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中"治疗性活动"的运用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机构中"治疗性活动"的运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加菲猫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养老产业观察 |
2015-8-25 15:25 |查看: 3015|回复: 0
转载 养老产业观察

     【前 言】伴随着老化现象,老人经常患有慢性病及身体功能上的某些障碍,因而影响到其日常活动的能力。养老机构中因人力、能力等因素,大多只能着重于入住者身体的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协助,显少着重于心灵及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常欠缺社交及活动的安排,以致于入住者身心功能逐渐退化。其实,如果能提早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参与规律的活动,便可预防许多因老化所造成的功能退化,同时也可维持其自我照顾的能力。为老人设计活动的着眼点,主要着重在老人的尚存能力,而非其残障的部分,同时须尊重老人的个人兴趣,才能达到育教于乐的效果。藉由考虑老人身体功能的限制及活动的能力,设计适当的治疗性活动,既可促进老人的身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亦能提升晚年的生活品质。

      治疗性活动优点

  养老机构中的作息通常是固定的,除用餐、睡觉、梳洗之外,大部份时间可能是孤独无趣的,若能安排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使老人一天的时间过得更充实愉悦。在机构中安排治疗性活动有下列好处:

       1、维持老人现有能力及减缓身体功能衰退:活动可促进认知功能,加强老人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张力及手指精细动作,预防关节肌肉挛缩的现象。减少老人因卧床或固定不动而引起的合并症。

       2、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从中学习技能及发展兴趣:定期举办各类团体活动,并藉由主动邀请及鼓励来引发老人参与的意愿。老人可从中学习已退化或不熟悉的技能并了解自己的能力,进而发展出兴趣,提升自信心及自尊。

       3、增加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促进情感及社交能力:藉由团体活动可强化老人对人、事、地、物的定向感,并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减少对现实的脱节。老人也能藉由活动参与来抒发情绪,降低失落及孤寂。

       4、调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乐趣及生活品质:定期的活动可协助老人渡过每天漫长的时间,可减少白天因无聊而睡觉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趋规律,睡眠问题亦可改善。

       活动设计原则

       养老机构中安排合适的活动须配合下列几项原则:

       1、了解老人现有活动能力、认知状况及活动的限制。

       2、开始先选择较不费劲且简单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的量、时间及频率。须考虑个别需求,以增加满足感及信心,要避免难度过高而产生挫折感。

       3、两种活动间须给予休息,视老人身体状况调整活动的长短及强度。

       4、提供老人选择参与自己喜好活动的机会,增强正向感觉。护理人员可藉由引导及鼓励来促进老人活动的参与度,避免强迫及勉强。

       5、活动前须告知活动目的及流程,可增强其参与的意愿。给予老人充分的时间反应及活动,适时给予老人协助、鼓励及称赞。

       6、活动时间应考虑老人作息及身体状况,避免在吃饭前后及治疗时段进行活动。

       7、活动应在一个舒适、安全及老人熟悉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座位安排以半圆形或ㄇ字形以促进注意力及互动。

       治疗性活动种类

       1、现实导向疗法

       此疗法是以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做为治疗的媒介,协助老人重新学习现实生活周遭的讯息,如人、事、物、地点、时间等,进而改善老人对环境及事物的认知、处理能力及记忆力,适用于记忆衰退、现实感不佳、认知功能障碍或失智症患者等。通常以个别方式或团体小组活动方式进行,带领者可使用现实导向的工具来引导老人说出正确的人、时、地、物的名称,或指引老人执行日常生活活动。活动前须先评估老人的认知功能及表达能力,可利用现实导向工具,如日历、月历、时钟、名牌、实物、标示牌等。范例包括让老人说出正确的时刻或日期;说出水果或日用品的正确名称;使用电话等。

       2、怀旧疗法

       怀旧疗法又称为缅怀疗法,其定义为藉由回想过去对自己具特别意义事件的心智过程。意即老人藉由有组织地回想、讨论及分享过去发生的生活经验,在回忆中将以往的事件及经验重新组织。回忆过去的岁月及成就可提升老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个人的尊严及减轻忧郁情绪,亦可增进老人与他人的沟通并肯定人生的意义。通常以个别或小组团体的方式进行。一对一个别性的怀旧疗法较适合用在注意力较不集中或较不合群的老人。小组团体式通常以4- 8人为一组,指导人员须引导参与的老人并提供分享感受的机会。选择老人有兴趣的主题,并运用「引导物」,如相片、老歌、图案、电影、纪念品等,常运用话题包括婚嫁习俗、儿时回忆、打战经历等。适时鼓励及引导回忆,勿强迫及谈论敏感话题。

      3、感官刺激活动

       此疗法是藉由听、视、触、嗅、味觉及动作的刺激来增加老人对感官的刺激,并维持老人脑部的敏感及警觉度,促进老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提供表达情绪及沟通的机会。以个别或团体小组的方式进行,提供老人刺激物并说出正确的刺激种类及刺激物。活动前须评估老人的认知及感官知觉能力。常使用的感官刺激物如:电视、图片、具味道的食品、玩具、手指棒、刺猬球、冷热垫。活动范例:尝一尝、闻一闻、百宝箱、电影欣赏、图片解说、摸摸乐等。

