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老了,但她们依然很美
时间: 2016-1-18 10:52 发布者: 数天数 查看: 2610 回复: 0
楼主
数天数 ( 幼儿园) | 转载 新时空 |
2016-1-18 10:52
|查看: 2610 |回复: 0
转载 新时空
本帖最后由 数天数 于 2016-1-18 13:51 编辑
我们听过许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也见过不少伟大的英雄事迹,可你是否知道这些奶奶们,他们头发花白,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我们谱写出一曲曲心灵的赞歌。她们老了,但她们依然很美。
“早饭奶奶”:卖早餐23年不涨价
在深冬的清晨5点,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弥漫着刺骨寒意,一个弓着背,歪着脖子的老奶奶会准时出现在村桥头。除了周日,她每天都在这摆摊,一摆整整23年。
“粽子五毛一个,鸡蛋饼五毛一只,糯米粿五毛一只,豆浆五毛一袋……”这些都是老人早起亲手做的,豆浆也是一大早磨好的,有人说这可能是全浙江最便宜的早餐了。
33岁的姜寅磊很习惯地自己打了一碗豆浆,搭配鸡蛋饼开吃。姜寅磊的家住在大滩背,在他上小学起,就常到奶奶这买早餐,“其他早餐摊的鸡蛋饼几年前就卖2元了,而奶奶的鸡蛋饼还是卖5毛。”
摊点靠近乡中心小学,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亲切地把老人称作“早饭奶奶”。
小村有大爱,83岁老奶奶让记者大感清晨的暖意。
“股神奶奶”:炒股十几年已捐出十多万
退休前李奶奶在邮政部门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她拿着自己积攒的不到1万元的退休金作为入股市的“第一桶金”,“那个时候股市比现在好,价位低,买了基本上就赚了,赚点就再投点。 ”
虽然李奶奶口中说,十多年来有赢有输,但以其现持有的股票价值计,基本上是赚多蚀少,粗略推算至少比入市时翻了50倍。
在周围人眼里,看似穿着老旧的李奶奶却是个不爱财的人。“这老太太炒股挣钱了,不自己攒着,总往外捐。 ”
多年前,李奶奶曾一次性拿出十万元。“我不缺钱,够吃够用就行……”随着炒股挣了钱,李奶奶经常慷慨解囊。 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她将一支处于涨势的股票卖了,换出2万元现金通过爱心组织捐给了地震灾区。
“深夜卖菜”奶奶:人不死,债不烂
兰山路富民小区南门对过一处破旧院里,68岁的“卖菜奶奶”李兆霞断断续续地说起了3个儿女相继离世、她卖菜还债的悲凉经历。
3年前,大女儿因病去世,留给李兆霞老人的只有近4万元的债务。卖菜3年多,她省吃俭用,债务还剩下一万多元。
“人不死,债不烂,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把欠人家的钱还上……”老人的执拗让很多来访者感到心疼不已,但她却认为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管刮风下雨,老人卖菜从未间断过。“大年三十也卖,只有大年初一不卖,每天凌晨3点出门,现在晚上9点多也会出去,有下班晚的还能卖点……”老人深夜卖菜的场景被网友拍下后,瞬间点燃了临沂人的朋友圈,老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深夜卖菜奶奶”。
“布鞋奶奶”:缝万双布鞋送给战士
1万余双布鞋,2.2万余双鞋垫,5000多元邮费,这是唐明宪的32年。
唐明宪是一群战士眼中的“布鞋奶奶”,今年75岁。32年前,她第一次将20多双布鞋寄到云南前线,此后,那双拿针的手就再也没有放下过。
唐明宪对军队的感情由来已久。丈夫张思成曾经是一名铁道兵,早年参与了攀枝花西南铁路工程建设,后转业到了朱家包矿,在政府帮助下,唐明宪举家迁到了丈夫所在的工厂,并实现了农转非。尽管住在工棚,条件艰苦,但彼时的唐明宪感到了莫大的满足。军嫂生涯让她了解了军人的付出和辛苦,全家团聚的美好则使她对军队、对政府充满了感激。
“就是想要为那些当兵的孩子做点什么。”唐明宪说。
"寄养奶奶":我当他们的妈
在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太阳村一户只有三间小屋的房子里,70岁的午仁翠躺在一张长长的大炕上,肚子上坐着2岁的多多,5岁的小养骑在她的膝盖上。并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人”正在进行他们每晚都会玩的游戏:开火车。而这张大炕上曾躺过50多名残障弃婴。
午仁翠的丈夫多病,行动不便,大儿子高位截瘫多年,但她却14年先后收养50多名残障弃婴,被人们称为“寄养奶奶”。脸上总挂着笑容的她反复说:“养几个娃是小事,又不是给国家做什么大贡献。”
孩子们生病时,民政局有医疗救助经费。可在生小病买药这些事情上,午仁翠几乎没有找过民政局,只有要住院时才会去找。
“不想麻烦国家。60年代一天才6两粮食,现在已经很好了。”然而她不愿挂在嘴上的那些艰辛,常人只是想象一下都觉得震撼。为了贴补家用,就连瘫痪的大儿子也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给村民修鞋、配钥匙。午仁翠家的晚饭就是馒头加咸菜。
然而,即使在这种辛苦的条件下,午仁翠依然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我不放弃,能救一个就救一个!”
