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银发浪潮席卷申城 我的养老院在哪里?

[复制链接] 地区:
银发浪潮席卷申城 我的养老院在哪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沪上人家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新民晚报 |
2015-6-24 09:27 |查看: 5548|回复: 0
转载 新民晚报
本帖最后由 沪上人家 于 2015-6-24 10:58 编辑


       记者连续探访多家养老机构,全景再现沪上养老现状 —— 银发浪潮席卷申城,我的养老院在哪里?

  养老院,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哪一类养老院适合哪一类老人呢?记者了解到,沪上养老机构可分为以下几类:公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公建民营养老院,以上都是民政部门主管。还有一类是护理院,是由卫生部门主管,但现在也收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其功能和养老院有重叠。

  这几天,从中心城区到郊区;从公办到民办再到公建民营,记者连续探访了沪上多家养老机构,试图为读者梳理沪上养老院的大致情况。

       72岁女儿“足不出户”15年,“70岁照顾90岁”困局怎解?

  72岁的华芸已经十几年没怎么出过门了,因为家里有个98岁、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娘。

  许昌路698弄是杨浦区一条老式石库门弄堂,华芸和母亲华凤英就住在其中一幢房子的三层阁里。几天前,记者走进华芸家,看到房间里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角落里还摆着一只马桶。

  “她也是70多岁的人了!”

  华芸个子不高,看上去很瘦弱。除了每天早晨去弄堂口买点菜,她的全部活动空间就是这9平方米的阁楼和晒台上搭出的2平方米厨房。早上起床后,她帮母亲洗漱,烧好早饭,就出去买菜。以前出去时还要把门用绳子扎上,防止母亲乱跑摔跤,今年以来母亲基本上卧床不起,这个动作就不需要了。回来后,她休息一会儿,做午饭,再给母亲喂饭。今天吃炒空心菜、肉片土豆番茄汤。华凤英牙齿全掉光了,华芸把米饭做得软一点,拌一点汤,一口一口喂,母亲可以吃一小碗,空心菜挑一点菜叶给她吃。

  晚上,华芸就打开折叠床,睡在母亲旁边。老太最近日夜颠倒,晚上不睡白天睡,夜里大喊大叫,弄得华芸也休息不好。直到下午1点,沈阿姨来了,她才能喘口气。沈阿姨名叫沈训英,是街道安排的助老服务员,50多岁,就住在本社区。华凤英是纳保老人,享受政府给予的居家养老,而且是最高标准1000元,其中包括20元理发、30元扦脚。沈阿姨进门后,就问:“奶奶大便过吗?”一般回答都是“没有”,于是她把华凤英抱到马桶上,让她解手。然后,她给老人擦身、洗脚,接着就麻利地打扫卫生、洗衣服。看到老太皮肤开裂,她就拿出尿素软膏来涂。沈训英每天为华凤英服务2小时,全年无休,节假日都天天来。

  “多亏了沈阿姨,姆妈身上干干净净。”华芸对沈阿姨十分感激,她说,有时候母亲夜里大小便失禁,她急得没办法,打电话给沈阿姨,沈阿姨也会赶过来,为老太擦洗身体,再把弄脏的被褥带回去洗。沈训英说:“怎么办呢?她一个人弄不动呀,她也是70多岁的人了。”

  沈训英说,以前每隔几天,就和华芸一起把老太扶到晒台上的厨房里,在浴盆里给她洗澡,现在不行了,她病情越来越严重,根本不配合,还胡乱抓人。“你看,今天又被她抓了一下。”沈训英抬起手臂,给记者看上面的红印子。所以,现在只能每天给她擦擦身。

  “也想的,没条件呀!”

  “像她这样的情况,最好是进养老院。那里有24小时护工,还有给老人助浴的设施。”记者说。“进养老院?也想的,没条件呀!”华芸说。母亲现在每月领取720元生活补贴。华芸是支内回沪人员。“1968年从上钢二厂去的江西新余,当时是敲锣打鼓送我们去的,没想到老了回来什么也没有。房子没有,养老金只有2000元,比上海同龄人低一大截。看病还要寄发票回去报销。”她说,市区的养老院最便宜也要3000元一个月,她们两人全部收入加起来也不够。

  记者从平凉街道助老服务社了解到,像华老太这样的情况,如果住养老院,居家养老的1000元补贴可以“带去”。即便是这样,对华芸来说,也是力所不能及。“听说也有郊区的养老院,比如崇明的,2000元不到。不过,实在太远,而且如果条件太差,我也舍不得。”

  华芸还有个妹妹,一来住得远,二来妹夫患癌症,也需要照顾。所以,照料老母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身上。十五年来,华芸几乎一步不离母亲。要去超市,去医院配药,也要等沈阿姨来。自己的女儿住在真北路,外孙女已经十几岁了,她也不去看。老同事、老朋友打电话叫她出去聚会,她也没法去。这么多年来,除了看电视,她没有任何娱乐。不要说跳广场舞,就连出门锻炼身体,对华芸来说都是奢望。“如果不是守着老娘,我还好出去旅游旅游……”华芸叹口气说,“年龄不饶人。我65岁以前,服侍她还可以。现在已经拖不动她了。再过几年,怎么办呢?”

