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护理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 2016-8-18 13:44 发布者: 天涯海角 查看: 1970 回复: 0
楼主
天涯海角 (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网络 |
2016-8-18 13:44
|查看: 1970 |回复: 0
转载 网络
目前,中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是在家养老,但并未接受到正规的养老护理服务,甚至多数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只在家依靠亲戚或子女的照顾。从普遍性来说,入住养老院以空巢、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特别是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在民营养老院中尤为普遍。
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应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将更重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国内护理服务将向“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体”养老护理模式发展。
国内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企业需要:
1、培养专业化的养老运营团队,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内容与措施;
2、充分发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及居家辐射功能,提供托老、上门服务;
3、养老院与社区医院充分合作,解决老年人医疗问题。
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
我们可以将养老机构分为以下三类
①国营养老机构;
②民营(包括民办和公办民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③营利性养老机构。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差别
对于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各地均有相应的补贴政策,而对于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相应的政策优惠就少了很多,进而造成营利性养老机构客户群体偏向中高端。这里以北京市对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政策差异,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这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均是针对民办而言。
按照《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的测算,在北京经营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70%,每床10平米时每月收费需要达到1455元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这其中还没有包括特殊老人的一些辅助需求。对于补贴较少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拿地、各项补贴、税收等优惠均少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而为了实现盈利,其价格必定远高于该值。
养老用品,期待成长老年人购买能力及消费行为特征
随着国家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达到24600元,较2006年翻番有余,并且随着市场上消费品品种的多样化,老年人的消费行为特征也在发生转变。
一来随着老年人消费群体的增长,二来随着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老年用品市场也在逐步增长形成,未来老年用品市场将会越来越成熟。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老年用品中老年保健品和老年护理产品是整个老年用品市场中比重最大的。现在的老年人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老年人目前的消费能力相当可观,加之老年人消费观的转变,现在的开放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为了下一代,自己无所谓”的传统观念,开始朝着向健康、养生、积极、进取、乐观的思维转变。老年用品市场将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老年人以其自身的年龄阶段与生理状况拥有特定的消费行为特征,包括①消费自主性,凭着几十年的消费经验进行购买产品;②消费便利性,受限于身体行动不便,就近消费成为首选;③消费群体性,随着年龄增长、智力退化,老年人群体性消费行为增长明显;④消费实用性,老年人往往追求商品的经济实用。
主要痛点
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老龄用品相关具体政策缺失,企业得不到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行业秩序混乱
目前国内的老年用品市场尚未成熟,法律也不十分健全,行业监管缺失。不少老年用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出现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常常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产品科技含量低,国外产品价格昂贵
国内老年用品整体科技含量较低,性能单一,缺乏创新,高端产品被国外垄断,价格高昂老人难以负担,并且国内老年用品市场信息交流不畅,厂家与用户的需求对接不上,使得产品华而不实。
观点
从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市场的巨大潜力就被不断提及,但实质的发展相对落后,未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养老用品有望进入正常上升轨道。
养老金融,才刚起步
老年人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
安全性第一
老年人因其收入少,收入来源单一,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而往往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而储蓄由于没有本金损失的风险且能获得一定的收益,而成为老年人理财的首选。
流动性
老年人往往身体不佳,因担心突发疾病等需要大笔资金,因而通常对金融产品流动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储蓄中老年人对于短期储蓄的选择也较为常见。
收益性
老年人对于财富的收益往往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去追求高收益。
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我国养老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储蓄仍旧占据着老年人理财的主流地位,因此在对接老年人上具有优势,以安全为原则,推出养老专属理财产品,给予老人更多元的理财选择,切入养老金融相对容易。
|
|
|
|
|
|
|