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在有水草水域钓鱼的几种钓法
时间: 2015-5-25 17:14 发布者: 郑梅 查看: 2483 回复: 0
楼主
郑梅 (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三联 |
2015-5-25 17:14
|查看: 2483 |回复: 0
转载 三联
本帖最后由 郑梅 于 2015-5-26 09:51 编辑
夏季在有水草水域钓鱼的两种钓法分别是戳茬走钓和定点浮钓。下面就来仔细了解这两种钓法把。
1、戳茬走钓。所谓的“戳茬钓”,是指每年5月初,钓者在水草缝隙中或芦苇丛边缘浮钓鲫鱼的一种传统钓法。每年鲫鱼产卵之后,它们常浮在水面拱食嫩草、捕食水面的小昆虫或晒太阳,此时想要钓获它们,只需把钓饵送到鲫鱼拱草的地方即可。
采用戳茬钓法时,调钓方式至关重要。调标时,钓者可使空钩离底,在水面上只保留2—3粒浮标,装饵后钓1—2粒即可。戳茬钓法所用的钓线要柔软,钓饵最好用细、红、活的蚯蚓。将鲜活的红蚯蚓穿钩后,要在钩尖处留出一小段蚯蚓尾巴,使其在水中保持摇摆蠕动的状态,以便有效引诱鲫鱼就饵。浮钓的深度要根据当天的实际鱼情而定,一般钓10—20厘米为宜。
戳茬钓法的关键在于“人找鱼”,这主要包括走、看、听三个方面。“走”就是走钓而不打窝,即根据实际鱼情来回走动,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省去等鱼上钩的时间;“看”就是观察哪个地方的草在动,就把钩饵抛向哪个地方;“听”是指当钓者听到鱼儿的咂嘴声后,虽然看不到鱼儿的确切位置,但仍然可以把钩饵轻轻递到水草边或芦苇丛边试钓,一旦咂嘴声突然停止,钓者应该静静等待一会儿,这时很有可能是鲫鱼已经发现饵料了,几分钟后如果没有鲫鱼咬钩,说明鱼已离开,钓者需要转移至下一钓点再进行试钓。
在浮钓时,如果钓者已经掌握鲫鱼的确切位置,可将钩饵慢慢递至钓点,切记下钩要轻而缓。
垂钓时,钓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上泳层的鱼儿警惕性较高,因此不宜将钩饵直接抛到鱼儿嘴边。钩饵的突然落水声不仅会吓跑鲫鱼,还会惊走钓点附近的其他鱼群,导致长时间无鱼问钩。浮钓时,钓者最好把钩饵下在距对象鱼5-10厘米的地方,蠕动的蚯蚓很容易将对象直吸引过来。
(2)、要尽量避免竿影和身影投入水中,要注意隐蔽。
(3)、搜索鲫鱼时,要先从近处开始,当确定无鱼时再逐步远搜。
(4)、挂钩的蚯蚓要始终保持鲜活,这样才能有效刺激鲫鱼的食欲。死蚯蚓不仅诱惑力大折扣,气味也不是很强烈,很难达到快速有鱼的效果。
(5)、当鲫鱼的咂嘴声减小时,可能是鲫鱼群对钓者有所警觉,进而整体下潜。这时候,钓者应适当将钩饵下得深一些。
(6)、中鱼之后,起竿要干净利落,这是为了防止中钩之鱼钻入水草中逃脱,也是为了防止鱼儿在水中挣扎时发出的声响惊走窝中的其他鱼类。
戳茬钓法是一种非常规钓法,新手想要熟练掌握,就需要多加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一旦掌握了此钓法,大家就会觉得传统钓也别有—番情趣。
2、定点浮钓。所谓”定点浮钓”,也是类似于戳茬钓的一种钓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鱼群浮头且鲫鱼密度较大的时候。定点浮钓时,钓者需要多布几个呈扇形分布的窝点,再围绕这几个窝点施钓,这样可以减少来回走动的噪音,也相对节省体力。
笔者在采用定点浮钓法施钓时,通常以竿长为半径,在面前打3—5个窝子,将蚯蚓挂钩蘸水之后,再蘸些蚕豆粉来定点施钓。蚕豆粉的比重很小,短时间内不会沉底,在四周有水草遮拦的窝点中也不会被风吹走。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蚕豆粉吸水后缓缓下沉,这种效果近似于台钓中的立体雾化窝,附近的鲫鱼看到雾化的饵科或闻到蚕豆腥香味就会很快进入窝中,当它们看到细、红、活的蚯蚓时,则会胃口大开。
需要注意的是:钓者量好在一个窝子里钓一两分钟就换窝,不宜在同一个窝中长时间守钓。另外,这种钓法要求蚕豆粉的量要大,以达到勤补窝的目的。如果钓者听不到鲫鱼的咂嘴声了,说明鱼层开始下移,此时可将浮标逐步上移,直到发现鱼层所在的位置。
3、底钓。这里讲的底钓,就是在水草中钓鲫鱼的常规方法。钓水草与钓明水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水草区施钓,不同钓友的鱼获却常有很大差别,说明钓草区是有很强的技术性的。下面,笔者就草区底钓鲫鱼的相关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些自己的体会。
(1)提竿方式要正确。在明水区中鱼之后,我们要养成“一顿,二提,三出水”的抬竿习惯,“一顿”就是用腕力向上做小幅度的、短促而有力的刺鱼动作,为的是防止大幅度提竿拉豁鱼嘴;“二提”是指将钓线绷紧防止脱钩;“三出水”是指到了量后一步才决定是将鱼”遛”出水还是”飞”出水。而在草区中鱼时,由于水草区的特殊环境,我们抬竿时只能一气呵成,直接把鱼“飞”出水,防止鱼儿在中钩后钻入草中逃脱。这一点与钓明水的抬竿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2)钩组配置宁小勿大。由干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凡是有大面积水草的静水水域,水位一般都轻浅,水质也比较清澈。另外,野外水体中鱼儿的密度一般不会太高,在水质清澈透明的野外水域中施钓,我们要选用质量较高、线径较细的钓线,以增强拉力和隐蔽性。
水草区域食源较广,草区附近鱼儿的饥饿程度相对较低,而且鱼类都有“吃小不吃大”的觅食习惯,为了增强钩饵的适口性,多置备几副小钩线组实为明智之举。为了增加钓组的整体灵敏度,笔者一般将白鸡毛梗剪成三小段作为浮标,每段长约1厘米。笔者的调钓方式是:空钩半水调1粒,装蚯蚓后钓1-2粒,但要根据当天的实际直鱼情决定。
(3)要迎合鱼类的觅食习惯。大部分野生鱼类都喜爱吃鲜活的天然食物,我们如果投其所好,使用细、红、活的蚯蚓或红虫作钓饵,就会有效刺激鱼类的食欲,进而增加钓获量。常有这样的情况,用粗壮的死蚯蚓挂钩施钓,窝中很长时间没有动静;当钓者换上细、红、活的蚯蚓再下竿,不一会儿浮标就有了反应。这种情况恰恰印证了鱼类有“吃活不吃死”的觅食习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