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人物] 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

[复制链接] 地区:
中华老人
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绍杰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老年之声 |
2015-11-23 10:25 |查看: 2876|回复: 0
转载 老年之声
本帖最后由 绍杰 于 2015-11-23 10:25 编辑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儿时的沈从文不愿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缚,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一次,沈从文看戏归来,老师质问,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

       念到高小毕业时,沈从文想去参加当地举办的军事学校。家里也觉得,与其让他在外面撒野,不如让他去受军事训练,便同意了。那一年,沈从文15岁。不久,沈从文便随军队向沅陵开进,直到1921年,这支部队“全军覆没”,沈从文又被遣回家乡。

       眼看自己日益成年,生计却无着落,沈从文不得不前往芷江投奔舅父,期间,沈从文读诗和写小楷。接触到西方文艺著作,从中获得了一些写小说灵感,并接触到《新潮》、《创造周报》等新文化期刊。

       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这时的他决意要做一名“文学青年”了,而且是毫无经济基础的文学青年。穷困潦倒之际,在郁达夫和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帮助下,沈从文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学才华得到国内多位名人的肯定。从1926年起,沈从文的散文、小说及戏剧作品先后被商务印书馆、北新书店、光华书局出版,他因此在两三年之内成为京沪两地文坛的新星。

       1927年,京城学人纷纷南下,沈从文亦于年底迁至上海,并很快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小说,关系网进一步扩大。虽说经济上并没有彻底翻身,但有这些关系,也足以让他可以在文教界找到出路了之后几经辗转,1933年9月,他与张兆和结婚,1934年,沈从文完成《边城》,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9 21:22 , Processed in 0.188882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