      4、音乐疗法

       此疗法系统性的运用音乐特性,包括音调、速度、节奏及音量的组合,使病人在疾病或医疗过程中能得到身心改变并维持健康的治疗方式。生理性功能包括快节奏音乐能增加血压及心跳,柔和抒情音乐有镇静及催眠效果,改善器官与动作的统合力,协助康复活动的进行;促进肌肉松弛以减轻焦虑反应;刺激脑下垂体释出Endorphin,故可阻碍神经传导径路,提高病人的疼痛阀值,增加感官刺激,音乐配合身体活动可促进身体活动功能。心理性功能包括降低紧张、焦虑及忧郁情绪,改善负向心理感受、增强动机及心灵的和谐,降低失智老人不安、躁动情绪及行为。社会性功能包括促进团体互动、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及改善退缩行为等。

       此疗法可分为主动及被动性,前者藉由老人歌唱或演奏达到自我表现的方式,被动式则是藉由聆听音乐达到感官的刺激。音乐治疗可以个别或团体方式进行,团体方式可采用音乐欣赏、团体乐器演奏或音乐带动身体活动。活动前须先评估老人音乐之喜好或乐器演奏能力,依照老人的需求安排个别或团体的音乐治疗。带领者须考虑音乐之选择及节奏快慢,以避免情绪的困扰。可配合使用合适的乐器,如手摇铃、木鱼、三角铁、铃鼓、响板、风铃、打击乐器等。音乐选择包括国语老歌、台语歌曲、老歌及童谣、宗教音乐、古典音乐等。常见的范例包括听音乐、团体带动唱、卡拉OK、合唱、团体打击乐器演奏、个别乐器演奏。

       5、宠物疗法

       此疗法常用于西方国家的护理之家,安宁病房、精神科病房、康复病房中。养老机构中大多以猫、狗、鱼、兔子、鸟等最为常见,利用机构饲养或由饲主志工所训练的动物与病患互动以达到疗效,如照顾动物、抚摸动物、带动物散步、与动物谈话等。宠物可满足触觉的需求,老人可藉由抚摸宠物发展出依附关系,宠物可提供老人非语言的沟通,提供老人表示爱及关怀的机会,宠物也可成为老人生活上的陪伴及慰藉。受过训练的狗可成为视障老人的导引者,如导盲犬,可提供安全感及维持独立自主的能力。机构可提供宠物陪伴老人,或供老人玩赏及抚摸。在执行此活动前须考虑老人对宠物的喜好及接受度,且宠物必须是清洁、不具伤害性及传染疾病,并考虑老人的安全。机构中应由专属人员规划宠物治疗的活动。

      6、美术及工艺品制作

       利用简易手工艺品制作来激发老人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同时训练手指精细动作及关节活动度,老人亦可藉由艺品制作来表达情绪及想法。此疗法可促进感官刺激、发掘创造力及想象力、增加自我成就感及自信心。以个别或团体小组方式进行,由带领者准备材料并提供指示。亦可采开放方式,由老人自己发挥想象力。结束时,可由老人逐一分享自己的作品及感想。进行活动前须评估老人执行的能力、兴趣及意愿,选择简单、易达成的美术及手工制作以避免老人产生挫折,适时协助完成作品。活动范例包括:着色、撕画、颜料吹画、捏纸黏土、制作花圈或饰品、石头画、拼图等。

       7、娱乐活动

       利用游戏活动来引导老人之间的互动,增加生活情趣,刺激老人智力及体能,并从活动中得到自信心及成就感。可在室内或室外,小组或团体的方式进行。活动前须评估老人的身体及认知能力、兴趣及意愿。以简单、不费力、不危险之游戏为主,避免老人产生挫败感。带领者须详细说明规则,适时给予指引,并在旁协助及鼓励。活动范例有:投篮、简易保龄球、钓纸鱼、吹乒乓球、丢沙包、打槌球、气球伞、下棋、打牌等。

       结 论

       为促进机构中老人的身体功能、与他人交际互动、心理健康及机构内生活的调适,提升其晚年生活品质,必须重视养老机构治疗性活动安排的重要性、活动设计原则及治疗性活动种类,并针对各种治疗性活动的功能、活动方式、活动范例加以说明执行。机构的指导人员在老人身体健康促进及活动规划上常扮演指导者及监督者的角色,评估老人活动的限制、能力及兴趣,衡量个别的需求,进而规划及安排适合机构老人的治疗性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融入老人的日常生活作息中。

  同时,我们知道老人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而健康状况又与身体活动息息相关。从过去的经验得知参与各种治疗性活动对老人是有益处的,活动不仅能促进老人的生理功能,并能增进老人心理及社交功能。老人若能即早开始规律的活动或增加身体活动,则能改善身体功能,可避免或延迟健康问题的产生。处于日趋高龄化发展,机构的指导人员在老人健康促进及活动规划上常扮演指导及督导的角色,指导人员必须了解老化对老人的影响,评估老人活动的限制、能力及兴趣,并衡量个别的需求,进而规划及安排适合机构老人的治疗性活动。养老机构应将这些活动融入老人的日常活动作息中,老人若能规律的参与活动,不仅能达到强身的效果,也能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减少社会医疗的开支,达到延迟老化预防的目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28 17:35 , Processed in 0.176327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