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日出秋分的日落和夏至的极光,有并称三大景观之说 。
夏至的极光炒热了北极村,成为旅游的热点,到北极村旅游看极光受到青睐和追捧,是我们知道的。山顶海上看日出和夕阳无限好我们也理解,至于春分秋分的日出日落之说则很是令人费解。为此春分那天我比平日起的更早,到旷野中去领略和探寻春分日出独特和奇妙。
今年的春分是公历3月20日,农历2月28日,还处在残冬时节。春分太阳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等长,以早六点晚六点界定白天和黑夜,我提前三个小时就来到了江堤上,这里远离市区不受城市灯光的影响,地势高爽开阔没有视野障碍。我向东朝着太阳将要升起的方向走去,留心观察着周边景物。
走在江堤上,我惊奇的发现凌晨三点本来应该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天并没有覆盆和伸手不见五指那么黑,空气中弥漫淡淡的银光,地面上景物清晰地显现在眼前,可见度有数公里之遥,连地平线上的山岗的轮廓都很分明,只是分辨不出物体的颜色,所有的物体都是透视的剪影,朦朦胧胧的如同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但你却寻找不到光的来源,好像整个世界都是透明的,奇妙极了。这时的天空则很暗,说不清是黑是绿是蓝,暗沉沉的一片铁青,点缀着闪闪的繁星,既高远又神秘。在不知不觉间地面渐渐的暗下来,清晰的景物慢慢地模糊起来,清白的光离开了地面向高空升腾并逐渐的消失,天空由铁青变的湛蓝,通透了许多,星光悄悄隐褪,整个大地笼罩在黑暗之中,是黎明前的黑暗。
黎明前的黑暗是大洋西岸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太阳以一定角度照射在海面上,海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太阳光折射过来,大地笼罩在银色的微曦之中,地面空气就明朗通透,当太阳升高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折射的光慢慢的升高,地面就渐渐暗下来,在太阳光垂直海面时,海面就会把光反射回去,折射光消失,太阳还没有升起,大地又处在黑夜之中,这就形成了黎明前的黑暗。由此推断在大洋东岸的陆地没有黎明前的黑暗,可能会有黄昏后的“明亮”,同样远离大洋的陆地,是否也有黎明前的黑暗,其时间和程度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没有70%的海洋覆盖地球,地球上的夜晚必定会更加黑暗。
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暗,大地笼罩在巨大的黑幕下,空气变得浑浊起来,星星隐褪的不知去向,能见度几乎为零,只能凭感觉和有限而微弱的夜视本能辨识空间和物体,一片漆黑,阴森森地滋生漫长着恐怖。突然间一个亮点出现在东方天际,逐渐升高放大,是一痕月亮从山后慢慢的爬上来。月残的只剩弯弯窄窄一条弧线,浅浅淡淡的没有皎洁的铅华,孤孤单单的没有繁星相伴,冷冷落落没有彩云烘托,像一辧落花流水无情,像一叶孤舟知向谁边,广寒几多寂寞,清虚几多悲凉,嫦娥可能更加寂寞。
不论多么浓重和顽固的黑暗,终究阻挡不住黎明的曙光。浓黑的夜幕和大地之间被钎起一道缝隙,一缕朦胧柔和的鱼肚色的晨白,努力抵抗着黑夜的挤压,悄悄地升腾扩展开来,天空变得通透,像一幅清澈碧透浅蓝色的绸缎笼罩着大地。随着亮度的提高,晨白浸润上蔚蓝,浅浅的淡淡的,瞬间蔚蓝镀上一层薄薄的红晕,红晕转为淡黄,转为绯红。几缕细碎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泛起小小的白浪,轻薄的边缘印染上浅红的霞彩。
炽热的火球即将跃出地平线,雀屏似的霞光射向天空,淹没了孤寂的残月,白昼战胜了黑夜,光亮取代了炫丽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