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复制链接] 地区: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林晓敏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知乎网友 Ronnie X |
2015-12-15 17:26 |查看: 2752|回复: 0
转载 知乎网友 Ronnie X

       如果除去文化习俗和公众性格的因素(如孝) 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你不愿意送父母或自己去养老院?

       我爸妈开了一间老人院,从开始至今已经有五年。虽然我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实际的参与到老人院的运营之中,但是,这么些年的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心得。

       总结在我父母运营的老人院里的老人,大致有以下的共性:1. 有相对丰厚的退休金或者子女是高收入人群;2. 以全护理或者半护理的居多,换句话说,多数是重症人群;3. 子女的工作繁忙或者不在身边;4. 以丧偶的老人居多。

       由于公办老人院一直以来给人的不良印象,老人也好,他们的家庭也好,很少有人愿意居住在公立的老人院。而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的民营老人院,在这几年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健的。但是,能够住的起这类老人院的往往都是有丰厚的退休金或者子女收入较高的人群。为什么?因为收费并不算低。为什么收费较高?如果要提供足够的服务,老人院需要花费的运营成本,其实一点都不低。所以,以我家的老人院为例,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以退休的大型国企职工、教师、公务员为主,要么就是子女有在当地较为高昂的收入;因为只有这类人群,才能负担的起这类老人院的入住费用。类似我家的老人院,根据不同的居住条件(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等),对于半护理或者全护理的老人,月收费标准从1800元至4000元不等;这还不包括患病老人的医疗、药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开销。而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甚至不足以负担最低标准的入住费用。如果子女的经济条件也较为一般,住在护理条件较好的老人院,造成的经济压力相当之大。我爸妈的老人院,也曾经接受过一些退休的处级干部,大学教授或者民企老板;仅仅是因为,这是他们可以在区域内找到的服务较好、条件尚可、收费合理的为数不多(甚至是极少)的老人院。

       如果不是大型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退休金或者社保金,其实少的可怜。归结到头,这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年来的积弊导致的。尤其是当年那批从国企裁退的职工,都是在从国企离开之后才开始缴纳社保基金。十几年前,每年几千块钱的社保金支出已经是相当不菲的一笔开销。而到现在,当年的这些社保只能换得每个月几百到千元出头的退休金。以当年的物价水平,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每月800~1200的退休金已经足够未来的生计;但到如今,一个月的这点收入哪怕在三线城市,又能换得怎样的生活水平?

       那么,为什么老人院的收费标准难以降低呢?如大家所知,民营老人院为了改变大家对于老人院的刻板的糟糕印象,通常都会在服务水平上下大功夫。而最基本的一点,正是对于看护和护理人员的投入。一般而言,每四个全护理的老人,就需要一位护理员进行看护(否则连用餐时喂饭都来不及,更毋宁于日常的照料看护)。如果是半护理,人员标准可以降低到每八人有一位护理员。而老人院实际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因此,虽然夜间的护理员的需求量可以降低,当仍然需要保留日间护理人员数量的一半,才足够应对各种事项。以我家的老人院为例,全护理的老人约占半数,半护理的老人占大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余的是自理的老人。最后平均的护理员人数,大约是每5个老人需要一位护理员。也就是说,一个有100位老人居住的老人院,需要至少20位护理员,这些护理员的成本,自然要均摊到针对老人的收费之中。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其特殊情况和要求,基本相当于要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又让老人院的运营成本继续上升。这还不包括,为老人院服务的其他人员:厨房、卫生、门房、管理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还有基本的房租、水电煤、伙食、日常用品、财务、运营甚至广告等等的基本开销。我还没提建设老人院时的投入收回:一间设施齐全、条件尚可,150个床位,各类人员齐备的老人院,初期的投入并不亚于一间经济型酒店。而且,基本上每个民营老人院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补贴(一年一个床位不过几百块而已),还会需要照顾一些孤寡的无收入的老人,这部分老人只有政府的微量补贴,基本都需要老人院亏钱照料。

       大家大致能够想象平摊到每位老人的费用必然不会太低。而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是,护理人员的用工成本,至少在中小城市,是远超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来老人院进行工作。一方面,那些有足够的护理技能并且愿意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大多数都能在医院找到收入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即使不去医院,去做专门的保姆或者月嫂,也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很多中小城市,即使老人院已经开出了相当不菲的工资、提供培训和食宿,也很少有人愿意前来应聘。因为对于这些老人的服务,基本上就是每天把屎把尿,洗澡换衣、喂饭喂药、安抚沟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人痴呆)、中风、晚期癌症或者是其他重病的患者。而针对这些人群进行护理,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很多人宁可拿着一半的工资去超市当铺货员,去饭店当清洁工或者去大楼当保安,也不愿意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和工作。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经常会在老人院看到对老人院大声吼叫、服务人员态度不佳,甚至在个别时候需要用一点力气制住老人的情况,(对老人施加暴力和虐待老人的现象其实是非常少见的,感谢无良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对老人院的印象都是这些)。用我爸妈的话来说,很多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他们情绪波动很大,时常会依着自己的性子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固执,听不进劝说或者建议,甚至经常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对老人院工作人员破口大骂甚至施加暴力。更何况,他们通常还有各类疾病,听力和视力都有一定问题。一方面,针对个别老人,如果不大声说话他们根本听不见;另一方面,长期照料这些老人的护理员们很容易会积压很多情绪。因为我爸长期的老人院管理经验,已经摸索和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老人的服务和管理方法(我相信还有很多现代化的民营老人院也是这样),以及针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结构,服务标准和心理疏导方式,因此一些糟糕的现象都极为鲜见。但是,仍然会在极为个别的情况下,发生一定的服务问题。

