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孝道] 李宝库:孝,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

[复制链接]
人间孝道
李宝库:孝,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我的长辈 (管理员) | 转载 中央党校网 |
2015-4-16 15:18 |查看: 2943|回复: 0
转载 中央党校网

       编者按:“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宝库先生对中华 “孝文化”的深入、独到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在目前我国各界特别是领导干部群体对“孝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的背景下,中央党校网委派记者李军鹏就此专题,对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先生做了专访。

  记者:目前,我国各界对“孝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您提出的“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下您的这个观点。

  李宝库: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体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儿女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从汉字结构上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亲情。

  把人们这种纯朴情感提升到孝道的高度,是我们的先哲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子论孝,重点是三条: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敬就是在人格上要尊敬父母。如果光养不敬,孔子说,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由此可以看出:孝,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最重要的,他又提出谏诤。在《孝经》第十五章中,孔子明确地提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诤。唯父之命是从,并不是真正的孝。他不赞成愚忠、愚孝。孟子则在孔子提出的养、敬和谏诤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这是了不起的发展。孔孟的这些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他们发掘、总结人性的真善美,并以之教化民众的伟大功勋,使他们成为人间圣贤。

  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至于汉代以后把孝捧到天上,后来甚至荒谬地提出愚忠愚孝的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文化大革命”中又把孝踩入地下,大批孔孟之道、孝子贤孙,都是对孝的本意的歪曲,都不过是强加在纯真的孝之上的历史尘埃,丝毫也不能掩盖这颗明珠的光芒。因此我认为,孝的本意是好的,纯净的,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我们应当正本清源,还孝以本来面目,理直气壮地加以提倡。

  有一种观点认为,孝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孝应当日渐削弱,甚至说孝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孝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社会,的确起到过协调家庭关系、组织农业生产的作用;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生产方式改变了,不需要老年人来组织领导生产了,难道就不需要孝了吗?唯物史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孝这种儿女对父母和长者的爱,是由父母爱子的天性和养育之恩决定的,而不是其他。所以,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只要人类还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就不会消亡。今后,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只能是更有条件把孝做得好上加好,而没有任何理由来削弱它。诚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尽孝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是“好儿女志在四方”,但要“常回家看看”;在老年人基本生活未得保障时重点是养,而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慰藉就成了重点;就是将来养老制度更加完善了,老年人不再需要年轻人直接供养,但老年人对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的需求,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孝的形式可以改变,孝的本质不可能也不应该改变。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都要拿来,为我所用;对于我们的老祖宗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就更应当倍加珍惜、发扬光大了。

  在这一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元旦在天津看望老年人时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温家宝总理逢年过节都要看望老科学家、老教授。他在澳大利亚访问时,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坐着听他讲话,让随行的部长们站着,在海外传为佳话。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出了一个专版,题目是《弘扬孝道,共建和谐》。这是从1949年建国58年以来,我们的党报第一次把“孝道”提到全国人民面前。2008年,国家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让人民群众祭奠祖宗、追念先烈、感恩和怀念逝去的父母,受到人民群众由衷的欢迎。这一举措,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中华孝道,源远流长,请谈谈您对《孝经》中孝道的看法。

  李宝库:孝文化起源於何时呢?起源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大约5000年,三皇五帝的传说即起于此时)。到了孔子时代,孝开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孝经》的出现,是孝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标志。2500年前的东周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子著《孝经》书中孔子对孝进行了全面、深刻、极为精彩的论述,有八个观点,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进而把孝的内容归纳成三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就是说,孝开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几千年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远大理想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传统孝道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人人都应尽孝,侧重有所不同。孔子认为,他提倡的孝道面向的是每一个人;孝道面前人人平等,孝道面前人人有责;行孝不分尊卑贵贱,只不过不同的人行孝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孔子分别对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进行了论述。孝道既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责任,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提出不同的行孝的要求,是应当的。这是因为,地位越高,影响越大,责任越重。