"煎饼奶奶":不喜欢在家等老
宝鸡英达路与清江路十字路口有个79岁的老奶奶,每天都在街头摆煎饼摊。老人每天下午6点出摊,凌晨3点收摊,干了8年几乎从不间断。近日,这位“煎饼奶奶”的照片在朋友圈里迅速传播。
顾客小邓说,他几乎每天都来老奶奶这儿买一个煎饼,已经吃了很多年了,老奶奶的煎饼的味道也特别好。顾客小曹则表示,自己上高中那会就吃老奶奶的煎饼,老人的煎饼有着回忆的味道。
“你看,我头不昏,眼不花,我不喜欢在家等老。出摊时这个叫着奶奶要个饼,那个说奶奶你的饼真好吃,多开心。我们院里很多和我同龄的人有的脑子不行了,有的腿脚不方便了,都说我看着可精神,人活着不就图个开心么?”王奶奶笑呵呵地说。
“芭蕾奶奶":梦在我的脚尖
悠扬的圆舞曲响起,年轻的舞者身穿纯白色古典芭蕾舞纱裙,踮起足尖,轻盈的步伐,挺拔的身姿,一次次旋转,一次次跳跃,轻得像风,柔得像云……提起芭蕾舞,很多人会在脑海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然而,在新世界中心一间名叫“淼晶坊”的舞蹈教室内,61岁的王宪光却靠着自己对芭蕾舞的无限热爱,与一群年轻的姑娘翩跹起舞。
王宪光已是抱孙子的奶奶级人物,但学芭蕾舞已经有6年了。王宪光说,跟着一群20来岁的小姑娘一起学习,压腿、劈叉、半脚尖、小跳、大跳、旋转……虽然来练习的小姑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她从未间断过。6年的芭蕾舞学习,不但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 “芭蕾舞对我来讲,曾经是一个梦,但现在梦就在身边,就在我的脚尖。”王宪光神采奕奕地对记者说。
“毛衣奶奶”:千针万线传递爱
因为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她会在毛衣的正反两面都织上卡通图案。家住上海青浦区徐泾镇83岁的曲锦寿老人常年坚持用自己的积蓄购买毛线,亲手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织毛衣。从设计图案样式、选择毛线搭配、再到一针一线地编织,一件毛衣耗时短则10天,长则一个月。
如今,这项善举已持续了16年,累计送出的毛衣超过400件,她也成了孩子们心中慈祥的“毛衣奶奶”。
“神奇奶奶”:做棉鞋能抓小偷文武双全
这位81岁高龄的奶奶名叫周金花,别看她年纪大,文能做棉鞋,武能抓小偷。
从2007年至今,她已经制作了2000多双棉拖鞋,从最开始送给邻居亲戚,到社区的贫困家庭,街道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区福利院的残疾人,再到在杭就读的汶川地震灾区学生,都收到过她送的棉拖鞋,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棉鞋奶奶”。
不仅如此,身体健康的她,腿脚灵便、声音洪亮,是兴隆社区“黄哨子红袖章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的一员,曾经抓过三个小偷。有一回,她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一个小年轻鬼鬼祟祟地在小区里晃悠,她于是偷偷跟在后面,并及时制止他去抢一位戴着金项链、金耳环的老太太。
“中国好奶奶”:卖房助学 捐款百万
16岁时徐凤英在家人的带领下离开故土,解放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儿时一位邻居大哥送给她半块窝窝头,让她终生难忘。
离休之后,老人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一次回乡偶遇,让老人做出一个决定:她想到了自己在北京二环内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子闲置在那里,还不如卖了捐给家乡,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可儿子既不想卖房子,也不想掏钱。老人在濮阳当地找了一名律师,一纸诉状递交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不久儿子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儿子只好求饶,但是有一个条件,卖房款一人一半。老人答应了,并且撤销了诉讼。
协议谈妥,房子通过中介卖了215万元。老人拿走了其中的105万元,将卖房所得的百万巨款相继捐献而出,刷新了濮阳市慈善总会个人捐款的最高纪录,被网友们冠以“中国好奶奶”的称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