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成,房子也没了?银监会:要做到以下几点,谨防被骗
时间: 2021-6-16 20:04 发布者: 我的长辈 查看: 3494 回复: 0
楼主
我的长辈 ( 管理员) | 转载 中国养老咨询 |
2021-6-16 20:04
|查看: 3494 |回复: 0
转载 中国养老咨询
对于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说,最关心的话题不过就是养老金的调整。毕竟,大多数退休人员除了养老金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如果你想依靠你的每月养老金来满足你的生活需要,那么你自然会期望养老金越涨越多。而今年的养老金增加计划已经公开,全国统一上涨4.5%。
这也意味着国内养老金已成功实现“17连增”。截至6月10日,上海、陕西、宁夏、河北、辽宁、河南、江苏、新疆、内蒙古、安徽、甘肃、天津等12个省份先后发布了养老金调整计划。由于各省市的调整方案和细则不同,因此,每名退休人员计算的养老金增加额相差较大。
所以经过这轮调整,有人欢喜有人愁。毕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点经济保障,是老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所以老人们高度重视养老,但是如今市场上有不少犯罪分子借助老人这种心理,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对老人实施财务诈骗。近年来,先后发生了一系列“以房养老”的诈骗案例。
一些老人将房屋抵押用于投资和消费时,其实他们的房子已经强制以低价被陌生人卖掉。罪犯们利用公证程序漏洞避免法庭审判,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最后这些老人及其家人的命运一落千丈,只是因为他们在公证处签订了一系列与贷款有关的合同。”在签署这些协议时,相当于在签署一份卖身契约。而公证书是证据之王,法院可以不经审查就决定公证的效力。所以最后你很难推翻它。
其实,“以房养老”早在2013年就提出,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试点,2016年6月,原保监会通知养老试点不成功,因此试点工作延长至2018年6月底,后来中国银监会发布通知,在全国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从此“以房养老”政策向全国正式启动。
所谓“以房养老”是反向抵押房产,具体是老年人以独立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每月提供养老金,老人还可以自己住在这个房子里,死后保险公司可以处置其房产(部分保险产品在设计中仍能由子女继承财产,房屋可在偿还相关保险后收回)。
而这些犯罪分子通常会以以下列方式骗取老年人的资金
首先是:以“投资养老”名义骗取养老金。一些犯罪分子会以“投资养老”为名,承诺高额利率回报,并向老年消费者提供养老预留床、养老房预订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不法分子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礼品等方式赢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和善意。当老人们降低警惕时,他们趁机道德绑架,进行虚假宣传,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
不法分子往往承诺分红高、保本、高利息、定期养老服务等字样,诱使老人投资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收取“VIP卡”、“会员费”、“预付费”等多种项目。
其次是:通过“以房养老”的名义。但其实犯罪分子申报的“以房养老”与全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打着国家政策幌子推进非法集资活动的手段。一些参与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房子被抵押,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上了贷款。
银监会提醒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谨防诈骗
一是要记住,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应该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无风险、高回报”宣传,不投资业务不清,风险未知的项目。金融产品承诺收益率超过6%的,一定要抱有问号;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8%,其中绝对有猫腻;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10%,要有准备,可能本金将全部赔进去,保本高收益率的一定是金融欺诈。
二是一定要选择一个正当的机构,在购买理财、投资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渠道。建议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应先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必要判断和理解,防止犯罪分子的欺诈和侵权,防范非正规机构疯狂营销吸引顾客。
三是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网络金融的普及和支付方式的日益便捷,个人信息的披露将为犯罪分子实施金融诈骗提供极大的便利。中国银监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签订空白合同,不得免费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止误用、滥用或非法使用。
虽然国家一直在推出“以房养老”的政策,但公众似乎还没有全然接受,其实“以房养老”试点5年,参与市场反应的家庭甚至只有不到百户,实在是极为冷清。不过,据官方媒体报道,“以房养老”即使冷清也会在全国推广,因为“以房养老”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养老形式——满足老年人差别化、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但也请大家都要擦亮眼睛,及时提醒家人,不要上当受骗。
|
|
我的长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