  第三,实行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他认为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日月星辰运行于天,春夏秋冬四时循环,这是天地间不变的法则。那么,在人世间与天地规律相应的不变法则是什么呢?是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儿女感恩和善待父母的孝道。孝道就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的道德行为。

  第四,在家庭中和社会上都做得好才是真孝子。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在家庭日常生活起居中,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周到地照顾父母;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要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这些做到,才称得上是事奉双亲的孝子。与此同时,在社会上也要“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弟子规》上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真正的孝子,应当是家里外面都做得好,让父母放心,并引以为荣。

  第五,广行孝道要讲究礼节。孝是人的内在的道德素养,它的外在形式,要反映在礼节上。孔子说,礼,诚敬而已。如果有人敬爱自己的父亲,作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兄长,作弟弟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君王,做臣民的一定感到喜悦。敬爱一人,而使千万人喜悦,所敬爱的虽少,但喜悦的人却很多,这种以诚敬之心尊重每一个人的礼节,就是在广行孝道中所要采用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了。尊重他人,既是高尚的品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一个对他人傲慢无礼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是愚蠢的表现。

  第六,君子教化人民推行孝道,要身体力行。这一条讲的是,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君子以孝道教化人民,并不需要亲自沿着家家户户讲述孝的意义,而是以自己日常的孝行感化人。君子通过言传身教,为民众作出表率,从而使天下儿女都能孝敬父母,使天下父母都能受到敬爱,这才是君子所要追求的最高尚的美德。

  第七,君子在家遵行孝道,然后才能在外建功立业。孔子认为,君子能孝父就能忠君,能敬兄就能尊长,能理家就能做官,如此才能事业有成。总之,做大事者,要从修养自己的品德开始,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第八,一味顺从并不是孝。在第十五章里,孔子对谏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曾子问:唯父之命是从就是孝吗?孔子说:“是何言欤!是何言欤!”意思是:“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孔子接着说,从前天子有直言相劝的谏诤之臣七人,虽然无道,也没有失去天下;诸侯有谏诤之臣五人,虽然无道,也没有失去其封地;卿大夫有谏诤之臣三人,虽然无道,也没有失去其乡邑;士有诤友,就能保住好的名声;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中。因此,父母如有不义之事,儿女就应当真诚相劝,一味顺从,又怎能说是孝呢?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

  总之,《孝经》是一部使人崇高圣洁的书,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书,是一部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之作。

  纵观孝道传承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把孝道捧到天上,“以孝治天下”,或踩入地下,认为孝是罪恶之源,都是偏激的。孝道应当回归到公民道德教育基础的位置上来。“夫孝,德之本也。”孔夫子在2500年前对孝的这个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记者:我非常赞同您“孝道应当回归到公民道德教育基础的位置上来”的观点。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提倡孝,请谈谈您对此的看法。

  李宝库:在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孝的需求是那样迫切。如果把我们的祖国比喻成一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参天大树,那么,富强是根,民主是干,文明是花朵,和谐呢,是花的芳香。要使和谐的氛围常盛不衰,关键是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这就要大力弘扬我们的国粹中华孝道。

  我们的老年人需要孝。我国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是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二是高龄化趋势显著。三是“空巢”老人数量多。建立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体系,前提是发展生产,重点是两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二是道德保障。孝道教育,成本最低,作用很大,意义深远,是建立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体系的必不可少的道德保障。

  我们的儿童需要孝。由于我国不得不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家庭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特别是隔代更甚的规律,我们的儿童往往被娇惯、溺爱。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以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和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这对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很不利的。当然,这不能怪孩子们,是我们大人们的问题,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我们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在对孝道的学习研究中,我悟出一个道理:老的爱小的,是本能,不用教就会;小的敬老的,不是本能,而是觉悟,必须得教。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人的这种善性开发出来。孝与不孝,全在一颗心。这颗心,和教育程度无关,和受怎样的教育有关。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至关重要。只要教育,就有效果。

