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期待解困:老人舍不得花钱 机构难以运营
时间: 2015-2-12 10:59 发布者: 人工湖 查看: 3929 回复: 0
楼主
人工湖 (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中工网 |
2015-2-12 10:59
|查看: 3929 |回复: 0
转载 中工网
本帖最后由 人工湖 于 2015-2-12 11:07 编辑
日前闭幕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自今年5月起施行。这也是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制定地方法规的方式,引领和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早在1990年北京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该市老年人口已超300万,且目前正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左右的规模增加,预计2020年该市老年人口将超400万,约占总人口的20%。
居家养老是目前在北京较为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北京市力推的养老方式。根据北京市提出的“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到2020年,该市90%的老年人将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
日前,记者采访发现,居家养老仍面临待解困局。
“不得不”成为主流养老模式
邹巧华是一位“空巢老人”。87岁的她住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个老旧小区里。她的女儿已经定居国外,儿子和儿媳早已儿孙满堂,住在别处。虽说逢年过节或者周末,会有人过来照料她,但平常她都是一个人生活。
邹巧华所在的小区,像她这样一个人生活的老人不在少数。在北京,青年人因为求学、工作和婚姻等原因,与老人分开居住的现象很普遍,青年一代对老人的照顾变得越来越困难。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北京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2%,其中,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
北京市东城区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经常组织家政志愿者为这些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该社负责人方为芳告诉记者,“即便是一个人,多数老人还是不愿意入住养老院,他们‘家’的观念很强”。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也受限于现实“客观条件”,居家养老“不得不”成为北京主流的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总量不足、一床难求是方为芳所说的“客观条件”。据了解,截至2014年6月底,北京全市已开业运营养老服务机构400家,养老床位总量10.2万张,平均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5张。
老人舍不得花钱 机构运营难以维系
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照料,需要专业的养老机构提供居家养老协助,这已是居家养老发展的共识。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正是在北京居家养老模式中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但面对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这些机构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服务的一位老人,在半年时间内换了13名家政女工。在服务社负责人方为芳看来,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普遍面临的难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与机构服务成本难以实现对接。一方面,每月3000元的支出对老人来讲是一大笔费用,他们对“付费服务”的质量期待较高;另一方面,家政工却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对薪酬并不满意。这位老人签订的是为期半年的合同。根据合同,家政工入户服务,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又很爱干净,家政工认为,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劳动量,还使他们要为老人的身体状况承担一定风险。
而从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的角度来说,3000元金额不仅很难让自己的员工和服务对象满意,从中抽取的少额管理费更难以支撑服务社的运营成本。
“我们机构运营了4年,每签订一个合同,抽取第一个月合同的10%作为管理费,平均每月结余大约1万元,这1万元除去三个人的工资、电话费,甚至连房租都需要从别处补贴。”方为芳告诉记者。
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方为芳将其定义为公益组织,按照方为芳的说法,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盈利组织,目前“都很难能从这一块养活自己”。
政府购买服务或是破解之道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3年对北京56家养老机构的调查,六成机构资金紧张,发展困难。从资金来源看,近半数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为“经营收入”。资金短缺成为目前困扰养老机构发展乃至生存的首要问题。
“如果把购买服务看做一种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目前无法平衡。”方为芳解释说,业内对破解养老服务难题有着普遍的期待,那就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事实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尝试在北京已有先例。北京市海淀区与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5月启动“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由政府提供场地、康复器材及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服务,并为部分失能、困难老人出资购买服务;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根据媒体5个月后的报道,该试点基本保证企业“收支持平”。
“一些国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占到了服务费用的七八成。”方为芳认为,通过政府评估老人具体健康、支付能力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由政府出资购买相应服务应该成为可供借鉴的经验。
此次《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明确,“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口增长及其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去年下半年,由财政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此,业内充满期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