       我爸妈最经常跟我抱怨的就是招工难的问题,即使到就业中介开价1000元每人,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应聘者。而前来应聘的准护理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仅仅工作一个礼拜之后,就因为人受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亦或者家庭的压力和个人的原因,匆匆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员的薪资只有一涨再涨。而很多公立老人院或者福利院为什么服务糟糕?因为哪怕社会捐款达到一个量级,由于他们本身的非盈利性质(至少名义上是这样,所以收费低廉甚至不收费),他们就很难负担得起大量的用工成本开销。还不用说,这些社会捐款被各级部门和各类慈善组织鲸吞的那部分「费用」。而民营的老人院,为了能够给老人提供较好的居住条件和服务,又需要保持相应的利润(哪怕再慈善的私人老人院经营者,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收入,也很难坚持长期运营),只能把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但不幸的是,这样的价格,已经把很多有需要的,但是经费不足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挡在门外了。

       当然,除了民营老人院的费用支出之外,其实阻止很多老人前往老人院的根本原因,还是大部分国人的基本观念。其实大家从老人院(至少是我从我家的老人院)看到的情况,大多数老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前往老人院居住:重病,老伴已经过世,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工作繁忙(甚至是失孤),请保姆开销比住老人院还要更高,而长期住院更是家庭无法接受的经济压力。在诸般考虑之下,一些经营尚可的老人院变成了合理的选择。

       我觉得吴震老师说的很好。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基础在于:氏族、人情和血缘。而老人院完全是以契约、承诺、规范、法制等等西方的价值观根源为基础。老人院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对于很多人而言,即使亲眼看过一些优良的范例,也仍然是难以信任的。而长期以来一些不良媒体(是的,很多时候我在说的是南方系)针对老人院的负面报道,又进一步加剧了人情社会之中,施加于那些让父母住在老人院的子女的社会压力。从我爸妈那边,不知道了解了多少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最后因为亲族邻里的眼光和议论,明明在老人院居住尚可,但短时间之后又不得不转回自己的家中,最后孤独离世的。与此同时,一些多子女的长者,还会长长因为子女们之间的猜忌和矛盾(也可能觊觎老人们辛苦一辈子留下的可怜财产),既无法被送往老人院接受照料,又会在子女们之间像踢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让这样的社会现象改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然,万幸的是,由于社会上一大批有识之士参与到老人院的运营和管理之中,通过口耳相传或者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有「良心」的老人院在社会之中被接受和认可。而由于国策带来的大量独生子女家庭(意味着夫妻双方要照顾至少四位老人,也意味着不再有所谓子女们之间的猜疑),以及由于区域经济差异和房地产发展带来的父母和子女异地居住的情况,由于契约精神和合同规范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老人院服务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变大。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能够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并且逐步发展的老人院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再过几年,「为什么中国人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去老人院」,将不会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我爸在开设这间老人院之前,曾经在其他的民营老人院里有10年担任院长的管理经验,甚至获得过诸如「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之类的各类荣誉。他之所以想要办一间老人院,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之前老人院工作末尾的一些不愉快经历(类似投钱的老板和大权在握职业经理人经常会碰到的那些事儿),另一方面,是他真的热爱这份事业。

       所以,我爸带着我妈,在自己都快要成为老人的年纪,在做这样一番「事业」。这份「事业」无法带来多可观的收入,其实也建立不了多大的社会名声,但却着实的在帮助和照料一批又一批的老人们,让他们有一个不寂寞,被关怀的晚年。这间老人院开办五年以来,有百多位老人在这里安详过世。每年春节的时候,很多以前在这里居住的老人的子女们,都还会来到老人院看望我爸妈,送一些礼物甚至做一些捐献。而那些健在的长者的子女甚至孙辈,定期来看望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时,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的也都是感谢。每当这些时候,我都清楚的感觉到,支撑我爸妈坚持运营这间小小老人院的动力是什么。说真的,我一直以来都为他们十分骄傲。

       至于我妈,这些年来她所骄傲的是,在她的照料下,老人院里的老人们,即使常年重病在床,也没有任何一个患过褥疮。她甚至自己开发了一种药膏,对医治老人的褥疮十分有效。因此,新来的老人即使有严重的褥疮,也能够很快的获得康复。我不知道,她究竟在这其中花了多少的心思。

       本来想打个小广告的(放一个老人院的网址什么的),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无法估算这样对他们而言究竟是帮助居多还是打扰居多。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点了解老人院罢了。(当然能说的还是太少了)

       以上,感谢阅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20:44 , Processed in 0.166600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