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北京发布全国首部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

[复制链接] 地区:
北京发布全国首部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人工湖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中国质量报 |
2014-12-19 13:40 |查看: 4936|回复: 0
转载 中国质量报
本帖最后由 人工湖 于 2014-12-19 13:43 编辑

       导读:近日,北京市质监局发布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服务规范》),将于2015年3月1日实施。在全国养老机构中,这是针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首部标准,意在示范引领。


       原题:北京发布《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每百名老人至少配一名社工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发布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服务规范》),将于2015年3月1日实施。在全国养老机构中,这是针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首部标准,意在示范引领。

     “全国首创,2012年2月批准立项。”标准起草人、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嘉琳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目前不少行业已在开展社会工作,国内很多院校也有社会工作院系。但社工服务在养老机构中到底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没有一个规范,也没有一个指南。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服务规范》参考日本、英国等情况,并结合国内现状,在社工服务开展较好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试点,总结了一些经验性做法,意在引导养老机构推广社工服务。

       根据标准描述,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提供的服务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

     “标准比较超前。”标准起草人、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梁树表示,目前开展社工服务的养老机构基本由政府主办,大部分机构不具备社工服务规范化运行的条件。而发布推荐性地方标准,将逐渐引导养老机构引入社会工作。

       翻阅《服务规范》文本发现,养老机构社工服务侧重于心理精神层面,重视运用专业服务、专业手法,比如个案和小组。社会工作者需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彭嘉琳坦言,心理支持是社工服务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少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近一半有老年痴呆等病症,涉及精神病学处理。而一些服务面临的突发危机,普通的心理支持难以解决,这就要求社工服务者更专业。

       对此,《服务规范》也明确指出,对处在危机情境中的老年人,应首先保障其安全,再提供服务。

       养老机构中,每100名老人应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服务规范》量化明确了人员力量保障,但从现实情况看,人员供需缺口较大。

       据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张少阳介绍,截至2012年底,北京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有262.9万。目前,全市有400多家养老机构,持证的社会工作者仅有1.5万多人。即使所有持证的社工进入养老机构开展服务,也仅够支撑北京一半的养老单位。

       关于社工服务的质量控制,《服务规范》要求社会工作部门负责人,每半年以问卷的形式向老年人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应≥90%。对未达到指标的服务项目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9 02:22 , Processed in 0.201449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