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标题: 81岁开公司当董事长,一心赚钱,比乞丐吝啬百倍!他凭什么感动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龄网    时间: 2020-6-28 14:12
标题: 81岁开公司当董事长,一心赚钱,比乞丐吝啬百倍!他凭什么感动中国?

       一说起董事长三个字,您会想到什么?是杀伐果断的业界大佬,是让青年人崇拜的精神导师,抑或是谈笑间就先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

       今天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小编想讲一个足以涤荡人灵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董事长,他没文化,不识几个字,他当了一辈子的三轮车夫,却在81岁时开了公司,当上了董事长!

       他骑三轮车的照片相信很多人看过,他开着自己的公司,每月有养老金,可80多岁还要蹬三轮车赚钱,他住的是火车站临建的铁皮屋,他吃的是剩方便面汤泡凉馒头,他穿的都是从垃圾里捡来的旧衣服……

       他过着比乞丐还拮据100倍的生活,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以为他脑子有病,可看过他故事的人,都哭着说:心灵像接受了一次洗礼,整个灵魂都被涤荡了……

       从73岁到92岁,这位老人在生命最后20年的时间里,用一脚脚蹬三轮车挣来的35万善款,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他曾两次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又两次落选。终于在2012年,他去世7年后,成为“感动中国”十周年特别人物。

       这位老人名叫白方礼,也许你早就听过这个名字,也许你还从未听过他的故事……

       NO.1
       13岁就当人力车夫
       74岁又蹬着三轮车赚钱助学

       1913年,白方礼生于河北沧州,因家境十分贫寒,他没读过书,很小就给人打短工。13岁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跟人逃难逃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人力车夫。

△20来岁时的白方礼

       那时还是旧社会,又赶上兵荒马乱,白方礼经常食不果腹,挨打受骂,被人欺负。解放后,靠两条腿卖力干活儿的白方礼,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白方礼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不管日子多穷,他都咬紧牙供孩子们上学,4个孩子中有3个考上了大学。


       白方礼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供养20岁就守寡的姐姐,还支援侄子上了大学。白方礼的儿子说:我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他常对人念叨一个理儿: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

△白方礼与参军入伍的儿子白国富

       1974年,61岁的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厂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1986年,已经73岁的白方礼愈发思念故土,他心里想着:我已经老了,每月还有政府发的退休金,是时候回沧州老家安度晚年了。他和老伴儿从天津回到沧县白贾村,可回到老家才三天,白方礼就坐不住了,他走在村里,发现大白天的到处是不上学正在干农活儿的孩子。

△留守儿童  图文无关

       他问乡亲们:“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种田人哪有钱供娃儿上学!”白方礼心想: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这一夜,白方礼一宿没合眼。

       第二天天一亮,白方礼便召集家庭会议,他郑重其事地说:我要把这些年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


       白方礼总共就5000块钱,那是他蹬三轮攒的血汗钱,更是他一分一分攒的养老钱。5000块钱在30年前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白方礼的这个决定,家里没一个人同意。可他认定的事,谁反对也没用,很快,他就把钱都捐给了学校,但是,令儿女们都想不到的是,父亲把养老钱都捐出去之后,又宣布了一个令家人不解的决定:回天津,重操旧业,骑三轮车挣钱,供更多的穷孩子上学……


       就这样,已经是74岁的白方礼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同行觉得他抢了生意,就合起伙来欺负他,还常常拔他的气门芯儿,可他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的心里就只装了一件事:那就是:挣钱给孩子上学!就这样,白方礼老人开始了一场一个人的爱心长征。


       为了能多赚钱助学,他忘了自己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揽活儿,八九点天完全黑了才回来。

       女儿说: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那天她正好路过天津火车站,广场上的风特别大,她老远就看见父亲在广场上等活儿,走近了,才发现老父亲已经趴在三轮车车把睡着了,身上紧紧裹着他那件又旧又破的军大衣……

       看到这样的场景,女儿心酸得眼泪直流。


       还有一年夏天,已经快80岁的白方礼一夜都没有回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天快亮时,他才终于回来了,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夜里拉了一个大活儿 ,蹬了60多里地,挣了60块钱……

       真是无法想象,一个80岁的老人,是怎样前倾着身子,耗尽全身气力,一脚一脚地蹬着车,整整一宿没合眼……

       白方礼向人介绍:老弱病残优待,军烈属半价,孤老户义务...