  市场经济也需要孝。我国正在实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法则。诚信和孝道其实是相通的。诚信要求在市场交换中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孝道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诚回报。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在市场经济中一般是不会做假的。因而,在国民中进行孝道的宣传教育,对于形成诚信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孝道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剂良药,是我们民族的“祖传验方”。我们应当十分珍视她,好好运用她。 

       记者:据我所知,您是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的主任,还担任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请结合您的工作谈谈如何弘扬孝道。

  李宝库:弘扬孝道要多做实事。

  既然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既然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就有责任弘扬孝道,把历史传统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使之发扬光大。我现在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担任着“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还担任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近几年来,这两个组织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情:

  一是弘扬中华孝道,评选敬老模范。敬老模范每两年评选一次。从2004年开始,已评选四次,共评出“孝亲敬老之星”一万多名,又从中选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40名。这项评选活动深受全国人民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每年重阳节,各地都要评选当地的敬老模范。北京市今年评选一万名孝子,以后年年如此。

  二是推动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年朋友们,女的55岁、男的60岁退休,正是人生炉火纯青的时候。到80岁,还有20多年,可以从从容容、专心致志地做许多事情。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是实现“人生第二春”一种很好的方式。首先是组建中国老年艺术团,每年重阳节举办《红叶风采》大型文艺晚会。其作用,一是向全国和世界展示当代中国老年人的风采;二是推动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动老年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每到星期天上午,成千的老年人自发集聚北京的景山公园,高唱革命传统歌曲。我们召开了《景山现象》研讨会,制作了电视艺术片,出了书。现在,“景山现象”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

  三是实施“爱心护理工程”。这个工程,是我们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四二一”家庭的迫切需要和目前城市老人护理难的问题,在2005年“两会”期间以政协提案的方式提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46人签名。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事作了重要批示,高度重视,积极支持。

  基金会还做了一件事,是和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一起建立“幸福养老大课堂”,利用北京人才众多的优势,为全国4万多个养老机构和4万多所老年大学,提供幸福养老教材。

  我们所做的工作很有限,有的工作刚刚开始。但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归纳起来是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一个中心是弘扬中华孝道,树立敬老典范。两个重点,一个是锦上添花,让健康的老年人唱歌跳舞,快快乐乐地生活;另一个是雪中送炭,让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在爱心护理院有尊严地尽可能舒适地度过余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所遵循的理念是:孝行天下,共建和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要做全国老年人的孝子。

  最后,我写了一首“为善乐”的诗,用以自勉,现在献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万善德为本,
  百行孝当先;
  古今多少事,
  教人结善缘;
  善者有善报,
  恶者以恶还;
  善恶隔千里,
  差在一念间;
  日日都行善,
  快乐每一天。

  这首诗,强调以下四点:

  一是“孝为德之本”。一切善举,都以德为基础;所有德行,必以孝为先导。教育要从孝开始,孝心一打开,所有德行都出来了。孝是打开良心之门的钥匙。

  二是因果问题。因果不是唯心的,是唯物的。因和果,本来就是一对哲学范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帮人就是帮自己,害人就是害自己!

  三是一念之差。很多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于一念之差。要使自己在一念之间有定力,把握好,就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品德。《易经》上说:“厚德载物。”道德就像一辆车子,车子愈好,载的东西就愈多。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担当大使命,成为报国利民的栋梁之材,就要从孝这个德之根本做起,好好修养自己的品德。

  四是为善最乐。为善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你帮助了一个人,一个快乐成为两个;当你帮助了十个人,你的快乐就放大了十倍。当你快乐时,你心态是最好的,你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处于最佳状态。长此以往,就是健康长寿。古人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老年人和全社会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行善事。日日都行善,快乐每一天!

  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弘扬中华孝道,提升公民道德,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我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7:48 , Processed in 0.175024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