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时间: 2016-6-29 15:51 发布者: 鸭嘴兽 查看: 2043 回复: 0
楼主
鸭嘴兽 ( 幼儿园) | 转载 网络 |
2016-6-29 15:51
|查看: 2043 |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鸭嘴兽 于 2016-6-29 15:52 编辑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中国同样也不例外。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文化、生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城镇化进程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结构——孩子多,老人少;变成了倒金字塔型结构——老人多,孩子少。中国正走进老年社会,社会中的老年人都经过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人生经历也很丰富,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群体,中国的休闲养老何去何从?
中国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一个社会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对一个家庭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及养老心态。纵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休闲养老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受到国家的法律、风俗、经济等影响,形成不同的休闲养老模式。比如美国,休闲养老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发展初期阶段:六十年代初期美国进入了老年社会,197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4.1%,美国的经济在六、七十年代处于一个较高的增长期,人均GDP从1960年的2787美元增至5067美元。另一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使人均福利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960年美国的社会保障开支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该阶段美国老人已有一定经济基础,能够解决老年生存必备的房子和食物供应。这一阶段以依靠部分积蓄和社会福利形成的家庭养老为主的休闲养老模式,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刚刚起步。
休闲养老市场快速发展期:美国进入70年代后,人均GDP从1970年的5067美元升至1980年的12282美元。到1976年社会保障的投入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9%。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基本已能达到退休前的7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接近17%。在这个时期,老年人选择老年公寓的特别多,老年住宅(包括护理型)开发数量已大约每年2%左右的速度增长,老年社区住宅已开始起步。
休闲养老市场成熟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减缓。从1976年起,社会保障的投入稳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同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20%左右。美国社区休闲养老模式逐渐成熟,“美国太阳城”便是这一养老运作模式的典范。这一时期,美国老人都有了自己的房产,但他们大多数是“房子的富翁,现金的穷人。”“倒按揭”开始流行,即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这种反向抵押贷款是“住房权益转换抵押贷款”。这种贷款极大推动了私人投资养老模式的发展。“美国太阳城”是老人或租或买房子,尽情享受这一社区的医疗、休闲设施,以及包括高尔夫、台球、工匠、等上百个老年俱乐部活动。真正做到休闲、快乐、长寿。
美国的这种休闲养老模式是由美国人喜欢独居、自立,美国的社会保障、保险,还有美国高额的遗产税等所决定的。
当今的中国社会,休闲养老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转变。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正向老年公寓、养老院以及社会社区养老方向发生着变化。但根据每个家庭实际状况以及老人的财富和经历不同,每位老人对老年生活的需求和追求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休闲养老市场。根据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民族风俗、精神需求,大致可把中国的休闲养老模式以下六类:
一、传承和延续着“养儿防老”模式
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农业社会,人的一生都要靠天吃饭,靠地养家。到了老年没有积蓄、没有余粮。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只有靠儿子来养活老子。这是一种最本能,老人需求最低的养老模式,老人追求的只是温饱和一点家庭快乐。现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虽然有了医保和少量积蓄,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仍占据主流。
二、依靠社会和儿女兼顾的“家庭养老”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的收入越来越多。老人不但有稳定的收入,还有医保等社会保障。这些老年人有房子,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唯一的孩子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也大,老人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主要依靠保姆和社区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儿女有空就陪同他们过年过节,再有时间陪他们旅游散心等。这种依靠社会和儿女兼顾的“家庭养老”模式流行于城市老人。社区和居委会应承担更大的社会养老责任。国家给基层社区和居委会更大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把“家庭养老”这一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让老年人老有所靠、老有所乐。
三、“老年公寓”养老模式快速发展
中国的老年中产阶级,收入水平比较高。对老年生活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有好的医疗条件,有好的娱乐设施等。他们有一定积蓄或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去买一个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老年公寓”。在这里老年人集中,每天一起打牌、打球、运动、跳舞、上课还有医疗保健中心。老人生活在这个环境不担心空虚孤独,不担心生老病死。
四、“养老院”式养老模式
农村经济情况好的群体,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这一人群。他们年龄大了之后,无法靠地吃饭,也不能过多地依赖儿女养老。他们有一定的积蓄,会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因为养老院的床位费不贵,吃喝以及行动不便都有人照顾。老人们在一起能交流,能娱乐,相互之间也能照顾和关怀。
五、“大社区高端”养老模式
中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给富有的老人提供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养老空间,同时富有老人阶层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中国高端养老地产业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六年里,造就了大量的富人阶层,这些老人年轻时要么是大公司白领,要么是带长的官员,要么是企业主。或者是他们儿女很富有,老人也变成了富有老人。他们追求完美老年生活,会享受生活,提倡独立自由,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因此他们会选择大的养老地产社区,在这样的社区他们有自己的大房产,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有高端的服务体系,让他们尽享晚年生活。
六、“个性化、价值化”养老模式
中国国内“候鸟式”休闲养老模式已在海南形成新气候。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河南等北方地区的超级富裕老人阶层,他们在三亚买了不动产,每年的十月份他们飞到三亚居住,并自发形成了老人社区并成立自己的组织。一起跳舞、唱歌、打牌、打高尔夫等活动,过着神仙般的老人生活。
国际“候鸟式”休闲养老模式,中国的超级富裕老人他们一半时间生活在国内,一半时间生活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享受着国外的先进医疗保健、享受着异国风情,享受着环境优异的自然环境。
“价值化”休闲养老模式也在国内刚刚兴起,像李嘉诚等超级富豪,他们不考虑养老之事,而把他的价值一直奉献给社会和家庭。他们以工作为快乐,以实现自己真正价值为最大幸福。现在中国的超级富人也要变老,但我想这些人不会放弃工作,不会放弃自己的价值,还要实现老有所为、老有大为。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休闲养老模式,老人或老人家庭的经济基础是关键,国家和社会引导和提供的老年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是关键。中国老人受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中国老人还停留在愿意以货币和实物的方式,给子孙留点遗产。因此在推进房屋反向抵押贷款用于推进养老事业获得资金用于老人的晚年生活时,一定要考虑到老人的感受。通过购买遗产保险或固定期限投资基金,给老人的儿女留点遗产。中国的休闲养老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