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产业] 透视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发展热点

[复制链接] 地区:
透视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发展热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临时政府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健康界 |
2017-7-21 10:09 |查看: 2388|回复: 0
转载 健康界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国情。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迎来巨大需求,甚至形成了缺口。本文将从我国老龄化环境现状、养老服务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几个方面去分析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热点。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3亿,占总人口的1/6(如图1)。专家预测,2016-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2%。

图1:2007-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

  如图2,由于高龄老年群体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或从现阶段的625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万人。

图2:2011-2049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分析统计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体量上已经远超日本、美国、西欧、北欧等诸多发达国家。

  2.我国养老产业概况

  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时间线可以细致地划分为2013年养老产业启动元年、2014年政策密集出台年、2015年消化吸收落实年以及2016年养老产业全面开放年。从养老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占比最高。

  2009-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波动变化。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1.6万个。

  2010-2015年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床位以及养老机构床位均稳步上升;2015年,我国社会服务床位共676.3万张,其中养老床位669.8万张。截至2016年三季度,我国社会服务床位共695.9万张。

  2010-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比上年增长11.4%。

  综合来看,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700万张,缺口达300多万张。

  二、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

  1.养老社会环境严峻:慢性病、失能、空巢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化”、“空巢化”以及“少子化”等现象也亦为突出。而老年群体恰好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的高发人群,占比接近50%。对于以上类型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护理难度相对要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高。

  2.政府与市场的分工问题

  过去,国内的养老机构主要由政府主导,几乎没有什么营利性的存在。现在,市场格局变了,政府主要承接低收入老人,市场和社会承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人。但目前在中国,政府与企业胶着在一起,市场并不完全具备从政府手中承接养老服务的条件。

  3.医养结合的壁垒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医的主管部门是卫计委,养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对于长期照护来说,单一的医疗护理属于医学范畴,是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单一的家庭照料是社会学范畴,归民政部主管。长期照护并没有对应的主管部门,相关标准体系、支付体系、权利利益责任等各方面规范都有待落实。

  4.专业人员缺口大

  我国当下失能半失能人员约3500万,假设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那国内市场应需1000多万养老服务人员。而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从国际标准上来说,照顾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应是2:1,即2个护理人员照顾1个老人,但国内目前情况是一个护士负责10个老人。目前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名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

  5.硬件、资金缺乏

  养老机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建设,但除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外,民营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场所条件有限,发展空间不足。很多养老机构占地面积不足,老人入住后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很多生活设施还存在缺陷。

  三、发展趋势与热点

  1.医养结合,打造中国养老新模式

  以上老有所养的诸多问题,其中提到的医疗护理问题最为棘手。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

  近年大热的“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上游是健康管理、中游是急性医疗、下游是康复护理,形成

  医养结合生态链。可进一步满足高龄、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病老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2.强调社区、居家养老

  从传统文化、居住习惯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来看,我国老年人普遍偏好居家养老,只有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才是机构养老的重点对象。伴随着人口的急剧老龄化,机构养老只能解决3%的养老问题,剩下的则由居家养老(90%)和社区养老(7%)解决。

  由于宜居社区养老缺口巨大,2013年之后养老地产最先“杀入”养老产业。目前,国内养老地产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和海南等环境优异地区。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如万科、远洋、保利等知名企业都已纷纷在养老地产上布局。

  3.智慧养老是大趋势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养老服务产业联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生态,能助力养老资源实现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智慧养老领域的企业来说,三开科技、麦麦养老、安康通、爱侬养老、雅达养老等较具代表性。

  根据养老产业众多养老创业企业的布局,可以看出中国智能养老的方向将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提升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类、安全管理及预防(尤其防摔)、情感陪护及心理健康、更细颗粒度的监测维度和流程。

  除了预防保健,养老最基本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监护。2014年曾有一个新闻,报道一对老年夫妇在去世半个月以后家人才知道,这件事引起了全国轰动。这也是现在老年看护最大的盲点。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大部分智慧养老领域的企业都在不断寻求“智能硬件+APP+数据”的先进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保证老人的健康安全。

  比如,针对老人健康管理及安全监护问题,三开科技、麦麦养老等采用了DARMA体征监测垫,将监测垫铺设在老人床垫下,在毫不影响老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对老人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监测,包括心率、呼吸率等等。相关数据可实时呈现在监护中心显示屏或子女端,当老人心率、呼吸率异常或挣扎等体动异常、离床时间过长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护工及时前往处理。

  4.从生存所需到精神所需:老年旅游、心理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老年人已经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年人,旅居养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市场上也逐渐涌现出广场舞相关项目,或者是老年社交、情绪管理等相关产品。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8:30 , Processed in 0.624801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