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市场:外商投资门槛渐低 国内格局仍难撼动

[复制链接] 地区:
老龄研究
养老市场:外商投资门槛渐低 国内格局仍难撼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株株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刘诗萌 |
2017-11-30 23:58 |查看: 1972|回复: 0
转载 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刘诗萌

  随着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养老市场前景越来越为投资者所看好。近期,部分地方频出新政,逐步放开养老市场。日前,河南、四川、重庆、宁夏、新疆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放开或拟定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并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

  在这种背景下,养老产业已然成为资本追捧的热门标的,除了8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外,公募基金、外资、房企等机构同样对养老产业积极布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中国养老市场的美好“钱”景,一些国外养老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

  外资突出自身优势

  中国的养老市场到底有多大?据《2016-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2016-2020年,中国养老市场消费将超10万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将达17%;未来2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

  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养老消费。

  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政策也由限制到鼓励再到引导,外资进入中国养老市场的门槛正越来越低。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郝福庆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清除市场障碍,降低准入门槛,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不管是企业个人、营利非营利、内资外资都能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目前,中国政府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开出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优惠条件,外资养老机构也享有同等待遇。

  可以看出,外资进入中国养老市场并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细致的调查和验证,并通过高端定位、避让竞争等多种方式突出自身优势。

  近几年,外资养老企业大跃进式进入中国,与国内企业合作、项目落地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显眼的有三大外资主体:一支是以高丽泽、奥佩阿、多缪维养老集团为代表的“法国系”;另一支是以Emeritus、星堡、魅力花园为代表的“美国系”;最后一支是以长乐、礼爱、木下养老集团为代表的“日本系”。

  高丽泽集团是一个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年护理机构,旗下拥有“熙柏乐花园”品牌,占据法国10%市场养老市场份额,是法国第四大老年护理机构。其进入中国后建设的首个项目落地广东,高丽泽集团负责提供养老机构的设计、运营及服务,中国方面则负责提供土地、养老机构建设。

  星堡投资集团背后是一家掌管约440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与中国复星集团在上海宝山区合作了一个养老项目;来自美国的魅力花园养老集团进入中国后,在上海迪斯尼附近展开了一个项目;礼爱公司,一家在日本运营33家养老院的专业养老运营服务商,则和上海协通公司合作运营着一家上海养老机构。

  “除了比较常见的股权投资模式以外,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养老市场的例子有很多。另外,外资布局中国养老产业不一定要具体开展业务,可以在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发掘商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美芳说道。

  “水土不服”问题仍存在

  中国养老市场虽大,钱却并不好赚。许多早于外资涉足养老市场的国内养老机构目前也只能维持微利状态,部分养老机构甚至面临长期亏损的窘境。外资进入中国养老服务市场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呢?

  养老行业是一个需要耗费巨资的产业。一个养老机构面临的支出不仅仅包括住区开发,还有医护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在养老土地优惠政策不甚明朗的前提下,高额的费用对应的是极大的运营困难,因为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现金流。这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而言,并不是难事。

  但巨大的支出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养老项目需要一个较长的运营周期。通常外资进入中国养老市场,首先考虑的是投资收益率。同时,企业还要确保高水平的管理、经营和服务。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谨指出,外资进入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后,股东和经理人的理念是不同的,由于外资来自于成熟市场,股东需要的是利润,而中国属于新兴市场,经理人强调的是规模,所以这中间必然会出现矛盾。

  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外资“捞金”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西方社会里流行的家庭观念是独立自主,而中国的家庭观念是赡养老人、尊老爱幼,相比于在养老院里颐养天年,老人更喜欢子孙绕膝的感觉;另一方面是中国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现实。中国工资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老龄化浪潮到来,整体收入却落后于养老需求。

  “中国的老龄化非常严重,60岁以上人口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今后的养老问题将会非常严峻,同时养老市场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养老包括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但是从中国的传统习惯来看,社区养老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老年人在理念上不太能接受,另一方面老年人一般不愿意改变环境。所以总的来说,还是以家庭养老居多。”王绪谨说道。

  徐美芳也表示,作为养老服务,服务主体是中国的老年人群体,必然要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而不是按照外资原来的服务方式来提供,否则就会在供需方面出现摩擦。本土化是外资进入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必须注意的问题。

  此外,国外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建立在本国完善的社会体制之上,拥有完善的退休金、医疗保险、护理保险、房产税等制度,投资回报和周期是可以预估的。而中国养老事业尚在初期,体制并不完善。外资养老企业进入中国,在融资、财税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先天不足,例如外汇管制下,外资投资额度受限;医保也只能将公办养老院纳入其中。

  中国养老格局难撼动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养老产业建设支出增加、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公司整体净利润却缩水了。

  数据显示,2016年6家养老保险公司共计实现净利润12.09亿元,但与2015年相比缩水31.81%。其中,太平养老2016年实现净利润2067万元,同比下降85.57%;安邦养老2016年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68.37%;长江养老2016年实现净利润9603.7万元,同比下降23.68%。

  这与外资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是否有关?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对外资的开放水平并不能够对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格局造成太大影响。

  徐美芳认为,外资的进入会给中国的养老保险带来一定压力,但反而会促进中国养老市场的竞争,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我国的养老保险分为社会养老和商业养老,在商业养老领域我国的服务效率还是值得肯定的,社会养老虽然存在资金缺口等问题,但是总体来讲,我国养老保险在规模和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方面还是具有很大优势。”

  徐美芳表示,未来外资在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依然会处于辅助地位,不会占据主导位置,因为养老服务在中国具有好几种形式,虽然社会养老引进了民资和外资,但是目前毕竟开放的水平有限,还不足以撼动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格局。而且中资这些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已经足够大,成果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保险市场的利润包括服务收益和投资收益,服务收益与纯粹的服务投入产出相关,但投资收益是跟整个金融业,以及投资社会平均利润率有关系。由于当前市场整顿比较严厉,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一定范围之内,利润有所缩水属于正常现象。”徐美芳解释道。

  王绪谨也指出,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模式是通过投资盈利来弥补承保亏损,最后综合盈利。不过由于受到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因此利润缩水。未来养老市场逐渐放开,资本市场也必须要跟上去,这也就要求银行利率必须市场化,否则融资成本过高、税负过重,会使企业苦不堪言。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2 15:52 , Processed in 0.183600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