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院将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院将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穷山恶水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7-5-27 08:42 |查看: 2823|回复: 0
转载 网络

  关注老龄化

  北京“9064”的养老模式提出,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大家以往会不自觉地将9064的3种养老模式截然分开,但实际上我们不应割裂开来。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应是对 9064 模式的一种深化和探索”,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民政部门将着重打造社区养老综合体,依托该综合体向社区及居家养老的人提供各项服务。

  养老院社区化

  “目前很多养老院在郊区,这恰恰与老人的需求背驰,很多老人更希望是离家不离街的养老。”——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

  位于和平街的寸草春晖养老院,可以说是北京最早探索养老机构社区化的成功范例,也因此创建了一种新模式。这个仅有100张床位的养老院,入住了近80%的失能失智老人,剩余的都是高龄老人。

  用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的话说,以往的养老机构都比较独立,不与社区发生任何关系,“但寸草不同,寸草是以居家为基础,以机构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寸草是在这样的框架下构建的养老样板。”寸草春晖在接收失能、高龄老人的同时,以机构为依托向社区、居家老人辐射服务,让更多老人能够实现就近养老。

  寸草春晖养老院在搜集了解社区老人的需求后,最终确定为社区居家的老人提供数十项服务,比如就餐、送餐、日托、助浴、陪同就医、入户聊天等,价格也定得比较低,吃饭15元,送餐加3元,日托80元-100元/天(均含午餐),上门协助洗澡30元/小时,读报和陪聊10元/小时,上门护理30元-60元/小时。

  寸草春晖养老院也同时为社区老人提供电话心理咨询、医疗咨询等多项免费服务,并会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

  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曾来寸草春晖养老院调研,对于“寸草”模式,相关负责人评价颇高,“这可以说就是我们要打造的养老照料中心的样板。”

  机构须走出去

  “敬老院受到场地限制,再扩张床位几乎不可能,要想求发展,必要把触角伸出去,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多样化。”

  ——丰台区阳光敬老院院长王新光

  与寸草春晖一样在探索的,还有丰台区阳光敬老院。

  丰台区阳光敬老院院长王新光认为,就目前而言,老人的养老方式其实就两种,一个是专业机构养老,一个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其实也就是居家养老,归根到底还是居家养老的一种延展形式。”

  据了解,目前,北京绝大部分社区里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更多是依靠单个的服务商、家政保姆或专业的护理公司。

  但王小龙和王新光都认为,目前在社区居家养老中提供服务的家政公司,很难做到专业化,专业护理公司又因为价格太贵,难以满足中低收入老人的需求,也很难持续性地提供服务,而拥有专业力量的养老机构,一旦走进社区,无疑具有极大优势。

  “目前的居家养老,是多个服务商分散面向老人提供服务,对老人的实际需求并不能清晰地料及,一方面缺乏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到底应该设置什么样的服务是个问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以前养老机构只抓床位,不去研究怎么面向社区延伸提供服务,而社区又缺乏专业服务人员,这种现象需要改观。

  拟打造综合体

  “ 9064 模式将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分得太清,但实际上应该综合起来看,这三种模式,只是每个老人在不同的节点上选择的养老方式,不应该将其割裂开来。”——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

  北京“9064”的养老模式,提出于2008年年底。按照该模式,北京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谋划。

  2013年10月,北京市民政部门正式提出,将用2年左右的时间,让全市322个街道均建设至少一所50至10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

  按照计划,养老照料中心可以通过现有的养老院,包括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的敬老院、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养老设施,增加功能而来;也可以利用闲置资源,比如闲置校舍、宾馆、企业厂房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重新打造,整合医疗、民政、街道办、残联等机构为老服务的功能,既可以提供传统养老院功能,也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临时托管服务。

  总之,养老照料中心要既能“满足老年人社区托养和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又可面向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养老综合体,通过养老照料中心,来为社区、居家老人辐射为老服务。在这个平台中,养老照料中心作为一个据点,把老人们所需要的服务,用专业化的方式在平台上给老人传送过去”,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9064”模式将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分得太清,“但实际上应该综合起来看,这三种模式,只是每个老人在不同的节点上选择的养老方式,不应该将其割裂开来。”

  他表示,“一个老人需要的服务一定不是单打一的,老人的需求是一本书,过几年可能还会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需求是非常具体的事情,所以需要这样的养老综合体来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化的服务。”

  多次曲折探索

  “当时按照要求设立一张或多张床位的托老所,床位后来要么撤掉,要么空置,很多托老所成了没有实际服务的 空壳 。”——相关负责人

  李红兵告诉记者,“养老照料中心可以说是我们对 9064 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事实上,在2008年底“9064”模式被正式提出后,北京对于居家养老也进行过多方面探索。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市残联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服务“九养”办法》(简称“九养政策”)。

  “九养政策”中影响较大的两项,一是建立居家养老券服务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券;二是提出在全市城乡社区(村)建立养老餐桌及托老所,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日间照料等服务。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九养政策”的受益人群高达38万。这些政策初时颇受好评,但随着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又引发不少争论。比如,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服务商太少,导致老人持券选择的服务也非常少。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100元钱不过就够老人吃几次饭,政府一年投入很多,但最后这些钱都分散了,“不如把这些钱集中起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社区托老所的建设,更是诟病不断。“九养政策”提出后的次年,全市开始大规模建设托老所,最初提出的目标是3年内在全市社区全覆盖,但不久就要求各个街道社区在当年五一前实现全覆盖。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当时按照要求设立一张或多张床位的托老所,床位后来要么撤掉,要么空置,很多托老所成了没有实际服务的“空壳”。其中朝阳区480多家托老所中,至少有2/3的托老所没有床位,能够正常运营的不到1/3,完全没有发挥社区托老所真正的作用。

  将避错误老路

  “资金扶持和政策的支持,这是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只有政府扶持,民营资本的运行才能持续。”——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

  对此,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以前的探索,不应该否定,“或许是着急,或许是走了错路,但是大家确实付出了很多。尽管走了弯道,但也是有意义的弯道,它会告诉我们这种形式不行,要探索其他形式。”

  此次北京力推的养老综合体建设,“寸草”模式被作为样板,一度迎来众多养老院负责人参观观摩。“这个模式关键是要连锁化,只有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才能带动整个产业,发挥最大的效应,也能进一步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活力。”王小龙说,现在运行的最大问题是场地问题,没有地方,养老院扩张就很困难。

  另一方面,王小龙希望政府在扶持资金及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比如医养结合的问题,虽然我们有医务室,但现在我们这里没有医保支持,老年人看病报销很麻烦。”

  对于养老照料中心,一些养老行业人员及一些基层民政人员还有另一层担心。

  “政府倡导区县按属地管理原则来建养老照料中心,那中心建成后谁来运营?”一位养老行业研究者说,如果像以往托老所那样,仍由街道、居委会来管理,“我担心养老照料中心早晚会走到社区托老所的老路上,难以回避托老所那种空壳化的结果,最终形式大于内容。”

  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此前社区托老所没有专业的服务队伍,本身也没有法人资质,社区居委会在兼职负责托老所的时候,难以找到社区托老所的定位,导致托老所出现空置。

  但在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中,“我们吸取了托老所的教训,强调首先照料中心必须是独立的法人,第二必须是针对周边需求进行调研后开设。”李红兵说,政府在主导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更多地是面向社会,依托社会企业的参与运营。

  他表示,北京养老在探索中虽然遇到了困难,“但也在探索中谋得新路,或者说更接近目标。”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8:48 , Processed in 0.220661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