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文] 生者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复制链接] 地区:
天下好文
生者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桑榆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柯云路 |
2015-4-5 09:41 |查看: 2347|回复: 0
转载 柯云路
本帖最后由 桑榆 于 2015-4-5 10:05 编辑


文 / 柯云路

       惠心是我的读者,几个月前给我写信,说父亲刚被查出肺癌,且到了晚期,医生说已错过了手术时机。她担心父亲承受不了,一旦让他知道,不仅会拒绝服药,甚至自暴自弃。惠心的叔叔也曾患癌,父亲当时的态度十分鲜明,不同意化疗 ——— 结果是化疗后叔叔去得更痛苦了。

       她想,不如就让父亲这样好心态地过下去,反正治疗是无效的。

       然而,惠心又很矛盾:“如果瞒着他,到了不得已时才让他知道,父亲会不会怪我?昨夜想了整宿没睡,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告诉他。柯老师,您能帮我吗?”

       惠心的信让我有些迟疑。

       在我成长的年代,社会缺少必要的死亡教育。“死”是一个相当避讳的字眼,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往往在亲人罹患绝症后不知所措,大多数人会选择刻意隐瞒直到亲人去世。

       其实我们的先人对生死有着相当达观的哲学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即是丧事。在古人看来,生是一种生命状态,死亦是一种生命状态。

       我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经历过村里的不少红白喜事。娶媳妇嫁姑娘自然要大办酒席,吹吹打打请来一干“响器”,远近的亲朋好友吃喝热闹一场。但死了人同样要置办酒席,唢呐笛子锣鼓响成一片。当送葬的队伍在鼓乐中走向山里的墓穴时,常引来一群群孩子跟随看热闹。记得当年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去世,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算相当高龄,村里人聚在一起为老人办“喜丧”,老人生前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子,包括使用过的锅碗瓢盆被一抢而空,说要“沾沾老人的福气”。

       这种朴素的生死观给了我深刻印象。

       我这样给惠心回信:“父亲突然得了绝症,你还年轻,缺少精神准备,可以理解。是否将病情告诉患者,要根据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况。有些人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死,对医学也有一定知识。得知真相不会引起惊吓,反而会使他更积极更坦然地面对余生。但许多人得知身患绝症后无法面对,恐惧反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这是亲人不愿看到的。总之,一切以患者更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为要。”

       几个月后,惠心告诉我,她的父亲已经安然去世。

       她说:“父亲走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我却体会到从未想过的伤心。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叫一声爸爸了,一时间真不知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走…… 心里对生活的热情已经快速退化死去。”

       一个年轻人把父亲离去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我,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我应该将自己对生死亲情的理解告诉她。我给惠心回信———

     “亲人离去造成的情感空缺很难有别的东西弥补,甚至不是时间可以消散的。但生者的悲哀往往在于不知道逝者去向何方,他们离去后是否安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总强调灵魂的重要,应当不是虚妄之言。我想,对于那些一生善良的人而言,与其长期缠绵于病榻的苦痛与煎熬,另一世界的景象一定是好的。你说父亲离去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你应当得到安慰,他已经得到了解脱。”

     “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亦是大自然的魅力,连佛陀都不可抗拒。许多人对逝去的亲人都会心怀愧疚,觉得相伴时间太少,许多恩情未及回报。但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即使回到原点,如果其他因素未变,你还照样会为世间的风风雨雨奔忙。”

     “担心自己的孝心不被父亲理解,其实不必。中国人的感情表达一向含蓄,即使至亲至爱,也羞于将‘爱’字放在嘴边。然而思维很神秘,潜意识可以把最隐秘的感情和愿望彼此沟通和传递。我相信,如你知道父亲爱你一样,他一定明白你亦爱他。”

     “父亲曾赋予你生命,并养育你长大。你成年后希望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可惜父亲过早地离去了。那么,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

     “以父亲对你的爱,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恐怕才是他最深刻的愿望。”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4 09:51 , Processed in 0.196985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