  进养老院难,该怎么办?

  是啊,华芸的境况并不是个例,六七十岁的照顾八九十岁的,这种情况在上海十分普遍。再过五年、十年,这些做子女的自己也要人照顾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平凉街道助老服务社社长施长萍说,进养老院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像华老太这种因为家庭困难而进不了养老院的,在他们社区有不少。此外,还有些经济条件不错的老人,想去好一点的养老院,不过公办养老院床位有限,要排队;民办养老院又参差不齐。他们也觉得找养老院不易。

  记者在多年来的采访中也发现,对许多有高龄且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家庭来说,在家照顾,力不从心,但送养老院又谈何容易?近一点的,好一点的,全满了;有空床位的往往看不上。还有,在养老院里,老人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也不太放心。全家人陷入长期的纠结之中。

  在新养老时代,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养老院,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首席记者 邵宁)

       公办福利院:性价比高,一床难求

  门口挂着“花园单位”的牌子,里面绿树成荫,清水涟涟,宛如公园。走进房间,家具来自宜家,充满北欧风情;宽敞的餐厅里摆放着雅致的布艺沙发和欧式餐桌椅。每层楼都有宽敞的“大客厅”,风格各不相同,还有专门的琴棋书画室;有一层的走廊里还有儿童游戏区…… 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养老院。

环境优美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一床难求   种楠摄

  4个老人配1名护理人员

  不错,这就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由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收费不高,这里一直是杨浦区最热门的养老机构,最多时“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达900多人。2009年,杨浦区政府投资1.5亿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扩建,新增床位665张,于2011年5月投入使用。新楼落成后,入院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目前登记等候入住的老人为300多人。

  老大楼的床位费是660元/月,伙食费17元/天,护理费最高为65元/天。也就是说,入住这里的老人享受最高级别全护理,每月只要3000元出头,而上海市的指导价是3500元,不含餐。新大楼的床位费要高一些,全护理老人全部费用也不过3500元。

  由于还承担着全区养老机构的辐射指导功能,福利院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护理水平。这里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4,都持有养老护理证书。为了留住护理员,院里对8年以上的护理员给予每月500元的工龄工资补贴。

  84岁的陈老伯和81岁的妻子半年前入住新楼的一间双人间。两人患有多种慢性病,行动迟缓,护理等级为“专护一级”,两人每月共支付7000余元,其中还包括外区户口每人每月增加的200元。陈老伯说,这里地方大,活动多,饮食适合老年人口味。老伴比较活跃,报名参加了“银发课堂”,学习唱歌,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的奖牌。

  “时光长廊”挂满老人艺术照

  杨浦区福利院处处都可看到人性化细节:有一堵照片墙,上面挂着一帧帧黑白人像照片,还有些是结婚照。原来,院方让住在这一层楼的老人拿来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布置了一条“时光长廊”。另一条走廊里,展示着许多色彩斑斓的“儿童画”,原来,这都是参加康复训练的失智老人的作品,让人感慨“人老了就变小”。楼里的儿童游戏区,是为了吸引小朋友来探望爷爷奶奶而特意布置的。最近,院里还从一家星级宾馆挖来了一名西点师,为老人制作精致的西点,像布朗尼、瑞士卷、松饼等,都是低糖、无糖的,每周二、五,老人和家属都可以购买。这一切,使得福利院不是一家冷冰冰的养老机构,而是充满了“家”的感觉。

  “张阿婆”“李伯伯”…… 院长乔毅皓几乎叫得出所有老人的姓氏,她也受到所有老人的喜爱。她介绍说,现在入院的标准不同于以前,现在收的大多数是失智失能、家里没有能力照顾的。现在全院老人平均年龄85岁,90岁以上的老人157个,100岁以上6位,最高龄的110岁!乔毅皓说,尽管床位数已扩大到1000张,但还是没有办法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对于那些登记等候入住的老人,他们一年两次电话回访,时常听到的回答是“老人已经走了”,这总是让她感到遗憾。 (首席记者 邵宁)

  【记者点评】

  公办养老院因为是政府出资建造,运营管理也得到政府的倾斜,所以“性价比高”。上海市级、区级的公办养老机构都有这样的排长队情况。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外排队等候的多达1400多人!

