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人物] 他与张大千齐名,被誉为“皇清神童”!

[复制链接] 地区:
中华老人
他与张大千齐名,被誉为“皇清神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玉树临风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6-23 15:32 |查看: 2966|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玉树临风 于 2016-6-23 15:37 编辑


他是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
他曾赴德国留学
所获竟是光学与天文双博士学位
他自己认为自己首先是诗人
其次是书家,最后才是画家
他就是溥儒。
后来取字为心畬[yú]。

  张大千先生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畬,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

  启功先生说:绘画造诣,实在是天资所成,或者说天资远在功力之上。

  陈传席先生认为:文人画中,清气、秀气、纯正之气最为高尚。在渡海三家(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中,书法功底、诗文格调及画中的清秀之气,皆以溥心畲为第一。

溥心畲
360截图20160604152238675.jpg
姓名:溥心畲
别名:爱新觉罗·溥儒 西山逸士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63年
职业:画家 收藏家
毕业院校:北京法政大学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
主要成就:著名书画家,与张大千齐名
代表作品:《雪中访友图》等

1896年的夏末,
溥心畬出生在紫禁城的恭王府,
由于祖父是连慈禧老佛爷
也畏惧三分的权臣,
小溥儒的身份实在显赫。

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
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
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


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
被誉为“皇清神童”。
除于恭王府习文,
亦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
这个无比高贵的起点,
让这个旧时王朝的神童
少年不识愁滋味,
以至于在后来的岁月里,
艰难地面对着,
颠沛流离的晚景人生!

溥心畬七岁时骑马的照片

就在皇清神童初长成的光景,
大清王朝轰然倒塌。
同时,由于袁世凯之乱,
他已不再能住恭王府了,
随家人隐居戒台寺十余年,
(恭亲王晚年曾在戒台寺养病避难,
出资万两黄金重修过这座唐代古寺,
这里几乎可谓是溥心畬家的家庙。)
直到1924年才得以返回恭王府,
也就是说,三十而立之前,
他几乎是被圈养的,
没有接触过湍急巨变的社会,
也未曾“混迹”于三教九流。

1928年,32岁的溥心畬在日本东京。雍容俊逸,一身皇族贵气

隐居的日子里,
反倒平静而充实,
在母亲项太夫人的谆谆教导下,
溥心畬以诗文与书法为功底,
悠闲平静地临摹了不少宫廷
和王府珍藏的名画,
画艺在一次次临摹
和嬗变中日益成熟精妙,
这为他日后卖画以自食其力,
做好深厚铺垫。

溥心畬与原配夫人罗清媛。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婚后二人书画相得,琴瑟和鸣

长期的隐逸生活,
并没有耽误溥心畬的婚事。
溥心畬与原配夫人罗清媛,
虽然是包办婚姻,
但婚后二人书画相得,琴瑟和鸣。
至少前二十年是这样,
夫妇二人有一个共同的雅好,
那就是水墨丹青,
这给他们长年的西山隐居,
带来不少乐趣,
有时清媛临摹古画后,
心畬会为夫人题诗,
或者夫君作画时,
清媛也时常与之共同完成,
如此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后又与其合办画展,
再度名震丹青,
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溥心畬 1951年作 《瓶花》,161万元,中国嘉德,2013年5月11日

本以为这对画坛伉俪,
会携手走到白头,
但40岁的溥心畬,
却没能熬过中年危机,
又娶丫环李墨云为侧室,
李墨云原名李雀屏,
一个当年被项太夫人
用一百块银元买来做了丫环,
遇上人到中年的溥二爷。
正如她的名字,
少女孔雀开屏了,
几分妩媚惹得溥心畬魂不守舍,
对她很是迷恋。
项太夫人奈何不过,
将其定为儿子的侧室,
赐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墨云。
那时溥心畬正好40岁,墨云18岁。

李墨云1940年代居住在颐和园介寿堂期间的倩影

抗日战争爆发,
面对日益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
罗清媛显得手足无措,
并且当时她因极度抑郁导致首度中风,
从小过惯苦日子的李墨云,
精打细算的她逐渐管了家,
掌了权,得了势。 
她一方面不停地接订单,
催着丈夫大量画画,
一方面苛扣佣人,
自己却吃鲜虾大鱼。

张大千与溥心畲:民国画坛南北相望的双子星

当时也居住颐和园的另一位大家
就是被称为“南张北溥”的张大千。
深谙世道的李墨云对张大千格外热情,
总希望他能多多与溥心畬画画,
皆因为这样的画作更好卖,
后来张大千抱怨他们合作的画,
好多都被李墨云收去不知下落了。
还掌握着溥心畬的书画用印,
作品须经她盖章收取润金。
这逼得溥心畬不得不
隔三差五地暗自在朋友家作画,
钤上由学生帮助刻的印章,
以应答社交所需。


