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样的父亲培养了杨绛

[复制链接] 地区:
骨肉亲情
什么样的父亲培养了杨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雾凇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6-6 15:10 |查看: 2450|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雾凇 于 2016-6-6 15:17 编辑


  杨家是无锡有名的书香门第。杨绛的父亲杨荫杭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897年转入南洋公学。他曾两次出洋,1911年在北京政法学校任教。辛亥革命后,杨荫杭曾任江苏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等职务。除了精通法学,杨荫杭还是一位诗人,于音韵学钻研很深,把各时代的韵书一字字推敲。杨绛曾取笑说:“爸爸读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书。”

       父亲开明的教育

  杨绛8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地回说:“不通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闹得同学一片哄笑。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杨绛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父亲从来也不责备她。上高中时,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很着急,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必急,到时候就自然懂了。”结果后来真的会分辨四声了。有天晚上,父亲在她的窗前问她某几个字是第几声,有的杨绛答对了,父亲很高兴;对于没有答对的,父亲也不批评她。这种无为而治式的谆谆教诲,反而使得女儿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有理,要敢说不
 
  杨绛16岁时,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被人看猴儿似的围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于是她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父亲却一口拒绝,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杨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他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you say No!敢吗?”

         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为此挨了老师狠狠地批评。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翻译大有可为

  读大学第二年分科时,老师们都认为杨绛有条件学理科,她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她不放心:“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吗?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在父亲的指点下,她终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文科。学成后杨绛毕生从事创作和翻译,这也离不开父亲曾经的熏陶,因为父亲对她说:“与其写空洞无物的文章,不如翻译些外国有价值的作品。”还说:“翻译大有可为。”

        抗战时期,钱锺书和杨绛、杨父同住。钱锺书自幼喜读字典,杨父发现后大乐,对女儿说:“哼哼!阿季,还有个人也在读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5-1-20 05:53 , Processed in 0.234256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