年人本该安享晚年,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上当受骗”的主流群体。为何老年人容易被骗?他们又应该如何防骗呢?

  案例   保健、理财,招招藏陷阱

  北京68岁的王大妈去年在小区门口参加了一个“专家义诊”讲座。“义诊”当天,热心的“护士”给老人们免费体检、量血压,还送了纸巾、牙膏等纪念品,主办方甚至为每位登记过的老人免费配备了专门的“健康专家”。

  “我患有心血管疾病,‘健康专家’知道后劝我不要吃药,让我吃他们的保健品,半年为一疗程,承诺我吃三个疗程心脏病一定会好转。”王大妈说,“健康专家”几乎天天上家里来陪她说话,还帮忙做家务,特别热情。时间一长,王大妈便放松了戒备,开始相信“健康专家”的话了。

  连续吃了1年多,王大妈不仅病情没有好转,还花掉了3万多元“养老钱”,实在是很心疼。王大妈说,“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很多,我花的钱还不算多的,有的人甚至花了几十万元!”

  60多岁的老人林某,被一则“养殖‘土元’能致富”的电视广告吸引住了。看完广告后,林某便联系了这家“土元”厂家,想学习养殖技术“赚大钱”。老人根据对方的要求,先交纳了800元定金,接着又汇去了4800元的工具设备费用及6000多元的手续费。结果,汇款成功后,却怎么也联系不到对方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给骗了。

  70多岁的老人李某,听销售人员说,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并承诺每半年或一年会对这些纪念品进行回收,回收价要比现在高好几万元。李某因为高收益而心动,于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用自己这大半辈子的积蓄陆陆续续购买了一批纪念品,等待其升值。可谁知收藏公司人去楼空,和他一样的退休老人投资资金也都无法追回。

  “23万元巨款就这样没了”。2014年11月24日,辽宁丹东74岁的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天津工商银行西青支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于某的医保卡被倒卖涉嫌洗黑钱,若不想牵涉此案就要交罚款。老人听了之后要报警,对方主动提供了“天津公安局”的电话,在得到“公安局”的证实并指出他银行卡内有20多万元存款因信息泄露需要马上转移时,老人完全相信了,先后共汇出23万元巨款。

  70岁的代大爷也同样被诈骗电话给蒙蔽了。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自称电信局的电话,对方称他家的电话和宽带将在两小时内强制关闭,而且声称有人用代大爷的身份信息在北京市办理了一部座机,现在这部座机涉嫌一起诈骗案件,代大爷目前是犯罪嫌疑人。随后,对方给了代大爷一个北京警方某部门的电话并主动提出帮代大爷转接。就这样,代大爷一步一步陷入对方的圈套,最后幸好警方及时赶到帮助代大爷挽回了损失。


  原因   轻信、孤独,所以易受骗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老年人易受骗,主要是因为他们普遍重视养生保健,易成为推销人员的主要目标,厂商又常夸大保健品和药品的疗效,老人难免心动;另一方面,不少老年人爱贪小便宜,因贪图高收益而轻信他人,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老年人缺乏对现代社会的足够了解,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不强,”姜向群说,很多老人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弱,容易偏听偏信。现在的社会多元化,人员成分复杂,有的人为赚钱不择手段,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施骗。

  老年群体的情感缺失,也同样成为老人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姜向群分析说,儿女们忙着上班,老人独守空房,内心孤独、寂寞,十分渴望与人交流,从而易轻信他人。比如那些保健品的推销员们,正是利用这一点乘虚而入。他们通过陪老人聊天获取老人的信任,再骗取老人的钱。

  另外,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相对变小,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信息渠道狭窄。尤其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在被多次曝光过的骗术面前,老人还是容易被骗。


  支招   家庭、政府,“双管”防上当

  专家认为,老人防骗应采用“综合手段”。

  第一,家庭成员的关心举足轻重。一方面,儿女们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缓解老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另一方面,子女应多跟老人讲讲相关科学知识和防骗常识,让老人掌握基本的防骗知识。

  政府和社区也同样要发挥作用。首先,政府老龄工作部门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舆论宣传等途径,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其次,社区应该对保健品推销进行管控,并经常为老年人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生活。

  而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要杜绝“天上掉馅饼”的念头。买东西时三思而后行,不轻易对外透露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遇到可疑电话或短信时,要多方证实。此外,老人应经常到室外活动活动,保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无需求就不容易被骗。”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学心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侯玉波对本报说,其实对于老年人而言,“要想不被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