  就跟孩子入学择校一样,现在老人要进公办养老院,除了排队,也要托关系、递“条子”。如何让优质公办养老资源的分配更公平?据悉,上海相关部门已关注到这一问题,整合完善老年服务评估标准,建立了统一的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此前已在上海市徐汇、闵行、杨浦等区开展老年照护需求统一评估试点,今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公建民营养老院 :“星级养老院,”收费也“星级”

  作为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静安区近年来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挖掘养老潜力,满足人们对养老品质的要求。

  今年2月,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正式开业。这家由商务楼改建的养老院采用了公建民营的养老新模式,即由静安区财政出资收购产权,社会力量带资建设并负责后期运营的建设管理模式。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家“星级养老院”。

老人在康复中心锻炼   本报记者周馨摄

  每月收费平均5000元

  来到余姚路338号,乍一看,说是养老院,更像是家高档商务酒店。门口摆放着欧式雕塑,宽敞的大堂里挂着几幅油画,水晶灯富丽堂皇,看到有人推门进来,前台马上有服务人员和颜悦色地询问来意。

  这家养老院共8层,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床位数292张。这里的装修十分考究,老人居住的双人间、四人间里,都有独立的卫浴及无障碍设施,中央空调和热水24小时开放。养老院有98间老人起居用房,其中两人房40间,三人房20间,四人房38间,护理床位数量约占总床位数的60%。这样“高大上”的养老院价格是否也不菲?记者手头上有一张养老院2015年的价格一览表。按照护理级别、房间种类等有不同的价格。比如,价格较低的一种:轻度/正常的老人,三级护理,四人间,按照30天计算,每月床位费为2500元,加上600元护理费、750元餐费,共需支付3850元。价格较高的一档价格为:重度专护四级,四人房,床位费2500元,护理费2400元,再加餐费,共需5650元。三人房、两人房,收费则更高。

  日月星养老院院长虞民明介绍,这家养老院每人每月的价格平均在5000元左右。目前已经住进了80多名老人,其中近七成为户籍在静安区的老人。

  探索公建民营新模式

  养老院的建设是一项高投入、低回报的工程。近年来,为尽快增加养老床位,既非公办、也非纯民办的第三种模式公建民营,在上海应运而生。本市虹口、杨浦等区之前已有探索。

  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曹家渡街道副主任李晟晖介绍,2013年10月,由静安区财政出资1.9亿元收购余姚路338号房屋产权并用于养老机构建设。2014年,曹家渡街道办事处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委托爱以德医院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承接养老院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任务。公司对养老院重建和装修投入近2000万元。街道和运营方签约15年。经过经营方测算,合同前7年可基本收回投资保本,后8年可以微利运行。

  据了解,公建民营并不意味着建成后民营机构就可以“自说自话”。曹家渡街道在招投标和租赁合同中嵌入了对该机构的运营要求和行业规范。合同还约定,优先为静安区户籍老人服务,收住的静安区户籍的老人将不低于50%。

  静安区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1家,养老床位共有1458张,然而仍是“僧多粥少”。截至2014年底,静安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94830人,占总人口数的32.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万余人,占老年人口的21.34%。户籍百岁老人168人。

  一面是不断上升的老龄人口,一面是稀缺的资源,中心城区养老机构仍面临较大的供需不平衡压力。 (本报记者 宋宁华)

  【记者点评】

  入住这家“星级养老院”,每月平均5000元。听听这个价格,不少老人可能会被“吓倒”,想想自己的养老金也不过3000多元。不过,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在社会上永远存在,正如有人愿意花数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的包一样。如果养老金足够高,或者将自己的房屋出租或出售,还有子女够孝顺的话,在这里住住“不要太乐惠”哦。

       小型民办养老院:校舍改建,硬件简陋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同样是市区养老院,也并非全部爆满,其实也是冷热不均。以民办养老院来说,既有宾馆式的豪华型的,也有将老厂房、学校改建的。

  红枫养老院是位于杨浦区大桥地区的一家民营养老院,2010年开业,由一家技校校舍改建,面积不大,占地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院里有84张床位,两人、三人间、四人间都有。大概是房子很老了的缘故,黄梅天走进去会闻到一丝霉味。

  这里入住老人60多名,90%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比如患老年痴呆症的,中风、脑梗后的老人,甚至是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养老院收费不高,包括所有费用在内价格是:三级护理2750元、二级护理2870元、一级护理3200元,这是刚刚调整过的,之前一级护理只有2970元。院长樊先生坦言,经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房租从每月6万多元涨到了8万多元,现在入住率为80%,刚刚持平。之前入住老人只有50多名,经营就比较困难。这家养老院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只好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三楼的露天平台上放了一些绿植和椅子。第二个问题是护理员不足,平均缺口达40%。护理员本身就难招,有时候刚刚培训好就跳槽了。他们只好让现有的护理员长时间加班。

