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产业]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变“养老”为“享老”

[复制链接] 地区: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变“养老”为“享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雾凇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光明日报 |
2016-3-21 14:21 |查看: 2211|回复: 0
转载 光明日报
本帖最后由 雾凇 于 2016-3-22 09:52 编辑


  近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指出,在市场需求及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

  过去,安居才能乐业;今天,宜居才可享老。从市场初探到项层设计,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牵涉到从养老到享老的变化,也关系到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更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尊严、幸福、美好地享受老年生活,这是社会治理的大课题。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严重滞后

  老旧小区里,常见耄耋老人爬高楼,有病抬不下楼的现象。“我家住在5楼,我和老伴儿腿脚都不太好,每天出门锻炼、买菜,爬上爬下很吃力。换房搬家没大可能了,如能安装上电梯就好了。”家住大连市的梁爷爷说。梁爷爷今年已80岁,他居住的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多栋楼都没有电梯,而这里住着不少和梁爷爷年纪相仿的老年人。

  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有79.2%的老年人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许多社区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难以继续使用。而在新开发的社区里,开发商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利用一切空间创收,到处是车位,却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调查显示,老年人自认为社区服务设施齐全的占34.6%,公共服务完善的占39.4%。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配套、不适用、不规范的问题不在少数。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年轻型社会,环境建设大多基于年轻人口的需要,开发小区,主要是为解决青年夫妇住房问题,如小区建幼儿园、儿童游乐场等,但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不够。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认为,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严重滞后,老年人住房适老化程度低,安全性问题突出,住房内普遍缺乏必要的适老设计及无障碍设施,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由于没有电梯,老年人外出活动、看病就医不方便;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欠佳,不少小区,人车混行,管理混乱,户外活动场地及休憩设施匮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养老服务能力薄弱,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龄老年人已达2500万,失能老年人突破4000万,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持续增多,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老年宜居社区应该具备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等基本特质,保障所有年龄人群都能生活在熟悉的社区,并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社区老年宜居水平亟待提升。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19世纪末,法国成为首个老龄化社会,其后,发达国家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展开老年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养老社会化和老年服务及设施多元化,多种业态、多种形式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设施开始成熟并发酵出全球性的行动,一些跨国跨区域的老年产业集团将老年服务的专业化提到新的高度。

  在老年宜居城镇逐渐成为共识之后,“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方针和策略开始走向成熟阶段。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颁布《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之后,美国的纽约、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伦敦、意大利的乌迪内等一些城市纷纷响应,并制定了相关指标来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一些城市以《指南》为依据,提出建设包含社区与公众参与、住房、公共空间与交通、健康与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

  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认为,从社会治理层面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其主要问题有六方面: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尚待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区域发展失衡;老年宜居项目偏离市场需求;适老性公共环境远未形成;社区老年宜居水平亟待提升;老年宜居相关标准规范有待完善。

      “宜老城镇”必须是宜居、环境优美、无障碍设施完备的老年友好型城镇。老年宜居城镇环境要强调社区环境的“宜老适老”。老年住宅应该有合理的居住面积,适宜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老年人的户型设计、室内设计、功能设施等。“如扶手、应急呼叫设备等,一定是考虑适配,而不是美观;设施内部,要考虑居住、活动、后勤等空间的交融,而不是仅仅功能化分隔设置。”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理事刘吉臣说。

  近年来,国家重视老龄化问题,逐步将老年宜居环境问题纳入顶层设计之中。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残联副理事长胡志斌建议,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制定城乡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建设适老性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实施无障碍建设,国家要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老龄宜居环境问题应提升到国家战略上来。人口老龄化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明确的主攻方向,随着党中央相关战略部署的深入贯彻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全面落实,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设立时间表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能等待

  如同孝亲不能等待一样,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也不能等待。世界上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约为96%,1%和3%。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构建好居家养老环境建设,就成为老年宜居环境的重中之重,宜老社区建设迫在眉睫。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发展养老产业的需求增长,政府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早在2009年,全国老龄办就启动了“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3年9月,上海市启动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年底,开展80~100个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的规划。规划提出了六条具体目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和资源统筹能力明显增强、社区科技助老水平显著提升、社区为老服务项目适配性进一步优化、社区为老服务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区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16年扬州市的两会上,政府提出了把扬州打造为“颐养之城”的目标。决定从保健、健康、产业三个角度关注老年人自身生活方式。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指出,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大众消费,推动创新创业,逐步形成养老全产业链模式。

  养老产业尤其老年宜居产业极具市场价值。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6.5%,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阶段,对养老的需求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宜居环境、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必须提到日程。

  伍小兰指出,在人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势在必行。要设立时间表,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公共政策,优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政策环境,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各地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中要逐步明确和体现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还应立足市场需求,重视配套服务;努力提高各类公共建筑、空间和设施的适老化程度;着力加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并加快构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标准体系,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17:26 , Processed in 0.204812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