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监管边缘的养老骗局
时间: 2016-7-4 13:59 发布者: 几朝古都 查看: 2466 回复: 0
楼主
几朝古都 (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7-4 13:59
|查看: 2466 |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几朝古都 于 2016-7-4 14:00 编辑
怡养爱晚资金链蹊跷断裂 养老基地人去楼空
游走在监管边缘的养老骗局
每一位老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晚年可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安度晚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会因此梦想而无家可归。
近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在多部委协调下,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迅速搭建,在此大背景下,怡养爱晚(北京)养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养爱晚”)就在2014年打着“爱晚工程”的旗号,借着经营养老基地,以“零风险”、“高回报”和“零费用”吸引老人们投入养老储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吸收了上亿元资金。近期,该公司被曝出资金链断裂,合同条款无法履行。这也就意味着,千余位老人的养老钱或将血本无归。
“你在,爱晚在,就有美好的未来!”这是怡养爱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的一句广告语。如今,老人们仍在,却可能因为怡养爱晚而看不到未来。
养老基地人去楼空
6月29日,记者驱车前往距离北京市区百十公里的平谷“怡养爱晚”养老基地,根据汽车导航显示已到达目的地,但却停在了一片依山傍水的别墅区外,别墅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山水放歌”的牌子,记者经过仔细辨析后,才发现牌子上依稀留有已被抠掉的“怡养爱晚”的痕迹。
“这片别墅区并不是怡养爱晚的,本名就叫山水放歌,怡养爱晚只是从几个业主手里租了几十套别墅而已。”当地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当初,怡养爱晚的员工有100多人,如今基地却是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记者想进入别墅区一寻究竟,但入口的门卫明确表示,只有业主方可出入,记者在门口徘徊期间发现,该别墅区的安保确实非常严格,每一辆车、每一个人都会被问询并登记。而就在这样一个安保森严的地方,却发生了一个如此大的监管疏漏。
“5月30日,养老基地的食堂停业了,怡养爱晚的工作人员就全部撤了,现在别墅区里已经没有怡养爱晚的人了,随后住在这儿的老人也陆陆续续地搬走了,因为没有人给他们做饭和服务了。”6月29日,山水放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怡养爱晚租的别墅已经到期,他们连房东的租金都没给,如今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还没有决定彻底走。
上述工作人员所提及的老人名叫胡金兆,7年前,老伴去世,膝下无儿女的他变卖自己唯一一套住房,开始了养老院的生活。从最初的一家民办养老院到香山小汤山养老院,他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养老机构,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怡养爱晚的销售员。
当时,销售人员告诉他,“120万元投进来绝对零风险,入住零费用,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帮助会员理财,用会员本金的理财收益支付房租等开支”。胡金兆当时算了一笔账,按照公司的承诺,自己一年各种开支不超过7万元,大约占本金的近7%,按照2013年银行理财规定是合法范围内,加之养老基地有食堂,有各项服务,水电费、物业费公司全部负责,一切都很省心,所以2013年9月26日,胡金兆用毕生积蓄120万元与怡养爱晚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成为怡养爱晚北京平谷基地的第一个入住者。
如今,胡金兆所住的别墅将于8月27日到期,也就是说,事情得不到解决的话,他不光拿不到百万积蓄,同时将面临无家可归。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上胡金兆老人,其电话由保姆接听,据保姆讲述,由于老人多日来休息不好,血压一直偏高,现在她将老人接到自己位于辽宁的老家休养,可能过几天回去。
资金链断裂之殇
胡金兆只是1385名老人中的一个。成立于2014年的怡养爱晚,以“爱晚工程”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名义,自称是全国老年人才专家委员会的唯一企业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所谓“零风险”的养老投资和“零费用”的养老服务,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16%,只要合同期满,养老服务的缴费还能全额返还。
正是这样的官方背景和较高的收益回报,吸引了不少老人。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怡养爱晚的会员大都是社会地位、学历比较高的退休老干部、老教授,老人们投入金额也较高,从10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有的老人还为此变卖房产。
这样一个所谓具有官方背景的新型养老投资模式,资金链怎么说断就断了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遭到投诉和曝光的怡养爱晚,注册资本为一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陆航,他也是怡养爱晚的现任董事长。公司的两大股东为世纪爱晚(海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爱晚”)和上海怡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分别出资3000万元和7000万元。
