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人才短缺,我们何处安放晚年?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人才短缺,我们何处安放晚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漠漠轻桥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2015-7-28 10:31 |查看: 3658|回复: 0
转载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达到1.776亿人。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人。至2030年,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最美不过夕阳红”,然而许多老年人却面临着“晚年何处安放”的困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长期照护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养老人才短缺却成为老年服务机构快速增长的瓶颈。养老人才培养存在哪些问题?政府在人才培养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出台什么样的措施?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此成立了课题组,用一年的时间,走访了15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养老机构,随机抽取了2158名养老护理员、447名养老专业人员(社工、医护、康复师、助老志愿者等)和42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形成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给了这些问题一个很好的解答。

  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课题组对全国养老服务人才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服务与护理从业人员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中,养老护理员多以农村户籍已婚女性为主,而且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见图一、图二)


  二是人员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养老服务行业人员从业原因多样,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为老人服务很开心、收入比较稳定和得到社会好评与尊重。由此可见,养老服务行业有其行业吸引力,能够吸引到一部分适合并喜欢此项工作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但由于养老护理工作工资偏低、工作强度大、福利较少,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员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导致养老护理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见图三)

  三是老年服务与护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调查显示,养老护理员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4.9%,没签订的占27.8%;不清楚的占7.3%。劳动保障欠缺也是制约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指出,我国在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多年来也培养了大量的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我国老年专业教育主要分为研究型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两大类。从研究型教育来看,学科设置上的缺位导致老年专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后,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养老服务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更为迅速,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方面。由于研究型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很多职业院校中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半路出家”,距离职业教育必须的行业工作经历、双师素质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然,很多职业院校已经注重在行业专家中选拔专家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但在校企合作机制尚待健全、行业教师的教学素质尚待提高的现实下,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合作育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捋顺。在教材方面,目前各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理论性和学科性较强的教材,全国高职层面的养老服务统一规划教材需要尽快出版。

  二是在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我国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仅有60多所院校开办这一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3000人,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养老护理员数量要从2010年的3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600万人,2015年全国养老床位数要达到660多万张,养老护理人员缺口极大。目前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大多缺乏护理经验,更谈不上具有养老护理员的专业资质了,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属于“40、50人员”,学历和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缺少专业教育的现实和大量低素质人才队伍从事为老服务使得养老服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保障。

  三是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体系方面。目前从学历层次上来看,我国老年服务与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为中职和高职层次,许多学生毕业后纷纷转向其他专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人才体系的设计不健全,人才培养规格低,缺乏人才学历层次升迁平台。

  四是在人才稳定性方面。由于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偏低、工作强度大、福利较少,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养老护理员的流动性大、队伍很不稳定。部分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工作一年左右很多就跳槽到其他行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五是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养老服务教育与养老服务行业两个领域总体上还属于“各自为战”,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也无法顺利地传达到教育机构,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制约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需求

  据课题组成员、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赵红岗教授介绍,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短缺、为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为老服务提升质量的主要障碍。仅以养老护理员为例,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数据,中国失能老年人有3750万人,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如果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从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仅约为100万人,其中只有不足10万人拿到了养老护理证。而且目前的服务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是普遍现象,持证上岗的基本要求在许多地区和机构都没有做到。

  赵红岗教授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地区差异性显著,相较于全国普遍需求而言,部分人口老龄化更为严峻的城市对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纯老年家庭人口48.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4%,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要求北京市必须在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上下大力气。基于此,《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鼓励专业技术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完善培训、取证、上岗制度,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数达到50人”。按照北京市目前老年人口数量及发展趋势,至2015年北京市需要培育专业化养老护理员近7万人。上海城市老龄化进程居全国之首,截至201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87万人,占总人口的27.1%,高出全国平均值12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将达到29%,2030年达到40%。这为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

  加强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经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形成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应当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普通高等教育、短期培训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式的结构,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核心。

  二是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依托行业加强人才技能培养,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委员会应当承担起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养老服务教育领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开辟校企间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使行业或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实践教学指导。特别是学生要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熟练掌握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技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要融入孝道文化提升人才职业素质。养老护理员职业守则要求“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孝道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中,可以提升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

  三是加大对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要强化制度保障,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发展的投入,保障人才发展项目的实施;要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建立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发展基金;要加强政府补贴、社会资助,通过减免学费、提高学生生活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养老服务行业;要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养老机构、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

  四是实现职业资格与人才培养相接轨制度。要实行“双证书”制度。民政部职业能力建设中心正在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设立了学生鉴定“统考日”制度。要加大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培训。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针对养老机构基层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经过专业化培训,经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合格者颁发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经过系统性学习,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正逐年增加。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6 02:53 , Processed in 0.181346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