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照护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护理人才资源成为关键!
时间: 2017-7-6 08:48 发布者: 鄱阳湖 查看: 2767 回复: 0
楼主
鄱阳湖 (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医疗商数 |
2017-7-6 08:48
|查看: 2767 |回复: 0
转载 医疗商数
日益壮大的老年群体催生了日益壮大的养老产业。目前这个市场上老年设备、养老社交、养老旅游、养老电商等诸多关键词不绝于耳,但养老的刚需、养老行业最核心的机会,还是在养老照护的领域。
在中国,创新创业的浪潮触及到养老产业后,互联网、智能产品等技术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概念,让这个传统的产业变得更“时髦”。但回归刚需,行动不便长者的照护、康复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整个产业尚未探索出能较好的解决办法。
据老龄办发布的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数千万家庭赡养老人不堪重负,况且老龄化持续严重,而这也在引发养老护理市场的逐步扩大。
刚需,意味着不同于其他锦上添花的老年需求,有时也意味着更高的收费。但随着失能老人基数增大和年轻一代压力的增大,花钱请专人照顾老人或许会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
养老照护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看护、生活照料、疾病管理、老年康复治疗等。在此,按照机构照护、社区照护、上门看护、老年康复院、养老照护培训几个部分,对当前布局了较优养老照护服务的企业进行整理,并采撷了相关从业者的观点。
国内围绕养老照护展开的多种服务领域是怎样的情况,不同领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首先用以下的一张图来展示。
供给端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方,不管是做机构、社区、上门还是康复院都需要有这一环节的支持。而在用户需求端这一方面,照护方式和场所会随着老人的情况和家庭的负担情况而变。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养护仍是主流,但随着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照护点加强医疗护理资源,思想逐渐开放化的人群也更接受并赞同这样的方式。
领域一:养老机构照护
这是人们听到“养老行业”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模式。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机构本身存在经营不理想的情况,对失能老人的接收能力不足。
但随着“医养结合”的逐渐推行,各方都在强调养老机构需要加强医疗照护能力。更有甚者,北京市政于2015年发布《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公办养老院只能接受失能、高龄等类型的老人。很多品牌化的民营养老机构也在把养老照护服务作为关键竞争条件来打磨,这其中出现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做法。
比如,佰仁堂旗下的养老机构是典型的以失智、失能照护服务为主打。据称,其员工均受过专业失智护理培训,团队召集了跨学科人才。比较难得的一点是,他们能够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专业照护,这也是养老照护里的最高层次。
定位高端型医养的朗和养老,其照护形式可以总结为专门面向老年人群的个性化管家服务。入住的长者均配有能24小时响应需求的管家,并且定期做健康状况跟踪。旗下产品之一“朗和护理院”就是专为失能、失智长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同样也是强调了个性化定制。
2014年,北京市出现了首家专门收住失智老人的老年家园,即龙振养老旗下的劲松失智老年家园。2016年,劲松失智老年家园受北京市民政局委托,参与制定北京市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的照护标准。
据观察,这些有较完备照护和医疗资源的养老机构普遍定位中高端,也与刚需型养老照护的现状相匹配——价格提上去,专业的配套养老护理才跟得上来。再者,试想如果全国各地都逐渐开始推行北京的做法,公立养老机构大多入住低收入失能老人,那么民营养老机构的机会也就更集中在了中高收入及自理老人上,因此他们做中高端、做比公立机构更丰富的养老照护设施也是在情理之中。
领域二:上门养老照护
家庭场景下的失能老人数量庞大,但恰恰这个群体离专业医养护理最远。此模式的养老照护服务最“轻”,护士上门产业报告也提出: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未来可能演变为居家养老的重点环节。
与医护人员上门相类似的养老护理员上门,已有不少养老创业公司布局,此类企业同样也是养老照护企业中融资情况最活跃的。上文的融资列表中,已获得B轮融资的青松康护就是专门做老年居家护理的企业,其服务细分为了针对中风老人、术后老人、卧床老人等的康复护理,再加上远程医疗咨询、医药到家等特色服务;处于A轮的爱照护,在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的过程中用到人工智能方法,来挖掘和分析照护过程中的核心数据;Pre-A轮的小柏家护建立起独有的上门护理流程标准,护理水平也受到了行业内诸多协会的认可。