而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两大股东就纷纷抽逃了出资,也就是说,怡养爱晚的实际出资额为0,公司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
据老人们回忆,2014年会员逐渐增多,都是采取轮流住的模式,最高投资100万元住1年,投资10万元住1个月,这样连锁基地的房子利用率高。到2015年,公司的资金明显紧张,甚至出现了3万元住10天,5万元住15天,7万元住20天这样的短期入住形式。
直到今年5月24日,怡养爱晚发布《告养老会员、基金客户书》称,公司与中融爱晚(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融爱晚基金”)合作的中融汇联基金公司在2015年6月倒闭、立案,直接引发中融爱晚基金挤兑,损失近2亿元,这是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2015年11月,世纪爱晚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财产,价值共计93.75万元。根据披露的信息,世纪爱晚一直在陆航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下,到201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但负债率高达84%,当年已经亏损251万元。
呼吁风险保障金制度
“事件发展到现在,准确地说已跟养老无关,而是一种打着官方养老的旗号进行的非法集资,甚至是欺诈。”6月30日,一位养老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就在6月15日,“爱晚工程”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表声明,承认怡养爱晚公司确实为爱晚工程企业平台成员,“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考察后,于2014年授予其‘爱晚工程会员单位’,但明确要求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爱晚工程会员章程》,未经批准不得利用‘爱晚工程’品牌和名义对其经营的养老产品进行宣传、推销等一切经营行为”。
声明同时表示,怡养爱晚推销的涉及拖欠会员养老保证金的养老产品并非“爱晚工程”授权执行的项目,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此并不知情,也并未收到任何养老服务协议书。怡养爱晚作为独立企业法人单位,未经许可,以“爱晚工程”旗号进行不实推销,已经违反了《爱晚工程会员章程》,损害了“爱晚工程”名誉和权益。
不过,恰恰就是这些“国”字头的招牌,更容易让老人深信不疑。
“怡养爱晚作为一家养老服务公司,不具备向公众及会员融资的资质,不能发行理财产品。但是,由于这个领域并未有明确的相关政策给予约束,最终导致这种养老模式出现了各种乱象。”6月30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孙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该针对这类养老模式建立一个平台,相关企业必须在这个平台上注册备案,并且缴纳一定额度的风险保障基金。这样的话,即便是怡养爱晚倒闭了,也可以用这部分保障基金向投资者进行赔付。
其实,随着中国“4∶2∶1”家庭结构数量的飞速增长,家庭养老难题正日益凸显,很多综合老年社区备受推崇,它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护理服务,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社交和医疗服务,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和生理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这种养老社区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成熟,我国国内也有一些大型保险机构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社区模式,但是门槛大都比较高,其中不乏需要缴纳百万以上的费用方可成为会员的形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此类平台频频出现负责人携款“跑路”的情况,究其原因,也大都因为这些企业从成立到破产的各个环节都没能被纳入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之内,从而导致乱象滋生,为此,有关部门能否及时跟进并落实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杜绝这种问题的主要方式有两种,首先,必须要求相关企业到金融监管部门去备案,同时缴纳保障基金;其次,所集资金必须放到第三方金融机构存管起来,而非放到企业账户。”孙博表示,老人的钱好骗不好赚,他们舍不得花钱,但却很容易上当受骗,这种以养老为幌子骗取老人钱财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那些都是老人一辈子的积蓄。
而对于怡养爱晚的后续处理,记者发现,自5月底到现在,怡养爱晚多次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强调公司老总陆航并未“跑路”,而是在和相关机构进行谈判,准备重组工作。
而最新的一则通告发布于6月13日,内容明确表示,“自3月1日以来,公司销售人员大面积的离职,带来目前公司与会员沟通不畅,这为以后养老保证金兑付方案的实现带来困难,因此,公司决定至2016年6月30日前,集中办理以下工作:
1、会员手中合同金额与实际公司到账金额的核对;
2、会员手中合同与留存公司合同的核对;
3、原合同确定的入住天数、消费补贴与实际消耗入住天数、消费补贴的支付核对;
4、原合同的延期,按公司出台的相关规定应给予会员相应的入住天数或消费补贴的确认;
5、至2016年5月30日止,会员结余的保证金、入住天数、消费补贴等相关数据核对。”
通知同时强调,因怡养爱晚北京租用办公地点面积小,不方便养老会员前往,目前只有通过怡养爱晚微信群与投资人进行沟通、核对。
记者截稿时恰逢6月30日,也就是怡养爱晚进行数据核对的最后一天,但一位姓蒋的怡养爱晚会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至今尚未有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资金一事联系过她。同时她获悉,怡养爱晚的相关负责人已被司法机关控制,而她也已于6月29日向北京朝阳经侦大队报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