  看过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桃姐》的,都会对里面香港老人院的镜头印象深刻。如喂老人吃饭时,一排老人排排坐好,一名护理员坐在一张有轮子的凳子上,一人一口,动作迅速地“流水作业”。在红枫养老院,也有一个护工同时给三四个老人喂饭的情况。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老人吞咽比较慢,如果挨个喂下来,冬天饭菜就凉了。

  尽管硬件条件不好,但红枫养老院对老人照顾还是比较周到的,投诉很少,办公室和走廊里挂满了锦旗。(首席记者 邵宁)

  【记者点评】

  养老院就在家门口,为什么老人还是不愿来?大多数市民选择养老院,除了看地段、价格之外,还是很看重硬件条件的。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沪上一些中小型民办养老院离市民的期望的确还有差距。必须改善硬件条件,增加护理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只有这样,老人才会选择来此安度晚年,养老院也将会步入良性循环。

       郊区民办养老院:设施服务都不错,就是太远

每年新增床位数

  就在市区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时候,位于上海郊区的长远养老院却有一半床位空置着。

  是条件不好吗?所有房间都朝南,大部分是两人间,室内有卫生间,配有空调、电视机、电话。大堂非常宽敞,还摆着一台钢琴。外面院子里,隔着一排大树和篱笆就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鱼池里,几只乌龟在慢悠悠地爬着……

  是收费高吗?床位费1000元,护理费380元至660元,伙食费480元。如果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所有费用加起来不到2000元/月!如果是最高等级专护,也不过2000多元。这个价位,是不是低得出人意料?

  是服务不好吗?在奉贤区最近进行的第三方测评中,长远养老院的服务在全区27家养老机构里名列第四。

  床位空置的最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字:远!

  长远养老院位于奉贤区庄行镇安东路,是一家2011年开始运营的民营养老院,拥有140张床位。和其他民营养老院相比,长远养老院的最大优势是不用交房租,因为养老院的房子是经营者自己建造的,因此收费才如此低廉。

  养老院所在地没有直接前往市区的公共交通,只有一辆南叶线路过邬桥,需要乘车45分钟到南桥再转车才能到达市区。许多家属来院察看后,觉得这里环境、设施都不错,就是太远了,也没有地铁,以后来看老人太不方便,于是就没了下文。院长马美依告诉记者,院里目前只入住了75位老人,收支盈亏勉强平衡。相比其他地方,他们的收费是很低的,只要一过黄浦江,养老院的收费就要高出很多,比如闵行,三人间也要3500元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长远养老院没有内设医疗机构,不能用医保卡。

       可对于许多民营养老院来说,设立内设医疗机构并非易事。

  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曹秀英介绍说,内设医疗机构对养老院的规模有一定要求,首先是床位数,必须拥有150张以上的床位,以长远养老院目前的规模是无法申请的。其次是成本,设立内设医疗机构,除了必须医护人员外,还必须配有心电图、X光机等医疗设备,仅此投入动则百万以上,每年还要数十万元维护费用,这让许多民营养老院望而却步。

  交通不便和无内设医疗机构是困扰郊区中小型民营养老院的两大普遍问题,也是导致郊区养老院入住率不高的原因。

  尽管如此,不少老人还是把长远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这里最吸引我的是人文氛围和谐。”79岁的严福富是中福会退休干部,他家原来在七宝,他和老伴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后选择了这里颐养天年。他说,他从小会弹钢琴,后来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多年。大堂里的钢琴让他很满意。每天早晨,和老人们一起唱唱歌、做做操,逢年过节还要排演节目,过得很充实。“护理员也挺热情的,见到我们就叫爷爷、奶奶。”在这里住了3年多的严老伯还列举了这里的几大优点:空气比市区好,吃的菜比市区新鲜。至于交通问题,对严老伯来说不算什么。他有一儿一女。女儿家就在西渡,过来方便,他和老伴有时也去女儿家,坐一趟车就到了。儿子有私家车,要看他们就开车过来。

  马美依说,目前长远养老院正在计划增加床位并与民营医院合作,解决内设医疗机构的成本问题;此外,院方还推出了院车接送家属往返地铁站的服务,以此解决家属看望老人交通不便的问题。她还盼望着五号线延伸段尽快通车,那样从市区过来就方便多了。(本报记者 邵宁 李一能)

  【记者点评】

  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选择养老院就像买房子,地段是第一位。因为大多数子女还是希望能经常探望父母,最好养老院就在家附近。可是,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要在中心城区用很多土地来建造养老院,也不大现实。市政府最近召开的会议传出信息,在养老床位的布局方面,今后郊区的养老床位要增加0.5个百分点,达到3.5%,而市区将减少0.5个百分点。看来,去郊区养老,也是大势所趋。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7:02 , Processed in 0.793471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