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护理员走不出的流失怪圈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护理员走不出的流失怪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几朝古都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4-8 09:50 |查看: 2816|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几朝古都 于 2016-4-8 09:52 编辑


  退不去的离职潮:养老护理员走不出的流失“怪圈”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似乎对于服务从业人员总是嗤之以鼻,特别是护理员,社会对这个职业存在偏见,认为护理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甚至有不少家属,常常将护理员当做照顾老人的“下人”、“佣人”使唤,言语之间捎带着责问,甚至稍有不满意就会谩骂,护理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你真正了解护理员吗?为此,新华网养老频道专门采访了从事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常杨24岁,曾经是一名养老护理员,做过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老年福利事业管理,获得中级养老护理员证书。他的特长是被动康复训练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

  养老护理员人才流失严重

  常杨说:我们班48人 ,毕业后几乎没有几个继续坚持做养老这个行业了,尤其是那些学习好的也被迫转业了,养老护理员人才的流失,确实可以折射出这个行业存在的某些问题。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逐年递增,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超过1.78亿。而据权威部门测算,目前我国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左右,全国现仅有专业养老护理员2万多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万人,缺口很大。特别是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年轻护理人才的流失更是加剧了我国养老护理员供需结构的矛盾。

     “据我所知,几乎都转行了。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部分公司认为养老就是伺候人,而且你是新人工资也很低,不管业务怎么样。所以大家就都辞职了。”常杨,毕业后在北京某家政公司居家养老护理部担任了两年养老护理员后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转业。在接受新华网养老频道记者采访时他说:在岗期间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很多家里和其他事情没时间处理;而且每天的工作内容较累,休息不过来。以北京某区为例,调查显示,养老护理员单日平均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者占到了护理员总数的近30%,不少机构实行包干制,即一名护理员24小时全程负责数名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其休息时间只能是忙里偷闲。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连续性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内外之分。有的机构只要老人有事,就必须赶到,因此,超时工作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多在75岁以上,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很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还有认知障碍,生活依赖程度高。护理员每天要比老人起得早,睡得晚,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有时还要干端屎倒尿、搬动老人等脏活累活,护理工作繁琐、量大。且时刻保持警觉状态,生怕老人发生意外,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低薪水,超负荷工作是养老护理员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岗期间每周休息一天,每个月2000元过点,转正以后2500元以上。这个水平一直保持了一年多。我需要一份可以满足我日常生活的薪资,而不是上班了还要找家里要钱生活。将来的标准我认为应该按级分配。比如初级、中级、高级;或者按经验分配;或者按比例提成。如果一份工作都养活不了自己,那么肯定是干不下去了。常杨在接受新华网养老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养老护理员低待遇、低薪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1000~2000元,高的也仅有2000多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降低待遇来维持。同时,在政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不排除少数经营者有克扣员工工资待遇的行为。

  消除职业歧视,给养老护理员一份社会认可

  常杨作为护理员是带着家人和社会的偏见工作的。他说,家人的不理解为什么辛辛苦苦确挣不到多少钱还要做这个?这么年轻就和老人在一起性格都变得低沉了。而身边人问的最多的就是:养老护理员是不是就是端屎端尿?为什么一个年轻小伙子要去做一个伺候人的工作。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增长,高龄、空巢、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我国正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走进养老院,养老护理行业市场可谓潜力巨大,目前养老护理员岗位还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完全停滞在一种传统落后的观念上,简单地将养老护理员等同于喂水喂饭、擦屎倒尿的工作,而没有认识到养老护理员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高尚职业

  养老护理员是指老年人为护理对象的一种护理行业,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社会需求,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等提供常用护理技术等,而养老护理员就是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专职照顾老人的生活并为老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工作而建立的团队。“认为护理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服务,许许多多的人认为是很低下,很不光彩的工作,会造成社会舆论的谴责。”这种浅薄的传统观念应当摒弃,面对老龄化的社会,未来中国将有5%的老人需要机构养老的,而护理人员的服务决定着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我们每个人都会老,老了都会有住进养老机构的可能,社会应该给护理员一个肯定的认可,一份尊重和一份关怀

  提高养老护理院的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在记者问到以后养老护理员怎么样才能安心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常杨语重心长的说。我认为社会不仅需要养老护理员,更应该是需要年轻的养老护理员投入其中。我认为可以从中选优,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改变原来的广招人,现在是精招人;我们做养老护理员的时候,经常说“我们是在替他人尽孝”。如此,我们自己的父母又怎么办?可不可以适当的有一些社会福利是给这些社会工作人员父母或亲人的。

  培养一名护理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护理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带教,刚刚走上正规就离开了,她们离开后养老机构又会招新人来顶替这项工作,又需要对新人进行培养,这样的循环模式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浪费,也使得养老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造成护理员流动性大的首要因素就是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低,据调查显示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护理员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护理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下。行业偏见给养老护理员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是诸多因素之一,很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依赖程度高,要为老人喂饭、穿衣、处理大小便等,护理工作繁琐、量大。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了,自己的优越感也随之增强,不屑于去做这种工作。在体制层面,多数护理员有“临时”思想,缺乏归属感。临时工和正式工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不认为自己是单位职工,只是临时打工的,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对单位没有依恋。

  养老服务产业,重在服务,而服务的核心重在人才。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未来。给养老护理员一份职业认可,为他们提供一份有“尊严”的社会福利是养老护理员爱岗敬业的坚强后盾。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22 18:42 , Processed in 0.211034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