这些上门养老照护型企业中,有自营服务团队的包括青松康护(员工制和签约制两种都有)、小柏家护(所有家护师均为公司员工)、二毛照护等。此类企业的特点是服务更偏向定制化、标准化,定位也向中高端倾斜。
领域三:社区养老照护
这里我们列举的社区照护包括两种,一种是如泰康之家、九华兮秀这样自建养老功能型社区的企业,社区中配套了专门的护理和医疗人员;另一种则是在已有的社区中建造服务点,以与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料之家相类似的方式来做照护,并用智慧养老的技术来完善照护功能。此处着重讲第二种企业。
天天养老项目的做法是,与各地的物业公司合作,政府(物业公司)为其免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接单有三种渠道:线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电话呼叫中心和互联网平台,既有社区场地内的照护服务又有上门会诊服务。社区设点和护理人员培训都是盈利的方式。
清檬养老已经在全国8个城市布局了300多家照护中心,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曾被央视报道。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檬养老独家设置了突破性的1500多项老年人画像标准,为老人定制非常精细的照护方案和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还有一家叫做守护云的智慧养老企业,联合社区内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能在社区500米范围内对老年人进行精准追踪。近期,他们还开始布局养老护理人员的平台,召集来自家政公司、物管,社区内爱心人群等,通过考核成为做养老照护的“守护云特使”,为社区老人提供护理、家政服务。
领域四:老年康复机构
老年康复机构其实是来自海外的新概念,有点类似于国外的“nursing home”——护工和熟练护士等提供24小时监护服务,还会有专家对老人进行康复指导等。故此类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关联性较强,有的是依托医院而建立。较其他场景来说,老年康复机构接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会更大,在生活照料之外,体弱老人的康复治疗是其最关键的目标。
国内的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侨亚集团、雅达国际这类综合型养老企业旗下的养老康复医院,还有像凯健国际这类专门的中高端养老康复连锁。从我们收集的企业数量来看,此类模式在国内市场上还未发展起来,部分有外资参与。
目前在国内重视程度不高的老年康复,却可以成为养老照护行业的新赢利点。前不久,三国智库总监、原IBM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医疗卫生行业高级咨询顾问、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首席咨询顾问杨金宇与动脉网交流,他在谈话中就曾表达这样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不少养老照护企业都面临了这种问题——市场需求很大,但是资金流情况不理想。这里有个解决方案:持续做好政府和医保/护理险等采购的照护/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拓展出老年人恢复/维持期的预防照护及康复等资金流较好、自付能力较强的服务板块。”
领域五:护理人才培训
人才培训是养老照护产业的上游。忽略其他一切因素——在哪儿养老、有无方便老人的设施设备等,只要机器人完全代替人工护老的时代没有到来,养老护理人才就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据了解,有护理人员培训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包括独立的养老护理培训机构、自营护理人员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等。
之前曾报道过的南丁格尔,就是从养老护理培训发展成养老服务综合体的一个典型。从1984年创办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至今,南丁格尔已经把养老教育资源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有能力向国内外机构输送多方面养老人才,甚至形成“医•养•教•游众创云平台”,让养老理人员也能借此获得自主创业的机会。南丁格尔董事长王力一说:“我们培训的养老照护人才可以与有需求的企业方进行对接,哪里需要某类人员,都可以实现定向培养。”除此之外,九久夕阳红养老集团下设立合肥九久夕阳红职业资格培训学校,也是类似的养老产业集群+养老人才培训形式。
我们还发现,自营的上门养老照护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组建护理团队,并提供定期培训进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