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护理人才从何而来?如何培养?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护理人才从何而来?如何培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日照我心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养老新动态 |
2016-9-6 13:38 |查看: 2614|回复: 0
转载 养老新动态
本帖最后由 日照我心 于 2016-9-6 13:39 编辑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是夕阳无限好,还是晚景近黄昏,这既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政策机制,也有赖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同时,还需要热心老人事业的专业人士陪伴左右,温暖相随。本期《全球养老调查》摄制组在日本、德国多地采访调查,关注焦点是:养老护理人才从何而来?如何培养?

  1204名新生中,有54人将进入日本福祉教育专门学校,学习介护福祉士专业,也就是养老护理专业。

  日语中,介护是指照顾看护伤残人士、病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但又不是单向的照护行为,强调"在尊重被照护人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介入并帮助其生活。

     “我妈妈年纪也大了,不幸得了认知障碍症。我打算在"少子老龄化"的社会里从事能够帮助老年人的工作。”

  当54名学生准备进入日本福祉教育专门学校学习时,德国图林根州的狼山镇养老院正沉浸在复活节欢乐的气氛中。今年,和这60位老人一起过节的还有两个来自中国的年轻新面孔。

  徐啸歌,河南人,曾是一名中国护士,去年7月来到德国,学习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

  记者:你觉得刚到这边时让你最不能接受的工作是什么?

  徐啸歌:就是给他们换纸尿裤啊。本来在医院的时候就是操作性的比较多,技术性的比较多,还能感觉我是学过的。现在你来这儿,就是谁不会给他换。说句不好听谁不会给他擦屎啊是不是。

  还有一点让徐啸歌很不适应,就是谁听谁的问题。以前在医院,病人都是听医生护士的,而在这里,护理员必须要尊重老人的意愿。

  和徐啸歌一起来到德国学习的王倩,立志于在老年护理行业做出一番事业。她用很中国化的方式,理解护理员和老人的关系,那就是要“走心”。

  王倩:“在国内的时候没想,走心的那块没感觉太必要,但是到这边的养老院我觉得特别重要。而且还有交流,你和病人的很多交流他会告诉你很多事情。”

  但经历十个月的生活,两位中国姑娘渐渐发现,虽然技术要求看上去不如国内做护士那么高,但在这里做护理员担负的责任却更大。

  从她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两位中国姑娘在德国的生活并不轻松。要取得德国的养老护理员资质,除了要过语言这一关,还要完成在养老院的实践课程以及学校的理论课程。

  护理培养模式
  理论实践双轨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据养老护理员的专业要求,培训课程设置了四大学习模块。学生要保证至少通过2100个理论学时,然后才能考试。然后学生还要完成2500个实习学时。这都是在《老年人护理法》里面严格规定的。

  和德国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注重实践一样,日本介护福祉士资格的取得,也对实践有很明确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各种福利机构积累450小时以上的实习经验。

  护理教育学费
  免费学 拿报酬

  德国护理教育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学员不需要付学费。如果想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学员可以向企业提出申请,企业一旦录用,就会支付所有的费用;如果没有企业资助,学员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德国的相关规定,任何想要转行的人,都可以免费接受新的职业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员在企业的实践培训并非义务劳动,企业会支付学员一定的劳动报酬。两位在图灵根养老院实习的中国姑娘,每月就有1500欧元的收入,这对家境并不富裕的她们来说,能减轻不少经济压力。

  既帮学员付学费,还要发工钱,看来德国企业要培养一名专业人才,投入巨大。事实上,企业在护理员培训上的投入占了总费用的近8成。那么,企业为什么都愿意做这种看似亏本的买卖呢?

  学徒在培训中也在劳动,企业其实也获得了价值。研究发现,平均70—90%的培训费用都由学员本人的劳动负担。比如汽车修理,最后发现收支是平衡的。

  养老行业更是深知护理人才的重要性,因为员工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收入。

  不少大型养老企业,都投资兴办自己的职业教育学校,既做员工的日常培训也对外招收社会学员。而中小养老企业也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培训。

  除了享受政府的相关福利,德国养老行业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资金池模式,让企业心甘情愿地将员工送去培训。所谓的资金池,就是每家企业根据员工数量,向一个公共账号缴纳一笔资金。如果有员工参加培训,就能从资金池中获得补助,送去培训的员工越多,企业获益就越多。

  护理人才稀缺
  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

  让养老业界人士忧心忡忡的是,养老护理员的后备军严重不足,这在所有已经步入老龄化的国家都是一个难题。以日本为例,按照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和老龄化程度,到2060年,每2.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

  而护理员的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有大约120万人持有这一资格证书。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预测,到2025年,介护人才的缺口为30万人,而一些行业协会甚至把这个数字预估到了100万。往往有十几家单位争夺一个毕业生。

  在吸引更多人加入养老护理行业方面,各国政府和企业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而且解决问题的思路也相当一致:那就是一面从外部引进人才,一面出台各种鼓励措施吸引本国劳动力。

  德国政府两年前出台了一项新的雇佣规定。通过这项新的规定,欧盟国家之外的护工们也可以到德国来工作,并且能够为拥有专业护工资格而作准备,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今年,日本也推出了留学生接收政策,并相应地修改了外国人就业制度:只要通过日本养老护理员的国考,拿到资质证书,就可以在日本就业。这一制度自3月份出台仅过去了一个月,就有5名外国学生到日本福祉教育专门学校报到了。

  在内部挖掘潜力上,德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全职妈妈。这些妈妈经过一定的培训,就成为了身兼母亲和护理员两职的可用人才。数据显示,目前德国1.1万多家养老机构的62万从业人员中,超过60%都是非全职的;在1.2万居家护理企业的27万从业人员中,非全职的比例甚至超过了70%。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曾经的全职妈妈。

  日本专门的介护福祉教育学校学费并不便宜。像位于东京市区的福祉教育专门学校,每年的学费高达100万日元,相当于5万多人民币。好在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进入介护行业,国家设置的助学金制度帮助学生家庭减轻负担,一般学生只需要负担20万日元,余下的80万由政府资助。

  日本养老院也会对考取介护福祉士资格的员工,给予每个月2万日元的额外奖励。此外,还对工作出色的员工开辟出较为畅达的职业晋升通道,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为了构筑具有可持续性的人才梯队,日本政府已经就介护人才的组成结构,制订出下一个10年的中长期规划。今后的改革方向是要形成"富士山"结构:上层是水平高的专业人士,而下层由水平一般的人提供坚强的支撑,山脚部分的"量"可以不断扩展。

  而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但目前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就在不到30万的护理人员中,4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以上,高中学历以下的占了7成。

  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不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老有所养”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对于现阶段来说,首先要解决护理人员有没有的问题,再来着手提高护理水平。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老年人护理作为一项专业技能列入各类护理学校的教学大纳中,在有计划地扩充国内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的同时,重视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提升,以应对接下来几十年将会越来越来凸显的老龄化问题,让中国老人的夕阳时光,也能享有平等的关爱和温暖的笑容。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13:34 , Processed in 0.269363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