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燕郊一养老院9成是北京老人

[复制链接] 地区:
燕郊一养老院9成是北京老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人工湖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北京晚报 记者孙毅 |
2015-6-11 10:51 |查看: 4083|回复: 0
转载 北京晚报 记者孙毅
本帖最后由 人工湖 于 2015-6-11 11:02 编辑



       晚上9点,燕郊一家养老院一套一居室内,80岁的陈平陵老人打开微波炉热牛奶。喝完这杯奶,再播放音响,他就打算上床休息了,“几十年的老习惯,睡前一杯奶,放点西洋音乐,睡得香”。

  大约三年前,他还住在北京市内一家公立养老院,晚上7点以后热奶和播放音乐都是无法实现的,而现在,他感觉跟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这里是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燕达”),现在正式开放的床位916张,在此长期入住的老人有600多人,其中95%是北京籍老人,多数为各大部委离休干部。

  6月1日,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就此发布,三地将进一步加强在养老领域的协作。与北京通州区一河之隔的燕郊,很可能成为北京老人青睐的价值洼地。

      “养老院不能跟家差别太大”

  燕达养老院就在潮白河边,距离办理进京证的白庙收费站只有2公里。和北京城里大多数养老院不同,这是一个大型的养老社区,从建筑分布上看,与居民小区没有区别。这里已经建成8栋楼,4栋为护理式养老、4栋为居家式养老。目前有床位是916张,一共住了600多位老人。其中多数集中在居家式养老,人数接近500人。

  什么是居家养老?“就是房子搬不过来,但是家能搬过来”,91岁的北京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冯焕解释。

  冯老住着一间一居室,纯朝南,所有装饰和家具都在他入住前配齐,直接达到拎包入住的标准。“在住进这里前,我在北京自己看过、住过的养老院,海淀、朝阳、房山……就有十几家”,冯老说,孩子一直想给他找个“好的、高档的”,北京的公立、高干、私立养老院考察了不少,可一直没有特别中意的。
  
     “我跟这边的老人们都交流过,有的比我看的还多,在北京看过30多家的都有。大家的感觉是,北京的养老院普遍比较小,想找个既有绿化又有水面的基本没戏。而且房间都是宾馆那种标准间,跟家差得远。”家的感觉是冯老反复提到的。他觉得,孩子忙,不在身边,养老院的环境不能跟家里差别太大。来到燕郊,冯老才真正觉得这是个适合养老的新家。独立的一居室,冯老一个人住,不受外界打扰,作息时间由自己安排。
 
     “北京的养老院,先不说床位费啊,就说餐费。先交押金,一个月1000、2000、3000元的都有,菜单看起来很豪华,实际上,每天给你准备的就那几种。而且我如果有哪天要出门,不想吃也不给退。必须连续三天不吃才能退。什么时候退呢?下个月交押金的时候。”
 
     “燕达”就完全不一样,跟单位食堂一样充值刷卡,吃多少要多少就刷多少。“这儿的营养师说一天要吃5样蔬菜。正好,菜全是小份儿的,吃5样很简单,这搁家里可实现不了。”冯老过得精细,他跟在北京家里对比,“在北京,我早饭自己做,中午吃老年餐桌,晚上吃护国寺小吃,一天得要35元。这边,一天二十七八元就拿下,品种还要多很多。”
 
     “燕达”营销总监李东辉介绍说,像冯老这种6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包房,一个月的收费是4000多元,餐费不到1000元。而在北京,完全同级别的养老标准月收费会超过10000元。据记者了解,北京一家知名私立养老院30平方米标间的月收费要在6000到7000元,还不含餐费。

  厨卫俱全热奶熬粥随时可以

  一河之隔,使燕郊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与北京存在差距,养老机构的收费也不在一个级别。不过,北京老人来此养老看重的不仅是价格。就像李东辉所说,在服务上,“燕达”想方设法跟北京拉近距离。

  每周一、三、五的上午,“燕达”安排免费班车把老人们送到北京“大北窑”,下午再在“大北窑”把老人们接回来。80岁的陈平陵退休前在外交部工作,现在依旧身体硬朗,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坐班车回北京城会朋友、办事、看大夫。

