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北京:立法一周年 居家养老众生相

[复制链接] 地区:
北京:立法一周年 居家养老众生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林晓敏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东方财富网 |
2016-1-22 16:58 |查看: 2512|回复: 0
转载 东方财富网

       记者发现,居家养老机构、配套服务企业以及医疗机构这三个与居家养老服务最密切的行业虽然都身处变化的漩涡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

       2015年1月,《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由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成为全国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法规。不可否认,这项政策实施的过程与效果势必会成为中央及各地出台类似政策的参考模板。一年过去,《条例》出台的余温未散,北京的居家养老市场却已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居家养老机构、配套服务企业以及医疗机构这三个与居家养老服务最密切的行业虽然都身处变化的漩涡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

       机构:人气虽旺利润难增

     “居家养老”对于养老企业来说,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热词。《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等多个行业研究报告都将居家养老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认为这将是未来北京养老机构更主流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养老服务去机构化的步伐,养老机构向社区回归是必然趋势”。

       而政府层面也确实有意在重点引导、培育居家养老市场。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条例》出台的用意就是北京市要从立法角度,转变各界对于养老产业的认知,将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到居家养老服务上来,而且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社区居家养老项目。日前,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也公开披露,过去五年,北京已经建设了150余个街道乡镇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发展服务单位1万多家,补齐短板,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不可否认,《条例》的出台确实释放了一批居家养老需求。有养老企业负责人表示,能明显感觉到近两年不少做养老机构的企业开始将一部分精力转向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而且在《条例》出台后不久,消费者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受度也有了明显提升。诚和敬集团总经理梁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集团内位于望京的典型居家养老项目,原本仅10余张床位,但随着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高涨,以往依赖于家政服务的老人及家人普遍都开始转变观念,因此,诚和敬只能赶紧将原有的机构改造,床位数增加了一倍左右,同时增设了部分老人需求集中的功能。

  不过,也有养老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迄今为止,还是有一部分投资养老产业的资本对于居家养老持观望态度,因为原本养老机构就是一项回报周期长、利润微薄的投资项目,而居家养老机构规模小且均价普遍又不能过高,所以获利难度就更大。因此,专家建议,资本在投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时,不能单纯的依靠规模、入住收费等传统项目来获利,而是将机构变为一个资源对接平台和体验中心。该专家介绍,所谓资源对接平台就是凭借机构距离老人居所较近的优势,与老年配餐、入户看护、保健等相关服务结合,成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中转站,既帮这些企业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破围难题,也可以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更多收入。而对于体验中心,梁仰等企业负责人均表示,社区内的机构可以成为养老机构的一个缩影,老人在其中体验服务之后,能够更放心地走出社区,走向集中养老机构。

       此外,对于居家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将成为政府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或将继续建设至少4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支持100家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完善辐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医等10项居家养老服务。集中支持朝阳区试点建设80个、海淀区试点建设10个具有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精神关怀、养老助餐服务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

       餐饮:入户之路充满坎坷

  在众人眼中,居家养老绝不单指一个能够辐射部分社区的机构,让老人能够住在家中获得各种需要的服务也是居家养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3月,北京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中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部分,就明确列出了一些需求集中的服务种类,比如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上门配套服务,与机构提供的社区日间照料等形成一套更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业内普遍认为,在各项配套服务之中,餐饮服务是需求面最大的一项。然而,在《条例》出台后至今的一年内,餐饮企业的命运却与居家养老机构有着天壤之别。和合谷总经理赵申就坦言,这一年,餐饮企业发展入社区为老人配餐、送餐服务并不顺利,虽然市民政局等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这项服务覆盖更多的老年居民,但政策落地难度很大。据悉,北京自2009年开始在社区建设老年餐桌。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老年餐桌最多时全市有4500个。然而,随着北京居家养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原本应受惠于新形势的餐饮企业却接连退出了养老市场。

  有资深餐饮企业经营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多个原本非常积极入社区开展配送餐服务的大型餐企,在老年送、配餐方面的业绩比较不理想,比如嘉和一品,该企业原本还计划在北京的社区中制作取餐柜,并逐步提高覆盖率,但最终因为各种情况而停滞不前。

  究其原因,李红兵一语道破。他表示,在老年配餐、送餐服务推动初期,各方都相对乐观,认为北京的这一市场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即使全市仅10%的老人需要外界提供一日三餐,需求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但与预计有出入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市场中,个性化、动态化的需求占比非常大,而且用餐时间、对餐食的具体要求都很分散。”李红兵表示。

  此外,从企业角度看,上述经营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老年人目前对于餐饮服务定价普遍不够满意,“有时候10元一顿的标准配餐,老年人都觉得太贵了。”该经营者抱怨称,而这就与老年餐饮较高的成本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老人对于餐饮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较高,常常需要企业实行少油、少盐、少糖等各种定制化服务,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摊薄成本的难度。

       记者获悉,为解决餐饮企业在提供居家老年餐服务的困难,市民政局正计划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分散的送配餐需求打包,合并成大单交给企业,形成“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此外,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与送餐企业协商,将餐企长期头疼的送餐进社区环节外包给部分专职送餐企业,减少餐企压力。

       医疗:与养老结合进入快车道

  不论养老是否居家,医疗是一项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服务项目,而这也让医养结合成为各类养老服务必备模式之一。“医疗是老年人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李万钧直言。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而市民政局公开表示,北京也将制定地方版的政策。业内表示,在北京出台的细化政策中,居家养老服务如何与医疗深度结合势必会成为重点内容,因为除了集中养老的机构外,居家养老服务同样离不开医疗配套,而且社区中的医养结合相比集中养老而言,覆盖面也将更广泛。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投建居家养老机构的企业,都在机构内设置了护士、保健师,甚至包括针对老年常见疾病的医生等人员,除了为入住机构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辐射周边的小区,入户提供医疗服务,且这类服务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过,上述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项专业性较强的服务,人员成本也相对较高,初期,企业以打折甚至赠送的方式提供服务,老人及其家人都愿意接受,但随着经营期限拉长,价格稳定在一个水平之后,不能走医保,需要全部自己掏腰包,消费者的积极性就不太高了,因此,社区内设医疗机构能否走医保,对于这些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

  与餐饮企业不同,过去一年,医疗机构进社区之路相对顺遂了不少。去年11月,李红兵透露,北京已正式确定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单独序列医保审批,其中,居家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医疗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居家养老相关的医疗服务机构也被纳入“绿色通道”内。在去年底市人社局新公布的北京新增120家医保定点单位名单中,社区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占据了较大比重,“社区内或者社区内居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获得医保资格后,老人势必会增加在社区内看病、拿药的频率。”专家表示,这将大大鼓励医疗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结合,让更多医养结合的机构在社区内“扎根”。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20:35 , Processed in 0.183210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