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决定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 会议指出,适应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改善质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服务业水平。 一要鼓励地方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 二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三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 四要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和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 会议听取了医养结合工作汇报,要求强化支持政策落实,促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促进农村和社区医养结合,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行心医养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养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政府、机构和服务人员三个角色的特点。对于政府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强调了监督管理功能。通过老人基本信息、机构信息、服务信息、签约信息等的管理与监督,对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及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检测。
对于系统操作人员,系统重点解决了服务派单问题。操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平台查阅最新的老人签约信息及服务计划信息,并在后台中实现线上派单流程。系统与服务人员的App端对接,生成服务订单的同时派送至服务人员的手机端,并以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告知提醒,确保服务人员及时上门进行服务。
上门服务派工单 对于服务人员,系统配套了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派工助手App。 服务开始前,App可根据上门服务人员的手机GPS定位,确定服务时间及具体位置,确保服务的真实性。
微信服务平台界面
服务进行时,服务人员需要扫描服务老人的二维码,作为服务开始的标志。服务前后,分别上传照片作为服务前后的对比参照,永久保存,以便监督备查,作为评定服务质量的手段。 服务完成后,可让服务对象进行上传录音,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价打分,确保服务评价的真实性。
“系统对接”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可与区监管平台对接,对接交换信息包括:服务对象信息、服务记录信息、社区机构信息、评估信息等。平台数据的对接、统计,便于监管人员对各社区街道的服务信息、质量、数量等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观察及分析,便于各社区及时调整策略。 此外,该系统还可与各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主运营的管理系统对接,对接交换的信息可覆盖所有数据及内容。平台数据的共享便于机构人员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系统特点” 1、以会员健康档案CRM为核心,以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为主线,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创新点。 2、支持多种识别方式:身份证,指纹,全民健康卡,电话号码,二维码。支持一人多卡。 3、采用分类索引技术,快速定位老人档案或病历。支持全文索引。 4、统计分析报表支持多维度自由潜入,支持图文自由转换,以更好地支持决策。
针对原居家养老系统的大量历史数据,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进行了统一的迁移保存,建设期间,在确保不影响日常业务正常工作下,新增了签约管理、工单管理、大屏展示等功能。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稳定高效实用、数据更新及时、信息调用准确、操作维护简便,在设计规划和技术实现上确保了系统整体的完整性、稳定性、关联性和安全性。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养老服务业务流程的无纸化办公,并提供了全面、准确、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数据,使政府、街道、社区及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测。 在政府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事业下,行心科技医养信息化平台将打破传统信息化建设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信息化创新发展新理念,打通数据信息链和业务服务链,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信息化整体效能,更好地为居家养老的服务管理工作服务,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支持全国各地相关养老业务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