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民政部:未来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

[复制链接] 地区:
民政部:未来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湖州还是福州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中国新闻网 |
2017-7-5 08:09 |查看: 3494|回复: 0
转载 中国新闻网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近日表示,从养老机构的结构比例角度来看,应该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离社区近的养老机构,而不是倡导发展那些养老、养生园区,高大上,动辄上千张甚至几千张床位的机构。

  民政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国家专项“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前瞻“十三五”相关业务发展前景。有记者提问称“有些媒体报道,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和农村敬老院闲置现象比较多,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民政部门有哪些解决的措施呢?”

  甄炳亮说,“十二五”期间养老床位数确实发展非常快,从数量角度看,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达到了669万张,达到了每千名老人30.3张。同时也存在一些床位空置率高的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部分地区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时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布局,分区、分级、分类的布局没有。可能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时,盲目投资、做大项目,做了一些床位数非常大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本身其实和当地老人的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并没有对应起来,所以这些设施会空床率高。

  二是在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时候,这些社会力量,有的因为城内的区域,老城区已经没有空间了,在一些所谓的空气非常好的地方,但是这些机构又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城市的近郊区甚至远郊区建立一些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很可能空置床位数高,因为这些机构子女去看望老人或者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不具备条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是有一些养老设施条件有限,医护力量有限,只能满足于老年人能够自理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这些老人真要是失能、失智,半失能的时候,靠这些机构养老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没有医护的条件和医护力量,正常老人一般都会在家里面养老,不会多花几千块钱住这些机构,而真正需要去住的这些失能老人又不具备条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甄炳亮举例称,比如像农村,现在敬老院原来面向的是无保户提供养老服务,现在在提倡敬老院面向社会老人,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一是发展有一个过程,二是敬老院本身的条件也非常有限,多数的敬老院原来都是在乡镇一级统筹,后来上升到县财政的统筹,实际上县财政现在普遍的条件一般,给敬老院的投入也非常的有限。这些敬老院,想让他能够为高龄、失能、失智或者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这种养老兼康复的一些服务,现在条件也不具备。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公布的669万张养老的床位数,实际涵盖了相当比例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床位数。在统计材料里,社区日间照料,社区留宿的和不留宿的床位数有278.4万张,实际上社区不留宿的床位数晚上是不住人的,但是统计的时候说晚上是空着的,事实上本身就是空着的,这个可能也加重了空床率的比例。

  甄炳亮指出,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是“十二五”期间新发展起来的,因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的政策也多,鼓励倡导的也多,社会氛围也逐步的在形成。大概现在民办养老机构有13000多家,非常大的比例是“十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这些养老机构从新建、开业到老人入住率比例提高有一个过程,起码估计得有3—5年的时间,因为还要宣传,老百姓也要看,这方面也是一个原因。

  在中国养老机构或者说养老床位数是不是多了?甄炳亮认为,并不是很多。但关键是现在的结构对应度差,社会上家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床位数,实际这些机构或者床位数是缺乏的。比如老人或者子女特别希望老人住在社区的小微型的介入式的养老机构,非常少,到一些地方看到过,那些在社区里边的养老机构,都是人满为患,都是要排队。因为这些机构,一个是进家庭,老年人心理感受会好,二是子女照料也方便。三是相对来讲收费也便宜,四是真要有什么事,机构来通知子女也方便。

  甄炳亮说,但恰恰是这些社会需要的养老机构,现在是最缺的,因为老城区的规划布局已经结束。现在有一些民间的社会力量想方设法利用一些已有的房屋或者是废弃的厂房、或者是一些合并以后的学校等等,但是由于原来房屋结构的问题,由于原来房屋规划的问题,这种消防许可、消防合格证拿不到,所以也不允许办,因为没有消防合格证就没有养老许可证,没有养老许可证就不能办,这恰恰是最需要的。“十三五”期间,非常关注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现在想医养融合,这也是下一步要大力提倡的一个建议之一。

  甄炳亮表示,因为养老机构没有医疗的保障,老年人去就不踏实,特别是又比较偏僻、偏远的机构,没有一定条件的话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务院发的加强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意见中,也提到了“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各种办法、各种渠道,使养老机构能够和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百分之百的结合或者是融合。如果能够实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方法。

  甄炳亮指出,现在建的养老机构,因为规划的缺陷,和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对接,下一步将联合卫生、社保,一起加强对社区居家老年人的一些调查,包括身体状况的调查、经济状况的调查,比如有些老年人的生理状况需要入住养老机构,应该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服务。

  “十三五”期间还会再提高对老年人“三项”补贴政策的覆盖,就是建立经济困难高龄老人的高龄津贴、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应该补需方,使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购买能力,再去入住养老机构,有的老年人不是说不需要,但是确实出不起,这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

  从供给侧角度,从养老机构的结构比例角度来看,其实应该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离社区近的养老机构,而不是倡导发展那些养老、养生园区,高大上,动辄上千张甚至几千张床位的机构,那些机构可能建起来的运营成本和想要收回的投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民间资本不知道这个行业的规律,所以大量建,其实可能很难收回来,也在所难免。要通过规划引导,使这样的机构少一些,使那种中小型的机构多一些,从结构上进行调整,这可能也是一方面。

  另外,甄炳亮说,对农村的敬老院,逐步要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能不能和乡村的一些卫生院、医院共同的合作,提高他在医养方面的水平、能力,面向社会老人,这方面也会有效的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16 11:59 , Processed in 0.172898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