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老人,真正了解老人的需求

[复制链接] 地区:
老龄研究
走进老人,真正了解老人的需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天涯海角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中国老年学 |
2016-3-22 15:43 |查看: 1552|回复: 0
转载 中国老年学
本帖最后由 天涯海角 于 2016-3-22 15:55 编辑


     “孙家寨孝道大餐发起人”、“中国好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付宏伟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所学生委员会发起的“养老实践前沿”第一期公益讲座上对”真正走进老人,真正了解老人需求“这一主题的探讨演讲。

  国家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基础,祖宗是家庭的基础,祖宗即是我们的老人。

  我们没有老,永远不知道老人在想什么,我们还没有步入老年,更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国家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基础,祖宗是家庭的基础,祖宗即是我们的老人。我们把国家称之为祖国,祖国是家庭的根,祖宗、长辈、老人是我们的根,我们是树上的果实,父母是树干,老人是树根。如果想枝叶繁茂,果实累累,需要从根上下功夫,知道根需要什么,根深才能叶茂。我们的根是老人,和培养果树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给果树浇水、施肥,我们有了解过它真正需要什么吗?

  我们暂且先不要去研究天下的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多久没有问问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需要什么,又会如何知道天下人的父母需要什么,因此,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都是从家开始的。

  老人需要我们的一颗恭敬心,老人需要我们的陪伴与呵护。对他们而言,一句问候,一个拥抱足以,那么我们的政策设计和研究的着眼点在哪里。父母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回来就好”,很简单,不需要我们买多少东西给老人。所以,陪伴也是一种孝顺。只有抓住老人的手,静下来,走近他们,聆听他们,才知道我们的课题研究该从哪里入手,我们的研究与政策设计一定是依据老人的需求开展,而不是我们来设计老人的需求,这样的设计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我们常说要孝顺老人,可能很多人能做到孝,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顺遂老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是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可事实上,我们常常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将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当成是天下老人所需要的。如果换一种方式,从老年人的立场出发去做课题,搞研究,或许会更接近问题的解决之道。真正的爱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付出,我们需要有一颗这样的爱心去对待老人。带着这样一颗心去做事的时候,相信我们的课题将会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政策也是能落地的。落地才能有继续发展的生命力,这个落地是老人的需要被满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我们如何了解老人需要什么。

  感知老人的需要,我们要近距离走近他们,用心了解他们,体悟他们。然而即便是这样可能依然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因为我们还没老,我们用年轻的心态去揣摩老人的想法,这个永远都不会是老人的真正想法。但是当我们走近他们时,我们的研究,政府制定的政策会更加接地气一些,更能接近老人的真实需求。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我们如何了解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常常以爱之名绑架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人。对老人的孝,绝不是仅仅提高老人的物质生活,更是对他们的尊重与尊敬。

  走近老人,才会更接近老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试想,一群“80后”、“90后”在不走近老人的情况下研究养老,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社会总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老人的这颗心。离开了这颗孝心,离开了老人真正的需求,我们的研究如何获取生命力,我们设计的政策又该如何落地。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对老人的孝心是应对老龄问题的原点。当有这颗爱心在的时候,才会知道老人需要什么,才会不去做糊涂事,这是核心的理念。

  敬老有多难,敬老的路有多远,当我们走近他们,拉着老人的手坐下来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到。养老研究,有时候需要的不是静坐屋中,苦思冥想,而是走近社区老人,农村老人,和他们交流,认真聆听老人内心的声音。

     “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代表了传承。中国老人该如何养老?

  钱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老人需要的是一份尊严,是一份尊敬。几千年来,我们的物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过,但也从没有哪个时代的老人像今天的老人这么痛苦过,老人的自杀率如此之高。

  敬老的路上永远都没有最完善的体系,孝顺哪有满分呢?对于养老这项社会工程,我们要有一个小的心态去面对。要抱着一颗孝敬自己父母的心,去做为天下老人谋福祉的课题,这种方式离“孝道”最近。“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代表了传承,因此有必要把儿女对老人的关爱加入课题研究和政策设计中,这是中国老人需要的。而不是社会提供服务,让儿女、子孙断了家道和孝道,这等于是割断了中华民族的命脉。这就如同不给果树的根施肥,而给果实或者叶子施肥,自身已经没有造血的功能了,即使管理的再好,终究都会是昙花一现,这不是树最需要的营养。

    “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孝敬老人,请从我做起,从尊敬身边的老人做起。

  老人的幸福从哪里来?从儿孙的孝心中来。我们的父辈尚在孝顺老人,如果我们不孝顺老人,我们将是这个国家第一代不孝顺老人的一代,那么我们也一定是第一代被子女抛弃的父母。孝顺父母从我们这一代断了,子女就看不到我们孝顺老人,谈何让他们来孝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自己老了,子女要把我们送到养老院,心里会是什么感受,想到这一点,可能才接近一点点老人真实的需求。

  所以在中国,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是一个辅助,家庭的养老、儿女的孝顺才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长久之计。老人是孤独的,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尽己之力送给老人一点关怀,这是他们幸福晚年的保证。

  《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孝敬老人,请从我做起,从尊敬身边的老人做起,最终还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30 06:24 , Processed in 0.183999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