  陈老这辈子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膝下没有儿女,养老必须依托养老机构。以陈老的资历,可以入住北京市最知名的公立养老院。“我2010年年底去的时候,那边院长跟我说,我前面有4000多人排队。好在我有国务院特殊津贴,可以不用排队。”意外的是,在这家养老院住着,陈老总觉得不方便。

  比如热牛奶,虽然走廊里有微波炉,但是晚上7点以后就不能使用,陈老保持几十年的入睡前喝牛奶的习惯只能放弃。“有一回,我胃不舒服,想喝点粥。厨房大师傅说,没有粥,但是有面条。我说,好。结果,煮完了端过来,是一大锅。大师傅说没有小锅,只能用大锅做。我哪吃得完?嗨,哭笑不得。”

  陈老喜欢逛公园,北京这家养老院内没有,他只能走四个街区去元大都遗址公园,或者去奥林匹克公园以及更远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元大都吧,好歹有条河,河边有树、有花。奥林匹克公园,就是原来熊猫环岛那边,都是水泥地,还有很多孩子在那边玩滑板,我们老人害怕。奥森倒是不错,可是要坐五六站公交车,去一次回来食堂没饭了。”

  2012年,陈老到了燕达,打动他的正是比“燕达”进京班车更丰富的贴心服务。这里配建了一条平均宽约60米、长约7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水系带状公园。每天早饭后、晚饭前,陈老都沿着河溜达40分钟。

  在陈老66平方米、南北通透的一居室内厨卫俱全。不但有微波炉,还有燃气灶。热奶、熬粥、煮小碗面随时可以实现。“很多养老院,不让老人自己用电,用火就更不行了。但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老人需求多,血糖不稳定,就餐时间不固定。如果晚上想吃点东西,食堂下班了怎么办?提供厨房,可以自己解决。”李东辉考察过几乎北京所有的知名养老院,他觉得,受建筑年代、占地面积、入住密度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养老院不能给老人们提供居家式服务。

  10个护士一次
  跑40家医院取药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犹豫。一个是觉得燕郊远,二是觉得私营的,不放心。可我老同事、老朋友给我反复推荐,我就说来看看吧。一看就决定搬过来算了。”陈老离开北京的时候,把家里的东西都搬了过来,决定长期在燕郊住下去。而且,他一点不孤单,“燕达”住着十几位外交部的老同事。“不只老同事,还认识很多新朋友呢。这就跟原来家附近邻居感觉一样。”

  每天,他都跟邻居们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绘画、学唱歌,或者到康体中心游泳、玩球、打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陈老甚至实现了老有所为,时不时在老年大学教授英文。晚上,回到屋关上门,不会有任何人打扰,上网聊天或者听音乐,自得其乐。“跟回家一样。这里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但我们不呼叫,他们不会进屋。”陈老也曾在北京家中请过保姆,但保姆的各种不确定性让他很不放心,而24小时护理既保证到岗率,又保留私人空间。

  据陈老说,“燕达”住着很多在京中央部委、大学的退休干部,儿女多数都在外地或者国外,他们退休金高,对养老质量要求也高。“这些老人完全有条件在北京养老,但是北京养老院受客观因素比如面积所限,很多服务提供不了。”李东辉说,现在最让老人们觉得麻烦的是医保无法异地结算。

  燕达养老院隔壁就是硬件设施媲美三甲医院的燕达医院,可惜,北京老人无法享用医院资源。为了老人们用药方便,“燕达”每个月两次派护士进京替老人们取药。“医保医院开药,一次就开两周的。我们大概10个人,一次要去40多家医院。护士不够用,其他部门的同事就轮班。”李东辉说。

  燕郊本地居家养老
  也开始排队

  
     “当然北京也有我们不具备的条件。养老机构都是各有所长。”李东辉说。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燕达国际健康城的一部分,其配套建设规模在燕郊的养老机构中首屈一指。实际上,燕郊本地养老发展还相对滞后,普通北京老人到燕郊养老要面临交通不便等问题。除了燕达,燕郊所在的三河市也只有4家养老院,1家公办3家民营。这些养老院的软硬件条件只能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收费也只有每月1000至2000元,接纳的都是燕郊本地老人,无法满足北京老人的需求。另据记者了解,燕达自己的居家养老床位,因北京老人大批涌入,供不应求,也已经出现了排队现象。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8:48 , Processed in 0.159451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