       白方礼的儿女们,每次在街头看见父亲蹬车。心里的滋味都特别不好受,甚至连邻居们误解是他们不孝顺。女儿又气又急:一个快八十岁的人了,天天日晒雨淋不着家,到底是图个啥。直到有一天,白方礼让女儿陪着,一起去学校参加捐款仪式,那天,来捐款的大多数是公司老板,只有他是穿着破旧的三轮车夫……

       白方礼对学生们说: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挣钱不容易,这钱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孩子们感动得一边流泪一边热烈地鼓起掌来。那一刻,女儿泪流满面,深深被震撼了,她也终于明白了父亲!


       1986年,为沧州老家的沧县白贾村学校捐款5000元;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河北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的中小学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白方礼老人的部分捐款记录)

       1994年的一天,他把挣来的3000元钱捐给贫困学生,学校领导说要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

       当时已是81岁高龄的白方礼老人一听这话,神色立刻凝重了: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一个学校就300个贫困生啊,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


       那一晚,他再次失眠了,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又急匆匆地,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他对儿女们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在老家的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知道阻拦不住,便都同意了,临走时,他开心地跟儿女们挥挥手: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说完,老人跨上三轮车,一按车铃,伴着清脆的“丁零零”声,身影消失在晨雾之中,他,又跑去赚钱了……

       NO.2
       81岁当上董事长
       日子过得连乞丐都不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方礼老人的善举得到了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大力支持。市长特意在临近火车站的地方为白方礼老人划出了一块地盘给他开办支教公司。

       不久,全国唯一一家“支教公司”开业了,81岁的白方礼老人喜气洋洋地当上了支教公司的“董事长”。

       刚开业,他就对员工们说: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说起来是一家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安放在天津火车站的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糕点、烟酒,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后来,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成十几个摊位。效益最好时,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月入1万纯利,在90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不知道的人以为白方礼老人当了董事长,发了财、可以坐享清福了。可认识的他却说,这哪里是公司的董事长,过得日子,连乞丐都不如……


       白方礼老人把摊位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照常蹬三轮车送客。而且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月蹬车收入得达到1000元,也就是说每天要赚到30到40元才回家。

       “我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全部内心世界。白方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自己却过得让人心酸。

在天津东站临建的铁皮屋里,白方礼住了6年

       为了能多挣一点儿钱,他在天津东站临建的铁皮售货亭里,一住就是6年多,任凭谁劝他,就是不回家!他说,我得看着这些货物,晚上还能捎带卖西瓜多赚几块钱……

       每个走进他“铁皮房子”的人,无不感动地落泪,这位80多岁老人睡的“床”是两摞砖,上面搁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


       冬天,寒风习习,白方礼老人的铺盖就是一套薄被褥;夏天,骄阳似火,一层薄铁皮的售货亭被晒得滚烫。家人给他送来的两套新被褥,都被他送给了往返火车站的农民工。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这些都是他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有的时候会就一点点咸菜。


       有人还常看到他拾别人扔下的馒头、面包,或半截没有吃完的香肠……家里人实在看不过去了,都劝他回老家安享晚年,老人却说:“这有什么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是少浪费些吗?”

       白方礼老人在外出车的时候,累了困了就这样将就着睡一会儿

       很多时候,老人为了方便拉活儿,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报纸往地上一铺,方砖往后脑一放……而每次攒够了钱捐给孩子们的时候,看着孩子们拿到钱,就是他最欣慰的时刻。

       受捐助的耀华中学的老师曾问白方礼,您这么辛苦赚钱全部都捐了,究竟是为什么?他回答:有国才有家!这位老师有些不解,老人给的答案实在是太大了!直到有一天,这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去火车站看望他,大家提议站在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万国桥前合影,老人摆了摆手说:那桥是外国人建的,我们还是跟天津大钟合影吧,这是咱中国人建的。


       听到这番话,老师一下子就理解了白方礼说的有国才有家!这是发自心底的最朴素的爱国,也理解了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几乎榨干了来支教,因为他就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为了国家!正如他自己说的: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夏天,他曾中暑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冬天,在大雪满地的路途中,他也不止一次摔到过沟里;很多次由于过度疲劳,蹬着蹬着就在车上睡着了;有次发着高烧,他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


       而每天最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收来的一角一块的毛票,一张张展平,整齐得叠放在一起,达到几百元,他就用皮筋扎起来,送到学校去。这时候,他会长松一口气说:这个月又完成任务了,又完成了!


