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力不从心,机构养老“十室九空”
时间: 2016-6-30 15:44 发布者: 几朝古都 查看: 1805 回复: 0
楼主
几朝古都 (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6-30 15:44
|查看: 1805 |回复: 0
转载 网络
本帖最后由 几朝古都 于 2016-6-30 16:41 编辑
为切实关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老人及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问题,立足西南边疆,服务西南边疆,近期,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与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完善家庭养老与发展新养老模式
我国在新世纪之交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以每年3%增速迅猛发展。而对于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来说,更是如此。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1.07%。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社会形势较其他省份都更为复杂。因此,老年人如何健康、平安、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就成为养老事业的重中之重,不仅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课题,而且对于边疆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国才做了题为“少数民族老龄化社会与政策研究”的主旨演讲,她结合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调研经历,从老龄化及研究的现状、少数民族老龄化及养老的状况、少数民族养老政策的完善与建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她认为,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同时,人口老龄化中少数民族老龄化问题也正在凸显。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少数民族老龄人群,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一人群的现状,也很少为这一群体制定特殊的政策与法规。她在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中发现,家庭养老依旧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村民集体供养比例不高,老年社区尚未建立。很多老人只要还有一点劳动能力就仍然坚持劳动,而曾经过重的体力劳动与“小病不急看,大病就等死”的就医观念,使得他们的身体存在很多疾病。收入不仅缺乏有效保障,而且两极分化相对严重;看病依旧艰难,潜在资本丧失,精神归属难以维系,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精神赡养明显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长期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的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杨国才表示,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必须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新养老模式。加快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以舆论监督为准则,发挥道德的协调作用。重视精神赡养,丰富老年人生活。从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政策。第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倡导养老敬老,传承家族、家庭养老,儿女赡养父母。第三,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第四,政府应尽快调整人口政策,以积极的人口对策化解深度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社会压力与经济负担,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五,探索“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养老服务模式。第六,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民族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第七,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可以实行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宗教参与。
机构养老应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老人实际需求
云南师范大学莫国芳教授、昆明医科大学张开宁教授代表整个课题团队,作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的阶段性报告。
张开宁教授从课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初步发现、对策建议六个方面,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进行了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分享。他认为,我国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老龄化速度迅猛,并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局面,而随着现代化的加快,家庭养老的作用日渐衰微。有专家指出,老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面对这一趋势,我国将加快养老相关事业和产业建设的发展,大力发展机构养老。而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老人,他们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是什么,是否与其他地区存在着差异。作为供给方的国家,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帮助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老人养老,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发现的。
张开宁教授介绍,课题组成员运用收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四川省的藏区三地进行调研,就目前已经完成调研的瑞丽市、贵州黎平县两地来看,两地都属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瑞丽市属于傣族聚居区,老人与子女同住,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傣族养老方式比较多元化,很多傣族老人信仰佛教,他们通过在奘房诵经念佛,其乐融融,也达到了养老的目的。黎平县是典型的侗族聚居区,家庭规模小,老人主要还依靠儿子养老,养儿防老的意识要比傣族重。在当地,中青年外出打工成常态,老人选择留守,自己操持劳作。如老人需要长期照料,子女会义无反顾地回到老人身边,照顾他们。
课题组发现,两地的养老资源呈现出需求与供给严重错位的现象。很多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院存在着“一老难求”的局面,只要有儿女的老人肯定会选择家庭养老,而不是机构养老,进而造成养老院“十室九空”的局面,当地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虚报入住率,实际入住率远低于统计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两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依然相对滞后,发展养老服务的基础依然薄弱,存在着体制机制的改革落后、创新不足,养老缺少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张教授认为,首先,应完善顶层设计,精准服务供给,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效制宜。其次,聚焦群众需求,加大基层投入。再次,推广更广泛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形成预防、医疗和康复三位一体”的局面。最后,投资于村民钟爱的公共空间。
莫国芳教授则从人口学角度,对已做过调研的瑞丽和黎平两地的人口数量、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教育状况、人口金字塔等五个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进行阐述。她认为,就西南民族地区而言,若使用常住人口指标数据来统计老龄化状况,既不严格也并不能科学正确反映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若需要用常住人口数据来反映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则瑞丽实际的老龄化程度会高于其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而黎平的老龄化程度会低于其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她认为采取户籍人口数据更加合适,户籍人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当地的老龄化程度,且与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较为一致。但是受制于目前政府的相关数据统计多为常住人口数据,所以有些分析仍待进一步完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