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龄新闻] 不给父母“帮带费”是变相啃老,令人惆怅

[复制链接] 地区:
不给父母“帮带费”是变相啃老,令人惆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雪域高原 (幼儿园) | 转载 央视网评 |
2015-3-18 10:18 |查看: 3088|回复: 0
转载 央视网评
本帖最后由 雪域高原 于 2015-3-18 10:20 编辑



       近日,网络热帖《父母有义务带孙子吗》引发市民热议。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年轻市民(65%)认为父母没义务带孙子(女),但是近七成的年轻人(68%)仍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带。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不给父母“帮带费”是一种变相啃老。(《重庆晨报》3月17日)

  父母给子女带孩子,古已有之,天经地义,并已成为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场景。不过,这种传统的古老伦理,似乎正在遭遇挑战,或者说已被一些专家所重新阐释,所谓的不给父母“帮带费”就是啃老,便是例证之一。

  从法律上,父母确无给子女带孩子的义务,正如有律师所称,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才有抚养义务。既然并无义务,那么超出义务范畴就属帮带。既然如此,则有收取一定报酬的权利,比如所谓的“帮带费”。

  问题是,法理与伦理一定泾渭分明吗?父母与子女一定公私分明吗?对于不少父母来说,即便子女不给“帮带费”,也会喜不自禁地帮子女带孩子,无他,出于亲情。不少情况下,不仅不要“帮带费”,甚至会主动补贴孩子,比如自掏腰包给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买车的,无他,同样出于亲情。遍观现实,有多少父母会接受子女给的“帮带费”,或主动索取“帮带费”?有多少做父母的因子女不给“帮带费”而将孩子告上法庭?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即便断清家务事,但容易埋葬亲情。

     “纵然负累也轻盈”。父母给子女带孩子,辛苦,却觉得甜蜜;烦累,却有难以取代的幸福感。祖孙三代,其乐融融,这不是最让人动心的天伦之乐吗?如果非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不给“帮带费”,我就不带孩子;你给少了,我也不带。这不是一场令人悲哀的交易吗?如果亲情让金钱来衡量,如果亲情账都一笔笔算清,变现为金钱,那么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会沦为最肤浅、最可怕的市场行为。

  因此,法律于伦理不一定非要分辨得那么清,父母与子女不一定事事都厘清边界。将亲情庸俗化,必然伤害亲情;将金钱通吃化,必然惟利是图。

  当然,专家提出不给“帮带费”是变相啃老,也许有其原因,这种观点有其背景。当前,一些年轻人确实在啃老,不做“拼二代”,向父母无限索取;不体谅父母艰难,年富力强仍然事事依赖父母;把父母永远当成取款机,觉得天经地义,别人干涉不得。此外,也不懂得尊老、敬老,不懂得父母也需要情感慰藉。如此种种,这种做子女的都说明不太懂事,都需要改变。

     “不给‘帮带费’是变相啃老”,这种观点尽管合法,却令人备感惆怅,继而深思。我们的社会需要亲情维系,也需要法律调适,两者完全可以打通。为了避免啃老,做子女的应该做事更周全一些,比如通过孝顺来回报父母的付出,而且应充分尊重父母的选择。意即:虽说亲情无价,但父母带孙子也是一种付出,子女应在情感上、物质上进行感恩。即使不给“帮带费”,子女也该在合适时机主动提及和说明,而不应保持默认。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有人说,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让我们享受亲情,并珍惜亲情;让我们为亲情付出努力,并催化亲情更升华。在这种情境中,还需要“帮带费”吗?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16 10:18 , Processed in 0.183994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