嗜钱如命的小人习气,
还不是最让溥心畬寒心的,
是堂而皇之的红杏出墙,
这让溥大师倍受羞辱。
摘“杏”者是招待所员工章宗尧,
特别会拍马逢迎,陪同游玩,
颇得溥心畬欢心,更得李墨云“欢心”。
在台初期,章一直住在溥心畬家。
年逾五十的溥心畬对此早有觉察,
也知此事已成他人谈资,
但隐忍不语,很少形之于色。


也许看尽世态炎凉的一代王孙,
深知自己不食人间烟火,
却生逢乱世,又遇人不淑。
一介老书生,只知画画写字,
供养烟云,没有自我料理能力,
生活早已被李墨云牢牢掌控!
君子奈何?
只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老大徒伤悲的溥心畬,
晚年天天盘膝作画写字,
人生悲欢离合都化为笔底风雨,
这种难堪,甚或是不堪,
在他1955年从日本被“押”回台湾后,
更加的沉重难抵,
抑郁无望的溥心畬,
八年后患上鼻咽癌,
68岁就在台病逝。

溥心畬《瓜蝶绵延·楷书》 成扇,138万元,中国嘉德,2013年5月11日

溥心畬的另一个悲哀在于,
平生才干都被画名所掩,
几乎不为外人所知。
其实这位旧时王孙精于骑射,
18岁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
27岁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天文学
和生物学的双料博士,
他自许平生大业为治理经学,
绘画在他看来只是文人余事,
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他在台湾收徒时要先考作诗,
诗作得不好的不要。
教画时更多讲授“十三经”,
结果把好多学生都讲跑了。
但留下的便成大家,
比如台北故宫的副院长江兆申等等。


在台北,
还有人津津乐道于30年代张大千
与溥心畬的一次诗书画合璧的合作,
相传有一天张大千前去拜访溥心畬,
突遇狂风,大千灵感所至画了一幅画,
画中一棵缠满青藤的大树被风吹倒。
溥心畬七步成诗,吟道:
“大风吹倒树,树倒根已露。
      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

溥心畬 陶渊明诗意 (八幅),437万元,中国嘉德,2010年11月22日

可这位天资聪颖的前清王孙,
与同居颐和园的张大千,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前者是本色华贵的皇家文人,
又做了多年的西山逸士,
不喜交际,不做无谓应酬,
一举一动没有丝毫俗气。
在选择和驾驭女人的问题上,
弱点集中暴露。
而后者是曾为“百日土匪”,“险当和尚”
却接地气的“民间励志大师”,
一生放浪形骸,三妻四妾,
总能很有力的把控关系,
潇潇洒洒活到了85岁!

有人说,
一边是“得意须尽欢”的张大千,
一边是“金樽空对月”的溥心畬,
这辈子做人,
还是要做张大千,
下辈子能成仙的话,
再做溥心畬吧!


可这位带着“仙气”的儒雅文人,
也有着他义愤填膺的民族傲骨,
“九一八”事变后
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
溥家兄弟趋之若鹜。
溥心畲却拒任伪职,
并以一篇著名的文章《臣篇》
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
祭非其鬼,奉非其朔”,
继而怒骂这位堂弟
“作嫔异门,为鬼他族”。

关于骨子里的这份“执拗”,
还体现在拒绝第一夫人的拜师,
在台湾有关宋美龄
向溥心畬拜师学画的掌故
流传着好几个版本,
都大同小异,
但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传说:
溥心畬起初并未拒绝,
只是提了两个条件:


第一,他不给宋美龄单独授课,
宋要学画,必须跟其他弟子一块学;
第二,拜师要行拜师礼,
要跪拜,还要磕头。
在宋看来这是拒绝,
在溥看来,
这已经是作出了巨大让步。
完全美式教育的宋美龄,
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永远无法窥透,
这位前朝“旧王孙”的深层内心。

溥心畲为人师,
但他自己却无师,
虽然他的书法一直很好,
但他早期因无师指点,
不知如何把书法笔法用之于画。
后来,他以卖画为生,
不得不对绘画作一番研究。


虽仍用“北宗”法,
但变刚硬为柔和,
化苍劲为潇洒,
这其中他的书法功底,
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知道把书法笔意用之于画,
又借用工笔的手法,
用淡淡的、润润的颜色
一遍又一遍地染上去,
愈显得清净秀润。


溥心畲免视书画为文人馀事。
这使他毕生未能将全部
创作精力投注于绘画之中,
然而这虽是他的不足,
却也因此使他的画风
露出一种高雅洁静的人文特质,
为常人之所不及。


溥心畲的画风并无师承,
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
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
加以他出身皇室,
因此大内许多珍藏,
自然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


观察溥心畲的作品时,
在画面上的任何一个部位,
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意念上,
那种文人心灵、鱼樵耕读
与神趣世界的向往,
还有远承宋人体察万物生意,
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精神本位,
而拒绝了与现代世界沟通的可能,
只因他的世界本来如此!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6 12:00 , Processed in 0.176248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