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走出银发“上班族” 不挣工资挣积分
时间: 2015-11-19 16:36 发布者: 林晓敏 查看: 2688 回复: 0
楼主
林晓敏 (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中国新闻网 |
2015-11-19 16:36
|查看: 2688 |回复: 0
转载 中国新闻网
再就业不稀奇,可从养老院里走出了满头华发的上班族就不常见了。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就有30多位这样的老年“上班族”。他们有的办老年餐桌,将心比心服务老哥哥姐姐;有的开展心理疏导,跟同龄人推心置腹……
笔者在天宁寺东里小区的为老服务站里,找到了其中一位。每天临近中午,几十位老人都到这里取自己订的餐。服务站负责人孟淑珍,就是笔者要采访的对象。其实她退休已有五个年头了,自己也算是老人。怎么又在这儿上了岗?且听她慢慢道来。
退休后老有所为
最后一位老人用餐结束后,孟淑珍脱下白大褂,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化着淡妆,穿一身修身的呢子套裙配羊毛衫,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干练。
“您看我不显老?刚退休那会儿,状态可不如现在。”孟大姐笑呵呵地说。一句话,把时光拉回到五年前。
孟大姐家在本地,原是某大国企的财务人员,刚退休在家那会儿心里空落落的。听朋友介绍说,附近新开了一家社区托老所,还可以为老年人介绍工作。介绍的工作分两种:想挣钱的,可以根据专长、身体情况等介绍适宜工作;热心公益的,可以当为老服务志愿者,不给报酬,而是用服务换积分,用积分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我不是冲着钱,而是喜欢这个行当,能老有所为。”孟大姐报了名,顺利通过了面试。
刚开始的工作,就是分分餐,陪老人聊天。去年10月,广外街道设立了天宁寺东里社区为老服务站,孟大姐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负责管理服务站,“除了订餐、分餐,还要定期为老人组织活动,忙多了。”孟淑珍说,“要不是找了这个‘工作’,我现在不会这么快乐。所以别看我为这些老年人提供服务,其实我更需要他们。”
不挣工资挣积分
这家能够帮助老年人找工作的企业,是一家从广外街道成长起来的区域性为老服务企业。这家企业作为社区服务公司,开始专做老年餐运营。近两年,在广外街道的帮助下,建立起西城区第一个三级养老体系,开设了1家医养结合的养老照料中心,6家社区照料分中心,还正在建设遍布街道29个社区的为老服务站。企业服务范围涵盖了老人需求的10大门类、60多种,除了一般的送餐、家政服务,还有老年人再就业、心理疏导、老年旅游、商品网购等。
与此同时,一个个老年人才岗位也设立出来:有孟大姐这样负责站点运营的管理岗;有在各个服务站间送餐、分餐的小时服务岗;有专门组织兴趣活动的组织岗;还有一些掌握理疗、保健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岗……加起来总共有20多种。
这些志愿者提供服务,不挣工资,挣积分。比如送一份餐积2分,像孟大姐独立运营服务站,一个月积1700分。
志愿者拿到积分,可以到最近的养老服务网点换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1分等于1元钱。比如一桶鲁花油价值155分,一袋东北大米76分;也可以换取企业提供的等值服务,比如一次泥灸保健10分,一次15天的旅游3000分。
这套积分办法,是街道和企业参考了“时间银行储蓄”的志愿服务办法,一起想出来的,并做了改进。广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黄建国介绍,积分办法相对计算更为简便、选择更多样,最重要的是让志愿者能够及时兑现。他认为,“让老人走出来,再为社会做贡献,这个过程也是养老的过程。”
三十多位老人再上岗
跟孟淑珍一样重新上岗的还有30多位老人。58岁的姚玉荣退休前是持证的心理咨询师,专攻老年人的心理。两年前,她重操旧业,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咨询,很多老人经过她的及时辅导,抑郁症症状减轻了。李宗云也是如此,退休后当上了泥灸师,在外面的会所做一次泥灸要几十、上百元,李大姐给老人服务,做一次泥灸半个小时,只收10元钱。
广外街道采用积分的办法,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好处。然而,好处还不止如此:对企业来说,生活在老人当中的志愿者最能够“敲开百姓的门”,真正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对社区来说,企业的为老服务能力增强了,也解放了社区的人手;志愿者的活跃,又能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互助养老中来,为社区自治打下基础。
对此,西城区社会办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养老经济成为社会热点,但是没利润,企业不愿意承接,政府养老压力变大……这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怪圈。在广外街道和企业开展的尝试下,社区养老压力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节省了,受助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提供服务的老人同样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快乐。由此看来,这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今天的养老是一个社会工程,不是政府部门能单独做好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黄建国说,如今的老人们也不再甘心被动接受服务,开始主动融入,成为养老工程的参与者,甚至生力军,应该给他们竖个大拇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