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钟山风雨 于 2015-3-13 09:44 编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公开表示,自己没有一天不被媒体追问跟养老保障有关的问题。3月10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也就是三个人养一个人,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
日前,中国青年报通过益派咨询对2200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对养老问题的态度是“担心,不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河南新乡的臧秀霞今年47岁,她对养老的担心,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2008年,臧秀霞下岗,此后便过上了打工的日子。“找份工作不容易。” 臧秀霞说,当年下岗时岁数已经不小了,体力也跟不上,很多行业都不能做。后来总算是找了份工作,但压力仍然在。她说,自己一直担心老了以后能不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同样为养老发愁的,还有江苏南通的庄丽萍。尽管今年才38岁,但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庄丽萍早早就开始担心起养老问题。
“我从事的是药品制造业,属于特殊行业,对视力、体力要求很高,所以,45周岁就可以退休。”庄丽萍说,退休后可以领退休工资,但很少,不够开销。
通常,庄丽萍的同事会选择在退休后再就业,但她对此也并不踏实。“40多岁的女人很难就业,单位不可能养一个体力不如年轻人、技能也不行的人。”
庄丽萍的儿子今年刚满10岁。她退休那年,儿子正好是上大学的时候。庄丽萍担心学费和生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调查中,表示“不担心养老问题”,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有办法的,只有18.2%。
江苏无锡的杨伯先今年52岁,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做技术工作。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他还有8年就退休了。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将来会有退休金,国家养老的各项政策肯定也还会再完善,“用不着担心”。
提到为养老做的准备,调查发现,“缴纳社保”(79.3%)、“攒钱”(69%)和“购买商业保险”(36.4%)是受访者选择最多的3项。
臧秀霞每月需交580多元的社保。“肯定是要交的,以后还能拿一份退休保障呢。”臧秀霞说。除此之外,2010年开始她还给家人买了大病医疗保险。“年纪大了,什么也说不准。现在买了这个大病保险,以后生了病,医保能报一半,这个保险也能报一半,就不用担心医疗费的问题了。”
调查中,28.1%的受访者把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上。
但臧秀霞和庄丽萍明确表示,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
“像我们现在,几个子女一起照顾父母都显得吃力,别说是独生子女了。”庄丽萍心疼儿子,虽然在他身上投入巨大,但她并不指望将来靠儿子生活,“还是自己早做打算,能不给儿子添麻烦就不添麻烦。”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收入2.33万亿元,总支出1.98万亿元,当期结余3458亿元,累计结余3.06万亿元。为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人社部正在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2亿符合参保条件但尚未纳入制度体系的人群,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范围。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副主委汤素兰希望老年大学能成为养老的一个好去处。她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的今天,应该加强对养老教育的重视。她建议,政府应从本市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中,拿出固定的一部分扶持老年大学,将其纳入预算,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为他们“补血”。
同时,汤素兰还建议,人大立法机关、涉税法规制定机关在订立税收优惠条款时,也应建立更科学的评判方法,将老年教育机构这类举办公益事业的非学历教育机构考虑在内。
同样关注养老问题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他建议,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扶持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发展,培养和使用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采访中,再有几年就退休的杨伯先说自己只有一个心愿,“操劳一辈子了,希望将来能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