       几年后,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天津火车站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白方礼虽然十分不舍得,但二话不说就关闭了支教公司。几年心血,转眼间变成了一堆废铁……

       支教公司关门了,可白方礼仍顽固地蹬着三轮车。直到2000年,他已是87岁,身体也衰弱了很多,可他心里想的还是挣钱!挣钱!不能再蹬三轮车载客赚钱,他就每天端着一个铁皮饭盒,在火车站附近给人看自行车。饭盒里的硬币,在他眼前一天比一天模糊,后来,他连数都数不清楚了。他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病魔来袭,他变得嗜睡起来,肢干也越来越僵硬乏力。在硬挺着看车的最后一天,他清点了角票和硬币,一共是521.21元,这些钱他一分也没舍得花。

电影《白方礼》剧照

       在2001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88岁的白方礼揣上饭盒,骑了近一个小时的三轮车,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衣服也冻上了一块一块的雪痂。他走进学校,郑重地将饭盒里的521.21元钱,递给了老师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的最后一笔钱……

       那一天,白方礼笑了,笑得很灿烂,那一刻,学生们全哭了,老师们也全哭了……

      
       自1995年开始的3年间,为红光中学的藏族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用“白方礼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2001年,88岁的他向天津耀华中学捐出了最后一笔捐款,521.21元……
       (白方礼老人的部分捐款记录)

       从1986年到2001年,在15年的时间中,这位老人硬是靠着蹬三轮车,捐助了35万元的助学款,资助了300个孩子上学!15年,他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着、支撑着,如果按照蹬三轮车每公里赚5毛钱来计算,这15年来,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可现在,他是真的老了,是真的,蹬不动了,是真的,要倒下了……

       有孩子来看望他,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车,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NO.3
       大爱感天动地
       真情感动中国
       请永远铭记他:白方礼

       2005年9月23日凌晨5点,92岁的白方礼老人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白方礼。

       他的遗物简单到只有三件: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个人存款为0。可他却在生命的最后近20年里,用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1986年,白方礼捐出了5000元给老家的白贾村小学,2008年白贾村小村改名白方礼小学

       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而言,35万是杯水车薪,而他却用超过极限的生命,付出了他所能做到的全部,也奉献了他对国家最朴素最深情的爱!

       老人的遗体存放在天津第三医院,当亲属的车队离医院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时,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群已经挤满了马路。

△市民为白方礼送行

       遗体被抬出时,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一些市民在灵车前放声痛哭。还有不少市民拥向灵车,只为了能看老人最后一眼。

       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娘指着悬挂在车头的老人照片哭着说:“瞧,又在数钱了,攒够了还要给学生们送去。”



△受白方礼资助的红光中学藏族学生

       按照正常的行驶路线,老人的灵车应该直接前往殡仪馆。可灵车却在市内绕了一个大圈,从医院出发,调头“回家”,经过老人的家门后,再沿中环线绕了大半圈……

       为的是让灵车在市里绕一绕,先让老人看一看自己的家,再看一看自己骑着三轮走过无数次的大街小巷……


       这就是白方礼,一个普通的三轮车夫的故事,我们透过他资助过的困难孩子的名单似乎更加清晰地看到老人善良的面庞……

       他没扛过枪,也没上过战场,他不是英雄,更没有一枚军功章,可他却有一条最最宝贵的绶带,上面别着上百个大学校徽,清华、北大、南开……

       他资助过的孩子,都会把最最珍贵的大学校徽,别在白方礼的身上,每一枚,都不亚于军功章!



       为什么这位三轮车爷爷的故事如此地感天动地?

       或许,正是他极端清贫的生活,与他捐出的35万善款所形成的极大反差,一下子,就震颤了人们的心;或许,正是他老迈的九旬之躯,用小小三轮车驮出的300多名孩子上学的希望,一下就击中人心最最柔软的位置!


       他说: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他说:我没文化,孩子们有文化,懂科学,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好好地为国家做工作……

       他还说:有国才有家!

       白方礼,一个普通的老人,能用如此大爱感动中国,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的、始终想着和惦记的就是他最爱的国和家!








欢迎光临 中国老龄网 (http://wdzb.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